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81-伤寒论纲目-第169页

br>师曰。病家人来请。云病患发热烦极。明日师到。病患向壁卧。此热已去也。设令脉不和。
处言已愈。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盼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设令脉自和。
言此病太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
此段就病患情伪。察识其病之真假。而必以脉为定也。
言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以受尽痛苦吓之。彼诈病者惊闻。必不敢见欺。而自吐实情矣。
师持脉。病患欠者。无病也。脉之。呻者。病也。言迟者。风也。摇头言者。里病也。行迟者。
表强也。坐而伏者。气短也。坐而下脚者。腰痛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
此段就持脉时。病患之声音状貌情态。以辨明何病。亦以佐辨脉察病之法也。
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伏之。若脉微弱者。
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也。病患云。实喉中病。虽尔。今复欲下利。
此段辨明伏气之脉。故虽及症。而不言治法。
冬时感寒。伏藏经中者。为伏气。今月春分。伏寒欲发时也。欲有伏气。为时令言。假令旧有 伏气。诊于人而得之。脉微弱。指少阴也。喉痛如物伤之。而非火邪壅肿之喉痹。此正伏气。久已 变热也。病患果云实喉中痛。辨脉验症。伏气已真矣。虽尔。喉痛为伏气上冲。且必下决作利也。
问曰。人病恐怖者。其脉何状。师曰。脉行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问曰。人不饮。其脉何 类。师曰。脉自涩。唇口干燥也。
问曰。人愧者。其脉何类。师曰。脉浮。面色乍白乍赤。
此段并言三症。皆辨脉而兼望色。以知病之情状也。
问曰。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师曰。脉者。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 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
此段明诊法轻重。以求脉于浅深。而知所属何脏也。
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若见损脉来至。
为难治。
此段补叙少阴伏气。由元阳素虚。寒邪久蓄。变成热邪。上冲不透。下趋必利。为危候也。
问曰。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顺有逆。何也。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 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之。名曰顺。
此段就五行生克之理。辨脉之衰旺。乘者为病邪。所乘者为正气也。
问曰。脉有残贼。何谓也。师曰。脉弦、紧、浮、滑、沉、涩。此六者。名为残贼。能为诸脉 作病也。
此段申明病脉。有害于如经之脉。又以些六脉为关要。故举以示人。弦紧者。阴病脉。残贼阳 正脉之柔缓也。浮滑者阳病脉。残贼阴正脉之和缓也。浮而兼滑。大而芤也。沉涩者。亦阴病脉。
残贼阳正脉之流行充畅也。举此六者以概之。然凡病脉。皆能残贼正脉。使之变动而不安其常。
问曰。脉有灾怪。何谓也。师曰。假令人病。脉得太阳。与形症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汤。
如食顷。病患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师曰。我前来不见此症。今乃变异。是名灾怪。又问曰。
何缘作此吐利。答曰。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名灾怪也。
此段辨脉审症。推究以至于极也。脉得太阳。必用散邪升阳汤剂。旧服药。今发作。必是寒凉 之药。旧存于里。今得治表之汤。寒邪在表。未及驱逐。而寒药在里。先发作而吐泻矣。故曰灾怪。
然寒药中存者。得吐泻可除。即今表邪亦不 治而自散矣。何也。吐上越。必有汗可解也。
问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肝 病自得濡弱者。愈也。假令得纯弦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脉如弦直。是肝脏伤。故知死也。
南方心脉。其形何似。师曰。心者。火也。名少阴。其脉洪大而长。是心脉。心病自得洪大者。
愈。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脉来头大本小者。故名覆。病在表也。上微头小者。
则汗出。下微本大者。则为关格不通。不得尿。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西方肺脉。其形何似。师曰。肺者。金也。名太阴。其脉毛。浮也。肺病自得此脉。若得缓迟 者。皆愈。若得数者。则剧。何以知之。数者。南方火。火克西方金。法当痈肿。为难治也。
此三段因五行生克之理。已于前纵横顺逆详言之。今复就辨脉而知脏病。欲人审察之也。但言 三脏者。亦如辨脉篇但言夏令。人当自推及也。
问曰。二月得毛脉。何以遽言至秋当死。师曰。二月之时。脉当濡弱。反得浮者。故知至秋死。
二月肝用事。脉应濡。反得毛浮。是肺脉也。肺属金。金来克木。故知秋死也。他皆仿此。
此段因五脏辨脉。而推及于四时。亦举一以例其余也。
师曰。脉肥人。责浮。脉瘦人。责沉。肥人当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