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00-六因条辨-第5页

,热则适断,寒热往来,
昼则明了,夜则谵语,此热入血室,当刺期门穴。此穴在胁 下,肝之络也。血室者,血海也。考<内经>,冲脉为血 海。又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凡妇女经水贮于冲脉,必 由肝牌心三脏之续扰而能蓄泄有常。今热由少阳传入血海,
则瘀滞不行。血厉阴,夜亦属阴。凡人卫气,昼则行阳,夜 (1)犀角地黄汤:《伤寒论》无此方·乃后世注家之意 则行阴,故入血之邪,至夜则剧。陶氏仿小柴胡汤升泄少 阳,加归尾,桃仁、赤芍、丹皮、山楂凉血祛瘀,兼郁金、
菖蒲宣窍透邪,甚者加大黄、鳖虫逐之。总之,临症之识,
不外气血营卫,阴阳表里,用药之要,得中寒热温凉汗吐下 和而已也。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篇名>春温条辨第二十五属性:春温表证未解,大便忽泻,胸腕痞满,按之不 痛,舌黄脉滑,此邪陷成痞。宜用泻心汤,苦降辛通 也。
仲景论痞,都因误下邪陷而成。今表症未解,而忽加泄 泻,与误下之意相同。以致表邪乘虚陷入,势欲下泄。奈其 人胃气尚强,与热相抗,而邪难直泄。因而阻遏心下,蕴结 不散,遂致有形,按之不痛。斯时表之则邪难外越,攻之则 邪不下走。故仲景用泻心汤,得芩、连之苦寒泄热,半夏之 辛温通阳,积实(1)之苦燥破结,虚者合人参之甘温扶正,名 为泻心,非泻心也,乃泻心下之痞满耳。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篇名>春温条辨第二十六属性:春温吐泻已多,舌光干赤,呃逆不食,脉软神疲,
此胃阴大伤。宜用橘皮竹茹汤(2), 和胃养津,呃不 (1)机实,张仲景诸泻心汤原方均无此药。
(2)橘皮竹茹汤:下文注解所列诸药,系本方之加藏,非(金柜要略)橘皮 竹茹汤原方。
止,用代赭旋覆花汤(1),通胃镇逆也。
吐泻既多,胃气大伤,所谓大吐伤阳,大泻伤阴也。若 舌既干红而无苔腻,镜面之象已成,胃津消耗已竭矣。加之 呃逆不食,胃失冲和,肝邪横逆,侮其所胜,故用橘皮、半 夏、党参、甘草和胃气通阳明,麦冬、竹茹、梗米、白芍养 胃阴制厥阴;若呃再不止,更加代赭石、旋复花以镇其逆; 倘胃津消乏,舌不生苔,加乌梅、木爪、蔗汁、芦根汁,姜 汁,俾胃中之阴阳两协其和,则呃无不止也。此皆所论热劫 胃阴之症。更有舌淡无热,肢冷脉软,乃胃中阳虚,阴浊上 泛,后天坤阳大败,古称土败则其声哕。哕即呃也。胃阳既 困,气失宣化,若非辛通,阳何由复。即以代赭旋复花汤加 淡附、吴萸、姜汁,少入川连二三分,俾苦寒之味,引阳入 阴,不致为阴所拒;而辛热药性得以斩关直入,犹仲景白通 汤中,加入尿、猪胆汁之意也。然呃逆之症,阳虚者多,治 呃之法,用凉者少。更有肝火上冲,胃气失降,而致呃逆 者,其气必从少腹上冲咽喉,而轧轧连声,势甚雄壮,脉弦 目赤,消渴易饥,又宜当归龙荟丸,大苦大寒之直泄厥阴 也。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篇名>春温条辨第二十七属性:春温诸恙悉平,不饥不食,舌干无苔,此胃阴大 伤用《金柜》麦门冬汤加乌梅、木瓜、谷芽、金 (1)代赭旋复花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原作"旋复代赭汤"。
柑皮等味,甘酸化阴也。
病后不饥不食,舌干无苔,乃热伤胃,胃气不复也。
然胃为阳土,非柔莫济。故用党参、麦冬、甘草、茯神(1)之 甘以养胃,乌梅、木爪之酸以制肝,且得甘酸化阴,甲已化 土之义,更兼半夏、谷芽辛温通阳,使胃可醒而食可进也。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篇名>春温条辨第二十八属性:春温病退,舌淡脉微,不饥不食,泛泛欲呕,此 胃阳大伤。宜用六君子汤加白蔻、吴萸、姜汁等味,
温补胃阳也。
上条舌赤无苔,不饥不食,伤及胃阴,宜用甘酸柔润,
以济其阴。此条舌淡脉微,不饥不色,伤及胃阳,宜用甘温 刚燥,以扶其阳。此胃中之阴阳偏损,不可不辨,医者慎 之。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篇名>春温条辨第二十九属性:春温发热恶寒,喘逆胁痛,此邪滞肺络。宜用 《金柜》旋复花汤加苏子、开肺、杏仁、郁金,川 贝、积壳、桔梗等味,开肺和络也。
发热恶寒者,表邪未散,喘逆胁痛者,肺气壅遏;若不 宣通,恐延痿廱缠绵。故用旋复,新绎、橘络以通络气,苏 子、杏仁、川贝以降肺气,枳壳、桔梗、枇杷叶以开上焦之 (1)茯神:《金柜要略》麦门冬汤原方无此药。
气,使邪从上散,不致传变为妙。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篇名>春温条辨第三十属性:春温热不解,咳逆胁痛,痰中带血,此肺络内 伤。宜用《金柜》旋复花汤加归须、柏仁、降香、苏 子、沙参、甜杏、川贝、枇杷叶等味,清肺通络也。
上条发热恶寒胁痛,乃邪在表而阻及肺气;此条烦热胁 痛痰血,为邪在里而伤及肺络,必得气血两通,庶可病解。
故宜旋复、新绎、归须、柏仁以和血络,苏子,降香以通气 滞,沙参、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