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则为风虚,迟则为寒疝。
寒疝绕脐痛,若发则自汗出,手足厥寒,其脉沉弦者,乌头汤主之。
方法
丹溪曰∶疝气者,睾丸连小腹急痛也。有痛在睾丸者,有痛在五枢穴边者,皆足厥阴之经也。或无形,或无声,或 有形如瓜,或有声如蛙。自素问而下皆以为寒,盖寒主收引,经络得寒则收而不行,所以作痛。然亦有踢冰涉水终身不 病此者,无热故也。大抵此证始于湿热在经,郁而至久,又得寒气外束,不得疏散,所以作痛,若只作寒论,恐为未备。
或曰∶厥阴经郁积湿热,何由而致?予曰∶大劳则火起于筋,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大怒则火起于肝,火 积之久,母能令子虚,湿气便盛,浊液凝聚,并入血隧,流于厥阴,厥阴属木系于肝,为将军之官,其性急速,火性又 暴为寒所束,宜其痛之太暴也。有以乌头、栀子等分作汤服之,其效亦捷,后用此方,随形证加减与之,无不验。但湿 热又当分多少而治,湿则肿多, 病是也。又有挟虚而发者,当以参、术为君,疏导药佐之,脉甚沉紧而豁大无力者是 也,其痛亦轻,但重坠牵引耳。专主肝经,与肾经绝无相干,切不可下。劫药神效,盖湿热因寒郁而作,用栀子以降湿 热,乌头以破寒郁,况二物皆下焦之药,而乌头为栀子之所引,其性急速,不容胃中停留也。又谓按之不痛者属虚,须 加肉桂,以姜汁丸服。
一方
定疝痛。用海石、香附为末,姜汁调下。
又方
治诸疝,定痛速效。用枳实、栀子、糖球(即山楂)、茱萸各炒,湿盛者加荔枝核炒,为末丸服。或用长 流水调末子,空心服一、二钱。(一本有川楝子。)
又方
治食积与瘀血成痛者(一云,少腹痛者,有瘀血及有积热。)
栀子仁 桃仁 山楂 枳实 茱萸(各等分)
上为末,顺流水入姜汁作汤调服。
又方
治阳明经受湿热,传入大肠,恶寒发热,少腹连毛际结核闷痛不可忍。用山栀、桃仁、橘核并炒,山楂 等分,入姜汁煎,热服。
按之不痛者属虚,必用桂枝、山栀子(炒)、乌头(炮),上件为细末,姜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 丸,劫痛效。
一方
治 腰痛者(一本腰不痛者,一本治 要药)。苍术、南星、白芷、山楂、半夏、川芎、枳实,神曲糊丸 服。
诸疝发时,用海石、香附二味为末,生姜汁入汤调服,亦治心痛因清痰而作痛者。
又治疝方,橘核(炒)桃仁(研)、栀子(炒)、茱萸(炒)、川乌(炮)水煎服。
小肠气肾核胀痛,苍术、陈皮、川楝子各二钱半,甘草五分,紫苏一钱半,细切,酒水各一盏,连须葱白五茎,煎 服。
劫疝药,用乌头、栀子炒,擂细,顺流水入姜汁调服。
阴囊肿胀,大小便不通。
白牵牛(二两) 桑白皮 白术 木通(去节) 陈皮(各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汤调下,空心服。
凡疝气挟虚者,必以参、术为君,佐以疏导之药如川楝子、茴香、枳实、山楂、栀子之类。
(以上丹溪方法凡十三条)
葱白散
(三因) 治一切寒症作痛。
川芎 当归 枳壳(炒) 浓朴(炒) 干姜 官桂 青皮 茴香 (炒) 川楝 茯苓 麦 (炒) 三棱(炮)
神曲(炒) 莪术(炮) 熟地黄 白芍药 木香 人参(各等分)
上细切,每服五钱,加葱白三茎,盐少许,水煎空心温服。
又方
桃仁二十四个,枸橘子十四个瓦上炒,山栀子九枚去皮,吴茱萸七十粒,山楂子十四个,并炒,生姜一 指大,擂细,以顺流水一钟荡起,煎数沸,连渣服。
又方
治 不痛。用苍术、神曲、白芷、山楂、川芎、栀子、半夏,入姜煎服。
凡 证,非痛断房事与浓味,不可用药。
凡治七疝,须先灸大敦穴。(一名大顺,在足大拇指离爪甲如韭叶大,灸三壮,足厥阴井也。)
治疝气神方 其病甚至,气上冲,如有物筑塞心脏,欲死,手足冷者,二、三服除根。
硫黄(不拘多少,火中溶化,即投水中出毒,研细。)荔枝核(为末,炒焦黄色。)陈皮 上三味,各等分为末,饭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四、五丸,酒下,其痛立止。自己觉疼甚不能支持,略用五、六丸,
再不可多也。
又治疝方
苍术 香附(各盐炒) 黄柏(酒炒,以上为君) 青皮(去穣) 玄胡索 益智 桃仁(以上为臣) 茴香 附 子(盐炒) 甘草(炙,以上为使)
上细切,每服五钱,顺流水煎服。
五叶汤
洗疝痛立效。
枇杷叶 野紫苏叶 椒叶 苍耳草叶 水晶蒲桃叶 上五味,不拘多少,量水煎汤浴洗。
一方
肥人肿疝作痛,发热恶寒。
五苓散加茴香煎服,神验。
吴茱萸汤
(东垣) 治厥疝,腹中冷痛,积气上逆,致阴冷囊寒。
吴茱萸(五分,汤泡七次) 川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