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肾气丸\x 熟地 山萸肉 山药 丹皮 茯苓 泽泻 肉桂 附子 牛膝 车前子 炼蜜为丸,如 桐子大,作汤服亦可。
\x补中益气汤\x 黄 (二钱蜜炙) 人参 白术 当归 陈皮 甘草(各一钱) 升麻 柴胡(各三分)
水煎服,二时许,二煎再服,即以手探吐之。
\x桂枝苓泽汤\x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猪苓(三钱) 桂枝(三钱) 阿胶(三钱炒) 水煎大半杯 ,热服。
<目录>杂证要法\里证类<篇名>黄胆(黄汗附)
属性:黄胆者,已食如饥,但欲安卧,一身面目及小便俱黄是也。其证或伤于饮食,或伤于酒色,病 因虽不同,而要总由于阳衰而土湿,湿在上者,阳郁而为湿热,湿在下者,阴郁而为湿寒。
如乙木下陷,而阳遏于阴分,亦化为湿热。甲木上逆,而阴旺于阳分,亦化为湿寒,此阳黄阴黄所由分也 。其表在经络者,宜散之于汗孔。
其里在膀胱者,宜泄之于水道。其高在上脘者,宜涌吐其败浊。其低在下脘者,宜推荡其陈宿。酌其温 凉寒热,四路涤清,则治黄胆无余蕴矣。如阴黄属脾虚不运者,以小建中汤主之。如阴黄属肾虚不化者,
以真武汤主之。如阳黄属谷疸腹满尿涩者,以甘草茵陈汤主之。如阳黄宜发汗以利水者,以茵陈五苓散主之 。如阳黄宜去热以利水者,以猪苓汤加茵陈主之。如阳黄属酒疸,心中懊 ,热疼恶心欲吐者,以栀子大黄 汤主之。如阳黄属色疸,日晡发热恶寒,膀胱急,小便利,大便黑溏,五心热,腹胀满,身黄额黑者,
以元滑苓甘散主之。如阳黄内有瘀热宜下者,以大承气汤去浓朴加栀子茵陈主之,如身体肿,发热汗出而 渴,状如风水,汗出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以汗出浴水,水从毛孔入得之,此名黄汗,以黄 桂枝 芍药苦酒汤主之。如身疼痛烦躁,小便不利者,以桂枝加黄 汤主之。
\x小建中汤\x (方见咳嗽) 加茵陈,水煎大半杯,温服。
\x真武汤\x (方见痰饮) 加茵陈,水煎大半杯,温服。
\x甘草茵陈汤\x 茵陈(三钱) 栀子(三钱) 大黄(三钱) 甘草(二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服后小盒饭 利,尿 如皂角汁状,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x茵陈五苓散\x 桂枝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等分为 散,每用五钱,调茵陈蒿末一两,空腹米饮和服一汤匙,日三服,多饮热汤取汗。
\x猪苓汤\x (方见瘟疫)
\x栀子大黄汤\x 栀子(三钱) 香豉(三钱) 大黄(三钱) 枳实(三钱) 水煎一怀,热分三服。
\x元滑苓甘散\x 元明粉 滑石 甘草 茯苓等分为末,大麦粥汁和服一汤匙,日三服。
服后病从大小便去,尿黄粪黑是其候也。
\x大承气汤\x (方见温证)
\x黄 桂枝芍药苦酒汤\x 黄 (五钱) 芍药(三钱) 桂枝(三钱) 苦酒一杯半,水一杯,煎八 分,温服。当心烦,至六七日乃解。
\x桂枝加黄 汤\x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生姜(三钱) 甘草(二钱炙) 黄 (三钱) 大枣(四 枚) 水三杯,煮八分,温服。须臾啜热粥一杯余,以助药力,温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目录>杂证要法\寒证类<篇名>霍乱属性:霍乱者,食寒饮冷而外感风寒者也。脾胃以消化为能,如水谷不消,在上脘则胃逆而为吐,在下脘则 脾陷而为利,或吐或利,不并作也。若风寒外束,经迫腑郁,则未消之饮食,不能容受,于是吐利并作,
而霍乱之病成矣。肝胆主筋,水土寒湿,木气不荣,是以筋转也。如霍乱头疼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 水者,以五苓散主之。寒多不饮水者,以理中丸主之。如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 ,或吐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以四逆汤主之,如吐已下断,汗出 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以通脉四逆 加猪胆汁汤主之。如恶寒脉微,而复和,利止亡血也,以四逆加人参汤主之。如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 ,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x五苓散\x (方见痰饮) 用\x抑扶煎\x尤妙(方见痢疾)
\x理中丸\x 人参 白术 甘草 干姜(各三两) 炼蜜为丸,白滚水调服,作汤亦可。若脐上筑者 ,肾气动也,去白术加桂四两。吐者,去白术加生姜三两,下利者,仍用术。
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寒加干姜,足前成 四两。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杯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x四逆汤\x (方见呕吐) 用\x茯苓四逆汤加半夏\x尤妙(方见泄泻)
\x通脉四逆汤\x (方见泄泻)加猪胆半杯 \x四逆加人参汤\x 即四逆汤加人参 \x桂枝汤\x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炙) 生姜(三钱) 大枣四枚,水煎温服,须臾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