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津甘露饮子
(东垣) 治消渴,诸燥证。(方见消渴门。)
辛润缓肌汤
(东垣) 治诸燥肌渴,及皮肤燥涩等证。(方见消渴门。)
润燥汤
(东垣) 治大便燥结,肠胃枯涸等证。
润肠丸
(东垣) 治大便干燥,闭结不通。润燥和血。
活血润燥丸
(东垣) 治大便风秘、血秘,常常燥结。
润肠汤
(东垣) 治大便结燥不通。(以上四方,并见大便结燥门。)
通幽汤
治大便结燥,治在幽门,以辛润之。
甘草(炙) 红花(各一分) 生地黄 熟地黄(各一钱) 升麻 桃仁泥 当归身(各一钱)
上锉,水煎,调槟榔末五分,稍热服之。
(医案)
予仲兄怀德处士,年四十五,平生体瘦弱血少,值庚子年岁金太过,至秋深燥金用事,久晴不雨,得燥证,皮肤折 裂,手足枯燥,搔之屑起血出痛楚,十指甲浓,反而莫能搔痒。予制一方,名生血润肤饮,服数十帖,其病如脱,后治 十数人皆验。
(祖传方)
生血润肤饮
川归身(酒洗) 生地黄 熟地黄(酒洗) 黄 (蜜炙,各一钱) 天门冬(一钱五分) 麦门冬(去心,一钱)
五味子(九粒) 片芩(去朽,酒洗,五分) 栝蒌仁(五分) 桃仁泥(五分) 酒红花(一分) 升麻(二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如大便结燥,加麻仁、郁李仁各一钱。
【目录】卷之二【篇名】火热属性:
论
《内经》曰∶诸热瞀 ,暴喑冒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 肿疼酸,气逆冲上,禁栗如丧神守, 呕疮疡,喉痹 耳鸣耳聋,呕涌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 ,暴病暴死,皆属于火。丹溪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变,
阴静而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各一其性,惟火有二,曰君火,人火也,曰相火,天火也。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者也,
故凡动皆属火。以名而言,形质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以位而言,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动而见,故谓之相。
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者,皆相火之为也云云。又曰∶五者之性为物所感,不能不 动,谓之动者,即《内经》五火也。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 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愚按∶心为君火,而又有相火寄于肝肾二脏,即《内经》一水不能胜二火也。五性之火,
为物所感而动,即《内经》一水不能胜五火也。夫五行之理,天人所同,知乎此,则造化阴阳,洞明于胸臆之间,又能 灼知其火邪之虚实,或补或泻,用药以平之,则愈疾之功,如射之中鹄矣,学人其可忽诸。
脉法
脉浮而洪数为虚火,脉沉而实大为实火。
洪数见于左寸为心火,见于右寸为肺火,见于左关为肝火,右关为脾火,两尺为肾经、命门之火。男子两尺洪大者 必遗精,阴火盛也。
方法
丹溪曰∶阴虚火动者,难治。
实火可泻,黄连解毒之类。
虚火可补,参、术、生甘草之类。(谓之实者,邪气实也。谓之虚者,正气虚也。)
郁火可发,当看在何经。
风寒外束者可发,轻者可降,重则从其性而升之。
凡火盛者,不可骤用寒凉,必须温散。
火急甚者必缓之,生甘草兼泻兼缓,参、术亦可。
人壮气实火盛颠狂者,可用正治,硝、黄、冰水之类。
人虚火盛狂者,以生姜汤与之,若投以冰水之类正治,立死。
有补阴则火自降,炒黄柏、生地黄之类。
凡气有余便是火。气从左边发者,肝火也。气从脐下起者,阴火也。
愚按∶气有余者,非真气也,五志厥阳之火动而为邪气也。
饮酒人发热者,难治。不饮酒人因酒发热者,亦难治。
轻手按之热甚,重手按之不甚,此热在肌表,宜清之,地骨皮、麦门冬、竹茹之类。
重手按之,热甚而烙手,轻手按之,不觉热,此病在肌肉之内,宜发之,东垣升阳散火汤、火郁汤之类。
烦躁者,气随火升也。
木通下行,泻小肠火。人中白,泻肝火。(尿缸岸也,秋石亦是。)
黄芩、黄连以猪胆汁拌炒,能泻肝胆之火。
黄柏加细辛,泻膀胱之火。
青黛能泻五脏之郁火。玄参能泻无根之游火。
小便降火极速。山栀子能降火从小便中泄去,其性能屈曲下行,人所不知。
人有气如火从脚下起入腹者,此虚极也,盖火起于九泉之下也,此病十不救一。治法以四物汤加降火药服之,外以 附子末,津调贴脚心涌泉穴,以引火下行。
愚按∶此条言犹有未悉者。如果劳怯阴虚之人有此,固为作阴虚治;若壮实之人有此,则是湿郁成热之候也。愚尝 冒雨徒行,衣湿得此证,以苍术、黄柏加牛膝、防己等药,作丸服之而愈,后累医数人皆验。若误作阴虚治,即成痿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