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芎茶调散
(局方) 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鼻塞声重。
薄荷(四两,去梗,用叶) 荆芥穗 川芎(各二两) 羌活 白芷 甘草(各一两,炙) 细辛(五钱) 防风 (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医垒元戎》治三阳头痛方(罗太无方)
羌活 防风 荆芥穗 升麻(去黑皮及内朽) 葛根(去粗皮) 白芷 石膏(火 ) 柴胡(去芦) 川芎 芍 药(酒炒) 细辛 葱白(连须者)
上各等分,细切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
如圣饼子
(河间) 治风寒伏留阴经,痰饮气厥头痛。
防风 天麻(各五钱) 南星 干姜 川芎 甘草(各一两) 半夏(五钱) 川乌(去皮脐,火炮,一两)
上为细末,蒸饼糊调,捻作饼子如钱样,每用五饼,同荆芥末细嚼,茶清送下。
川芎神功散
(宝鉴) 治风热上攻头目,令人偏正头痛。
川芎 川乌(如上同制法) 白芷 南星(炮) 麻黄(各一钱,去节) 甘草(五分,炙)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食后温服。
芎辛散
(三因) 治伤风寒生冷,及气虚痰厥,头痛如破,兼眩运呕吐。
附子(去皮脐,生用) 乌头(去皮,生用) 南星 干姜 甘草(炙) 川芎 细辛(各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五片,茶芽少许,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小芎辛汤
(严氏)治风寒在脑,或感邪湿,头重而疼,眩运呕吐。
川芎(二钱) 细辛 白术(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五片,茶芽少许,水煎服。
石膏散
(宝鉴) 治阳明经头痛大效。
川芎 石膏 白芷(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四钱,茶清调下。
三生丸
(严氏)治痰厥头痛。
半夏 白附子 南星(各等分)
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四、五十丸,食后姜汤送下。
茯苓半夏汤
治风热痰逆,呕吐头痛。
半夏(二钱) 赤茯苓(一钱) 片黄芩 甘草 橘红(各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
(祖传方)
治头风热,痛不可忍者。
小川芎(一两) 白芷(五钱) 细茶芽(三钱) 荆芥穗(四钱) 片黄芩(二两,酒拌湿炒,再拌再炒,如此 三次,不可令焦) 薄荷叶(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或茶清调下。
又经验敷贴头风热痛。
朴硝 大黄(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深井底泥和,捏作饼子,贴两太阳穴,神验。
(丹溪活套)云∶凡治头风,必以二陈汤加川芎、白芷为主。如太阳经头痛,加羌活。少阳经,加柴胡、黄芩。阳 明经,加石膏、白芷。太阴经,加苍术。少阴经,加细辛。厥阴经,加吴茱萸。如肥人头痛,必是湿痰,加半夏,苍白 术。如瘦人头痛,是热上壅,多加酒洗片黄芩。如因感冒而头痛者,宜加防风、羌活、 本、升麻、柴胡、葛根之类。
如气虚而头痛者,宜加黄 、人参、东垣安神汤之类。如风热在上而头痛者,加天麻、蔓荆子、台芎、酒片芩之类。如 苦头痛者,宜用细辛。如形瘦色弊而头痛者,是血虚,宜用归、芎、芍药、酒黄柏之类。如顶巅痛者,宜 本、酒炒升、
柴。
【目录】卷之四【篇名】胃脘痛属性:(俗呼为心痛)
论
《内经》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痛,膈噎不通,食饮不下。盖木气被郁,发则太过,故民病 有土败木贼之候也。夫胃为脾之腑,阳先于阴,故脏未病而腑先病也。甚而至于胁下如刀 之痛者,已连及于脏矣,古 方名为脾疼者是也。胃之上口名曰贲门,贲门与心相连,故经所谓胃脘当心而痛,今俗呼为心痛者,未达此又耳。虽曰 运气之胜复,未有不由清痰食积郁于中、七情九气触于内之所致焉。是以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肝木之邪得以乘机侵 侮而为病矣。更原厥初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 ,复 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自 郁成积,自积成痰,痰火煎熬,血亦妄行,痰血相杂,妨碍升降,故胃脘疼痛,吞酸嗳气,嘈杂恶心,皆噎膈反胃之渐 者也。俗医不究其源,例以辛香燥热之剂治之,以火济火,遂成危剧,良可痛哉。古方九种心痛∶曰饮,曰食,曰风,
曰冷,曰热,曰悸,曰虫,曰疰,曰来去痛。夫所谓冷者唯一耳,岂可例以热药治之乎。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 在于心也。有真心痛者,大寒触犯心君,又曰污血冲心,手足青过节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医者宜区别诸证而治之,
无有不安之理也。
脉法
《脉经》曰∶阳微阴弦,则胸痹而痛,责其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脉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