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78-伤寒论条辨-第69页

其所由。姑录之以俟博识。)
阿胶。味甘。平。微温。无毒。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 下血。安胎。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出东阿。(陶隐居云。
出东阿。故曰阿胶。入汤微炙。丸散须极燥。陈藏器云。阿井水煎成。人间用者。多非真也。凡 胶俱能疗风。止泄补虚。驴皮胶主风为最。图经云。今郓州皆能作之。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为真。
造之。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其井官禁。真胶极难得。都下货者甚多。恐非真。寻方书 所说。所以胜诸胶者。大抵以驴皮得阿井水乃佳耳。今属东昌府有小土城。无县治。井如故。仍 官禁。以古迹。因名其城曰阿城。胶则造时。官取水至府煮作。皮出自库。真胶民间难得。如昔。
蔡氏书传曰。吴兴沈氏言古说济水伏流地中。今历下凡发地皆是流水。世谓济水经过其下。东阿 亦济所经。取其井水煮胶。谓之阿胶。用搅浊水则清。人服之。下膈疏痰。盖其水性趋下。清而 重故也。)
猪胆。味苦。大寒。主伤寒热渴。(刘禹锡云。通大便。)
肤。(诸家本草。无载此者。)
文蛤。味咸。平。无毒。主咳逆胸痹。腰痛胁急。
鸡子。主除热。火疮痫痉。卵白。微寒。疗目热赤痛。除心下伏热。止烦满。咳逆。小儿下 泄。醯渍之一宿。疗黄胆。破大烦热。(陈藏器云。鸡子益气。多食令人有声。药性论云。液能 治目赤痛。黄治久疟。日华子云。鸡子镇心安五脏。止惊。安胎。治怀妊天行热疾。狂走。及开 声喉。忌蒜。)
虻虫。味苦。微寒。有毒。主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 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
女子月水积聚。除贼血在胸腹五脏者。及喉痹结塞。(图经云。木虻最大而绿色。几若蜩蝉。蜚 虻状如蜜蜂。黄色。医方所用虻虫即此也。又有一种小虻名鹿虻。大如蝇。咂牛马亦猛。三种大 抵同体。俱能治血。而方家相承。只用蜚虻。他不 复用。淮南子。虻散积血。本经。木虻蜚虻。)
水蛭。味咸苦。平。微寒。有毒。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又 堕胎。(陈藏器云。收干蛭当展其身令长。腹中有子者去之。此物难死。虽加火炙。亦如 鱼子。烟熏经年。得水犹活。以为楚王之病也。蜀本云。采得用 竹筒盛。待干。又米泔浸一宿 后。曝干。以冬猪脂煎令焦黄。然后用之。勿误。日华子云。畏锻石。衍义云。畏盐。)
牡蛎。味咸平。微寒。无毒。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留热在关节荣卫。去来 不定。烦满。止汗。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
(药性论云。止盗汗。治温疟。)
土瓜根。(本经王瓜。味苦寒。主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别录。一名土瓜。疗诸 邪气热结。衍义云。其根即土瓜根也。日华子云。土瓜根通血脉。治天行热疾。酒黄病。壮热心 烦闷。)
浆水。味甘酸。微温。无毒。主调中。引气。宣和强力。通关开胃。止渴。霍乱泄利。消宿 食。解烦。去睡。调理腑脏。粟米新熟白花者佳。煎令醋。止呕哕。(本经无。别录钞。)
甘澜水。潦水。(二种本草皆无。)
斗升合。(律吕之管十二。皆径三分有奇。空围九分。而黄钟长九寸。以之审量而量多少。
则其容子谷 黍千二百为龠。十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铢分两。(以黄钟之龠平衡而权轻重。则其所容千二百黍。其重十二铢。分其半六铢为分。
两龠二十四铢计四分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铢则今之四分一厘六毫有奇。
分则今之二钱半也。)
方寸匕。(匕。匙也。古用竹木。今用铜。其制正方一寸。取抄散不落可重一分。以为一服。
寸则以一黍为一分。黄钟长九十分分之十也。以之审度而度长短。则亦以黄钟之寸生丈尺。此黄 钟所以为万事根本。)
咀。(言捣令大小适中。其粒颗可以咀嚼之而有味也。嘉 本草。谓凡酒汤膏药。旧方皆 云咀者。谓称毕捣之如大豆。又使吹去细末。此于事殊不允当。药有易碎难碎。多末少末。称 两则不复钧平。今皆细切之。较略令如 咀者。乃得无末而又调和也。)
<目录><篇名>伤寒论条辨或问属性:问经何十二。
曰。应十二辰数也。曰六而本之三阴三阳者。道生于三。一阴一阳之推也。是故。言六。则 十二在其中。言十二。则五脏六腑。四体百骸。周身内外所有。无一物不在其中矣。经在人身中。
一定而不移。无时而不然。病发于人身。舍经何言哉。昧者不察。但醉生梦死于伤寒传六经之一 语。六经岂独伤寒之一病为然哉。病病皆然也。又若小智。则亦知一不知二。舍手而言足。愎彼 而迷此。殊不知人身之阴阳。天地之阴阳也。阴阳之在天地。而于其升降往来进退消长之所以然 者。可容以一毫智故言哉。手经之阴阳。居人身之半。足经之阴阳。亦居人身之半。若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