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以镇水,佐附子以回阳也。
<目录>卷六\自汗盗汗<篇名>汗出不治症属性:汗出而喘,汗出而脉绝,汗出而身痛,汗出发润至巅,汗出如油,汗出如珠,凡见此类 ,皆不得妄药。
<目录>卷六\自汗盗汗<篇名>脉息属性:宜阴脉,若渐缓者吉;忌阳脉,兼短涩促结代散革者,难治。
<目录>卷六\自汗盗汗<篇名>方药属性:\x玉屏风散\x 白术(二钱,炒) 黄 (二钱,炙) 防风(五分)
水煎服。
按∶宜以黄 为君,可加至五七钱。
\x当归六黄汤\x 治发热盗汗如神。
当归 熟地 生地 黄柏 黄连 黄芩(各一钱) 黄 (二钱,炙)
水一盅半,煎六七分服。加浮小麦、牡蛎各一钱,更效。
\x六味回阳汤\x 治阴阳俱脱,汗出不止。
熟地(四五钱或一两) 当归(二三钱) 干姜(一二钱,炮) 附子(二三四钱) 人参(二三钱至一两)
炙草(一二三钱)
水煎服。
按∶汗出亡阳者,以茯苓换当归,再加乌梅二枚。
\x真武汤\x(方见《伤寒》)
\x外治法\x 用五倍子研末,口水为丸,贴脐中。(男用女津,女用男津)外以膏药封之,不走气,隔 宿即止。又以龙骨、牡蛎 研为末,包稀布内擦汗,粉自出,以实毛窍。
<目录>卷六\自汗盗汗<篇名>备方属性:\x参附汤 术附汤 附汤\x(俱见《时方》、俱见气喘)
喻氏曰∶卫外之阳不固而自汗,则用 附汤;脾中之阳遏郁而自汗,则用术附汤;肾中 之阳净游而自汗,则用参附汤。凡属阳虚自汗,不能舍三方为治。又曰∶ 、附可以治风虚 ,术、附可以治寒湿,参、附可以壮元神。三者亦交相为用。
按∶用方之妙,得其性味化合,如珠之走盘,不拘成法。
\x莲枣麦豆汤\x 治盗汗方。
莲子(七粒) 黑枣(七个) 浮麦(一合) 马料豆(一合)
用水一大碗,煎八分,服三剂。
\x黄 豆汤\x 黄 马料豆 二味同煎服,半月愈。
\x五倍子膏\x 用五倍子去蛀末,炙干研末,男用女唾,女用男唾,调浓糊,填脐中。外用旧膏药贴之,勿令泄气,两次愈。
\x黑豆枣梅汤\x(俱见《种福堂》)
黑豆(三钱) 浮麦(一钱) 乌梅(三个)
水煎服。
<目录>卷七<篇名>泄泻属性:泄泻之症有五,而总不离于湿。初起只以平胃散加猪苓、泽泻治之,他方皆不逮也。又 有五更天将明时,必洞泻一二次,名曰脾肾泄,难治。盖以肾旺于亥子,今肾大虚,闭藏失 职,故五更之时而特甚也。亦谓之脾者,以泄泻之时,一定不移,五行之土,犹五常之信也 ,四神丸加味主之。大抵初泻与泻之未甚,宜利水,次补脾;久泻大泻,宜补肾,以胃关煎 、八味丸之类为主,兼服补中益气汤,以升其下陷之气。盖以肾为胃关,二便开合,皆肾所 主也。
<目录>卷七\泄泻<篇名>脉息属性:宜沉细,忌浮大。
\x加味平胃散\x 苍术(二钱,炒) 炙草 陈皮(各一钱) 猪苓 浓朴(姜汁炒) 泽泻(各一钱五分) 生姜(三片)
水煎服。
如头痛发热恶寒者,外感风寒也,加紫苏二钱,川芎、防风各一钱。
如伤食饱闷胀痛等症,加山楂、麦芽之类;大醉之后,更加干葛二钱。
如腹痛不休,脉细手足冷,中寒也,加干姜二钱,肉桂、吴萸各一钱。
如脉洪数有力,口中热,舌红,腹痛时作时止,小便短涩,火泻痛也,加木通一钱、干 葛一钱五分;若兼肠垢里急后重,再加黄连一钱、白芍三钱。
如暑月水泻口渴,小便不利,加滑石三钱研末。
如泻而腹痛不止,为土伤木贼,加酒白芍三钱、防风一钱。
如服前药不能效者,是脾肾虚寒,宜加补骨脂、炒扁豆、白术各二钱、吴萸八分、干姜 一钱以温之;如滑脱不止,再加诃子、肉豆蔻一钱五分,罂粟壳一钱以涩之。
\x四神丸\x(方见《时方》)
乡前辈林公讳祖成,加白术八两、罂粟壳二两、肉桂一两,醋调炒米粉为丸,名六神丸 ,治同。再加杜仲四两、茯苓四两,名固肾启脾丸。自注云∶久服此丸,俾脾元足而营卫运 ,斯分消之力旺,肾元足而开合神,斯固摄之权行。
\x温补脾肾元气主方\x(《林公传》)
杜仲(二钱) 人参 白术(各五分) 茯苓 肉豆蔻(去油,各一钱) 补骨脂 砂仁(各五分) 五味(二分)
水煎,空心午前服。小腹隐痛,加肉桂五分;小便不利,加泽泻一钱。
\x胃关煎\x 治大泻将脱,久泻不止。
熟地(三四五七钱) 白术(二三钱) 干姜(一二钱,炒) 吴萸(五七分) 炙草(一钱) 扁豆(炒,研) 山 药(炒,各二钱)
水煎服。
按∶以上为治泻之恒法。又有变通活法,不可不知。
如久泻服温补及固涩之药不止,或愈而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