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93-侣山堂类辩-第17页

不识人;或中于 脏,舌即难言,口吐涎。此在《灵》、《素》、《金匮》诸经中求之,与《伤寒论》之中风不相同也。
<目录>卷上<篇名>医学入门属性:《金匮要略》曰∶千般 难,不越三条∶( ,丑刃切,音趁。)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 肢九窍,血脉相搏,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
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金匮》)
二条,皆重外因,以房室、服食为内因。)宋成无己曰∶病有三因∶ 一者外因于天,二者内因于人,三者不内外因。外因于天者,风寒暑湿之六淫也;内因于人者,喜怒忧恐 之七情,及饮食、房劳也;不内外因者,金刃、跌扑、虫兽、笞杖之所伤也。人之百病,不外此三者。夫伤 寒,外因也,而《伤寒》经旨,风寒暑湿之六气,咸所具载矣。其间分析表里、阴阳、寒热、气血、邪正 虚实,(内外百病,不出此十二字。)靡不备悉。明乎伤寒之道,千般病难,不出于范围焉。故医学入门,当从伤寒 始,先难其所难,而后易其所易。盖外因之病暴而危,内因之病徐而持。(中风、疟、痢、痿、痹、疝、厥、头腹诸痛,
多系外因。)故治外感者,可以活人,可以死人;治内伤者,或少有失误,未即为害。是以能医内伤,而不谙 治伤寒者,未可医名也;能医伤寒,而不谙治内伤者,未之有也。
<目录>卷上<篇名>医以力学为先属性:月三、六、九晨,集及门,说《内经》及《伤寒论》,讲毕,谓诸生曰∶时俗相沿云,行医全凭时 运,予以为不然。诸生来学,当苦志读书,细心参究,庶可免庸医之责,若凭时运,则何业不可为,而 习此苦难之事!设使杀一不辜,而救百人,其功不能赎罪。盖救人乃医家分内事,况多有病之轻者,有病 之自能愈者,或病虽剧而可救者。越人曰∶仆不能生人耳,不起之病,仆能起之,是非必死之病,而医能 活之。若使病者不死于病,而反死于医,又何异于梃刃,是以救人之功小,误伤之罪大。试观栽杏叟,尚 误投药饵,伤及母子二命,况平人乎?然此亦警世之事也。古今名流,皆生前根气丰浓,若再加培植,即 可名登仙籍,惜乎不能何也?既已名擅当时,焉肯虚心下士,况一人之精神有限,或忙中有错,即误用其 药,亦不自知其非,病家延请惟艰,幸而至之,焉敢论其是非,即服药有误,反归于死者之命。是以运之 小者其过小,运之大者其过大。诸生能鉴予言,潜心好学,将来运之小者可大,运之大者可无过矣。
开之曰∶历观古今医家,有子孙显达者,有子孙式微者,大有霄壤之分,若不图名、不贪利,虚衷受益,存 心活人,有不永昌厥后者乎!
又曰∶古称医士为山中宰相,谓能燮理阴阳,调和气味,操生杀之柄耳!《记》云∶医不三代,不服其药。
许学士曰∶谓能读三代之书。予以为世代相传,又能读书好学,犹簪缨世胄,士之子而恒为士也。若 仅守遗方,以为世传,何异按图索骥。夫天有四时之气,地有五方之异,人之百病,变幻多端,即如伤寒 一证,有三百八十九法,可胶执遗方,能通变时疾乎?赵括徒读父书,尚至丧师败绩,况无遗书可读 耶!守祖父之业而不好学人,可方草庐诸葛乎?伊芳川先生曰∶医不读书,纵成仓、扁,终为技术之流,非 士君子也。卢不远先生曰∶当三复斯语。(及门者多系 世医子弟,故复言此以戒之。)
<目录>卷上<篇名>中庸之道属性:中者不偏,庸者不易。医者以中庸之道,存乎衷,则虚者补,实者泻,寒者温,热者凉,自有一定 之至理。若偏于温补,偏于凉泻,是非中非庸矣。夫医道,上通天之四时六气,地之五方五行,寒热温 凉,升降浮沉,信手拈来,头头是道,急者急治,缓者缓治,若仅守平和之橘皮汤者,又执中无权也。
观古今,多有偏心,偏于温补者,惟用温补,偏于清凉者,惯用清凉,使病患之宜于温补者,遇温补则 生,宜于凉泻者,遇清凉则愈,是病者之侥 以就医,非医之因证以治病也,岂可语于不偏不易之至道哉!
<目录>卷上<篇名>杂证论属性:杂证者,谓一人之病,见证庞杂。当知始受之因则一,久久不去,渐至蔓延。故治杂病,如理乱绳,
得其头绪,一路理清,不则愈理愈乱矣。所治之药,亦专取其要,多则杂,杂无功。经曰∶一者因得之。又 曰∶治之在于一。嗟乎!精一之道难矣。人秉天地之气所生,此身中有上下阴阳之气交,五运六气之变化,
荣卫血气之贯通,五脏六腑之生始,知其推数无穷,而后可归于一,非细参《灵》、《素》诸经,不易得也。
<目录>卷上<篇名>十干化五行论属性:黄帝问曰∶五运之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愿问其所始也。岐伯 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 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 音金。)苍天之 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已分者,奎壁角轸,则 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此岐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