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熟地黄,以补血养筋,甚得体。既曰外无六经之形证,但当少用羌活、秦艽,引用 以利关节。其防风、独活、细辛、白芷、石膏等药,恐太燥而耗血。虽用此,川芎止可六分之一,尤宜加竹沥、姜汁同 剂最好,达者详之。
三化汤
(机要) 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治之;内有便溺之阻隔,复以此药利之。
浓朴 大黄 枳实 羌活(各等分)
上细切,每服三两重,水三升,煎至一升半,终日服之,以微利为度。
羌活愈风汤
(机要,并加减法。) 疗肾肝虚,筋骨弱,语言蹇涩,精神昏愦。此药安心养神,调理阴阳,使 无偏胜。治中风内外无邪,服此药以行中道。
羌活 甘草 防风 蔓荆子 川芎 细辛 枳壳 熟地黄 人参 麻黄 薄荷 甘菊花 当归 知母 黄 地骨 皮独活 白芷 杜仲 枸杞子 秦艽 柴胡 半夏 紫浓朴 前胡 防己(各三分) 黄芩 白茯苓 芍药(各四分 半) 苍术 生地黄(各六分) 桂枝(一分半) 石膏(六分)
天阴雨,加生姜三片。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空心一服,咽下二丹丹。临卧一服,咽下四白丹。动以安神,
静以清肺。假令一气之微汗,本方药一剂,加麻黄一钱,生姜五片,空心服,以热羹粥投之,得微汗则佳。如一旬之通 利,本方药一剂,加大黄三钱,如前煎,临卧服,得利为度。如望春大寒之后,加半夏三分,人参三分,柴胡三分,谓 迎而夺少阳之气也。望夏之月,加石膏三分,黄芩三分,知母三分,谓迎而夺阳明之气也。季夏之月,加防己三分,白 术三分,茯苓三分,谓胜脾土之湿也。初秋大暑之后,加浓朴三分,藿香三分,桂一分半,谓迎而夺太阴之气也。霜降 之后望冬之月,加附子一分半,桂一分半,当归三分,谓胜少阴之气也。此虽立四时加减之法,更宜临证审察虚实寒热 土地之宜、邪气之多少可也。
四白丹
能清肺气养魄,谓中风者多昏冒气不清利,此药主之。
白芷(一两) 白檀(一钱五分) 白茯苓(五钱) 白术(五钱) 羌活(一钱五分) 知母(二钱) 缩砂仁 (五钱) 人参(五钱) 独活(一钱五分) 防风(五钱) 甜竹叶(二两) 薄荷(三钱五分) 细辛(二钱) 甘 草(五钱) 香附子(五钱,炒) 川芎(五钱) 麝香(一字,另研) 牛黄(五分,另研) 藿香(一钱五分) 龙 脑(五分,另研)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临卧嚼一丸,分五、七次嚼,以愈风汤送下,上清肺气,下强骨髓。
愚按:此方多轻扬走窜之味,虽有参、术、茯苓、甘草之补益,而寡固不可以敌众也。若用之于风痰壅盛,昏 不 省人事者固宜;其为血气虚弱、神不守舍而昏迷者,则促其死耳。学人宜知此意。
二丹丹
治健忘,养精神,定志和血,内安心神,外华腠理。
丹参(一两五钱) 丹砂(五钱,另研) 远志(五钱,去心) 熟地黄(一两五钱) 茯神(一两) 人参(五 钱) 菖蒲(五钱) 炙甘草(一两) 天门冬(一两五钱) 麦门冬(一两去心)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空心以愈风汤送下。
防风通圣散
(并加减法。) 治中风及诸风等证。
防风 川芎 川归 白芍药 大黄 芒硝 连翘 薄荷 麻黄(不用节,各四分) 石膏 桔梗 黄芩(去朽,各 八分) 白术 栀子 荆芥穗(各二分) 滑石(二钱四分) 甘草(炙,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日再服。劳汗当风,寒薄为 ,郁乃痤,去芒硝,倍加 芍药、当归。或生瘾疹,或赤或白,倍加去节麻黄、盐豉、葱白,发汗罢,根据前方加四物汤、黄连解毒,三药合而饮之,
日二服。小便淋 ,去麻黄,加滑石、连翘煎,调木香末一钱匕。腰胁走注疼痛,加硝石、当归、甘草煎,调车前子末、
海金砂末各一钱匕。破伤风者,如在表则辛以散之,在里则苦以泄之,用此以兼散之,汗下后通利血气,驱逐风邪,加 荆芥穗、大黄煎,调全蝎末一钱匕、羌活末一钱匕。诸风潮搐,小儿急慢惊风,大便秘结,邪热暴甚,肠胃干燥,寝汗 切牙,目睛上窜,睡寤不安,转筋惊悸,倍大黄、栀子煎,调茯苓末一钱匕;如肌肉蠕动者,调羌活末一钱匕。风伤于 肺,咳嗽喘急,加半夏、桔梗、紫菀。如打扑伤损,肢节疼痛,腰中恶血留滞不下,加当归、大黄煎,调乳香、没 药各一钱匕。解利四时伤寒,加益元散半两,加葱白、盐豉、生姜,水一大碗,煎至五、七沸,温服一半,以鹅翎探之 即吐,吐后更服一半,汗出立解。如饮酒中风,身热头痛如破,加黄连、葱白煎服立愈。头旋脑热,鼻塞浊涕时下,加 薄荷、黄连煎服。《内经》曰∶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已也。如气逆者,本方煎调木香末一钱匕。
此方最治痢后鹤膝风,良验。
大防风汤
(局方)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