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25-医学从众录-第43页

子神参麦,知滑犀草枣灯姜。
越经,病名也。无证,谓无表里证。脉和而身热不解,形如醉人者,是越经证也。宜泻 心导赤各半汤治之。
即黄连、黄芩、栀子、茯苓、人参、麦冬、知母、滑石、犀角、甘草、灯心、生姜、大 枣也。
\x大羌活汤\x 两感伤寒病二经,大羌活汤草川芎。二防二术二活细,生地芩连知母同。
两感伤寒,病名也。二经谓一日太阳、少阴,二日阳明、太阴,三日少阳、厥阴,同病 也。张洁古制大羌活汤治之,即甘草、川芎、防风、防己、苍术、白术、羌活、独活、细辛 、生地、黄芩、黄连、知母也,详在《伤寒要诀》。
\x还阳散 退阴散 黑奴丸\x 阴毒还阳硫黄末,退阴炮乌干姜均。阳毒黑奴小麦疸,芩麻硝黄釜灶尘。
还阳散即石硫黄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良久寒热不出,再服之,汗出愈。
退阴散即炮变色川乌,微炒干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盐汤滚数沸服。四肢不温,连服三次即温。热服若吐,冷 服亦可。黑奴丸即小麦成黑疸者,名曰小麦奴。黄芩、麻黄、芒硝、大黄、釜底煤、灶突烟、梁上尘也。为末,蜜丸重 四钱,新汲水下。服后若渴,饮冷水者,令恣意饮之。须臾自当寒振汗出,腹响微利而解也。若不渴者,恐是阴极似阳,
服之反为害耳。
\x九味羌活汤\x 九味羌活即冲和,四时不正气为 。洁古制此代麻桂,羌活防苍细芷芎。生地草芩喘加 杏,无汗加麻有桂多。胸满去地加枳桔,烦渴知膏热自瘥。
此汤即冲和汤。张洁古制此以代麻黄桂枝二汤,即羌活、防风、苍术、细辛、白芷、川 芎、生地、甘草、黄芩也。喘加杏仁,无汗加麻黄,有汗加桂枝。胸膈满闷,去生地,加枳 壳、桔梗,快膈气也。烦渴引饮,加知母、石膏,热自瘥也。
\x十神汤\x 十神外感寒气病,功在温经利气殊。升葛芎麻甘草芍,姜葱香附芷陈苏。
此方即升麻、葛根、川芎、麻黄、甘草、芍药、香附、白芷、陈皮、苏叶、生姜、葱白 也。能外发寒邪,内舒郁气,故曰寒气病,较之他剂,有温经利气之功殊也。
\x人参败毒散\x \x荆防败毒散\x \x仓禀散\x 人参败毒虚感冒,发散时毒疹痢良。参苓枳桔芎草共,柴前薄荷与独羌。时毒减参加翘 蒡,血风时疹入荆防。表热噤痢加仓米,温热芩连实硝黄。
人参败毒散治气虚感冒时气之病,即枳壳、桔梗、川芎、茯苓、人参、甘草、柴胡、前 胡、薄荷、独活、羌活也。时毒,谓受四时不正之气,或肿两腮两颐,或咽喉肿痛,根据本方 减人参,加牛蒡、连翘治之。时疹,谓初病即有之疹。血风,谓遍身瘙痒之疹。俱根据本方减 人参,加荆芥、防风治之,名荆防败毒散。表热无汗,噤口痢疾,根据本方加仓米治之,名仓 禀散。温病热病热甚,俱加黄连、黄芩;胃实便硬,俱加芒硝、大黄也。
\x五积散\x 内伤生冷外感寒,五积平胃半苓攒。麻桂枳桔归芎芍,姜芷加附逐阴寒。腹痛呕逆吴萸 入,有汗除麻桂枝添。虚加参术除枳桔,妇人经痛艾醋煎。
五积散即苍术、陈皮、浓朴、甘草、半夏、茯苓、麻黄、官桂、枳壳、桔梗、当归、川 芎、白芍、干姜、白芷也。表重用桂,阴寒肢冷加附子,腹痛呕逆加吴萸,有汗除去麻黄,
加桂枝。气虚加人参、白术,除去枳、桔,妇人经痛加艾叶,醋煎服之。
\x升麻葛根汤\x 升葛芍草表阳明,下利斑疹两收功。麻黄太阳无汗入,柴苓同病少阳经。
升麻、葛根、白芍、甘草,即升麻葛根汤也。阳明表邪不解,或数下利,及斑疹不透者 ,均宜主之。若兼太阳无汗之表症,入麻黄。若兼少阳口苦耳聋,寒热往来,半表半里之症 ,加柴胡、黄芩也。
\x二圣救苦丹\x 初起时疫温热病,救苦汗出下俱全。热实百发而百中,大黄皂角水为丸。
此丹即大黄四两、皂角二两,为末,水为丸也。每服三钱,无根水下。弱者、老者、幼 者,量减服之。此药施治于初起时疫传染,伤寒温病热病,热盛形气俱实者,百发百中。服 后或汗、或吐、或下,三法俱全,其病立解。
\x温胆汤\x 伤寒病后津液干,虚烦燥渴不成眠。乃是竹叶石膏证,胆经余热此方先。口苦呕涎烦惊 悸,半苓橘草枳竹煎。气虚加参渴去半,再加麦粉熟芩连。
伤寒病后,燥渴虚烦,乃竹叶石膏汤证,非温胆汤证,详在《伤寒要诀》。若少阳胆经余热 ,则口苦呕烦惊悸,是温胆证也。即半夏、茯苓、橘皮、甘草、枳实、竹茹也。形气俱虚,
或因汗吐下后,及气虚者,均加人参。渴去半夏,加麦冬、花粉以生津也。有热加黄芩、黄 连以清热也。
<目录>卷八<篇名>伤寒附法补属性:钱院使主河间两解之法,利于实热之病,余又续景岳内托之法,利于虚寒之病。正法之 外,得此两法,治伤寒无余蕴矣。
发表无汗病为逆,须审阴阳施补益。阳虚再造散如神,小建中汤生津液。东垣变用益气 汤,只缘饥饱与劳役。又有无汗属阴虚,理阴归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