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阴始凝,气始肃,病中热,善眠是也。
〔《怪穴》〕困睡多∶无名指第二节尖。(灸一壮,屈手指取之。)
【目录】卷之十五·肝胆部【篇名】咽喉属性: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又云∶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故以喉咽入肝 胆部。
〔《素》〕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太阳阳明论)地气通于嗌。(全文见五脏。咽喉下接连胸中肺 叶之间。嗌即咽之低处也,咽即嗌之高处也。)
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悬壅者,音声之关也。(全文见喑。)
〔子和〕咽与喉,会厌与舌,此四者同在一门,而其用各异。喉以纳气,故喉气通于天。咽以纳 食,故咽气通于地。会厌管乎其上,以司开辟,掩其喉,则其食下。不掩之,其喉错。必舌抵上 ,则 会厌能闭其喉矣。四者交相为用,阙一则饮食废而死矣。
【目录】卷之十五·肝胆部\咽喉【篇名】喉痹属性:凡经云喉痹者,谓喉中呼吸不通,言语不出,而天气闭塞也。云咽痛云嗌痛者,谓咽喉不能 纳唾与食,而地气闭塞也。云喉痹咽嗌痛者,谓咽喉俱病,天地之气并闭塞也。盖病喉痹者,必 兼咽嗌痛,病咽嗌痛者,不能兼喉痹也。今以喉咽俱病诸方,并入喉痹门中。
喉痹恶寒,及寸脉小弱于关尺者,皆为表证。宜甘桔汤、半夏桂枝甘草汤,详寒热发散之。
若水浆不得入口者,用解毒雄黄丸四五粒,以极酸醋磨化灌入口内,吐出浓痰,却服之。间以生姜自 然汁一蚬壳噙下之,神效。
按喉痹恶寒者,皆是寒折热,寒闭于外,热郁于内,姜汁散其外寒,则内热得伸而愈矣。切忌 胆矾酸寒等剂点喉,反使其阳郁结不伸;又忌硝黄等寒剂下之,反使其阳下陷入里,则祸不旋踵矣。
韩和云∶寸脉弱小于关者,宜消阴助阳。垣云∶两寸脉不足,乃阳气不足,故用表药提其气,升 以助阳也,或三部俱小弱,亦可用其法也。
喉痹,乡村病皆相似者,属天行运气之邪,治必先表散之,亦大忌酸药点之,寒药下之。郁其邪于 内,不 得出也,其病有二。
其一属火。经云∶少阳所至为喉痹。又云∶少阳司天之政,三之气,炎暑至,民病喉痹。治宜 仲景桔梗汤,或面赤斑者,属阳毒,宜阳毒诸方汗之。
其二属湿。经云∶太阴之胜,火气内郁喉痹。又云∶太阴在泉,湿淫所胜,病嗌肿喉痹。
治宜活人半夏桂枝甘草汤,或面青黑者,属阴毒,宜阴毒诸方汗之。
〔仲〕桔梗汤 治伤寒客热咽痛。(方见伤寒咽痛。海藏治咽痛甘桔汤加鼠粘子、竹茹妙。)
〔无〕
荆芥汤
治咽喉肿痛,语声不出,咽之痛甚。
荆芥(半两) 桔梗(二两) 甘草(一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温服。
〔《活》〕半夏桂枝甘草汤 治暴寒中人咽痛。(方见伤寒咽痛。)
〔无〕治卒喉痹不得语。小续命汤加杏仁七个煎,甚妙。(续命汤方见中风门。)
〔和〕
五香散
治喉咽肿痛,毒瓦斯结塞不通。
木香 沉香 鸡舌香 薰陆香(各一两) 麝香(另研,三钱)
上为末,入麝香研匀,每二钱,水一盏,煎服不拘时。
〔《本》〕治中风急喉痹欲死者。白僵蚕捣筛为末,生姜自然汁调下,喉立愈。(丹溪云∶ 僵蚕属火而有土与木,老得金气而僵,治喉痹者,取其火中清化之气,以从治相火,散浊逆结 滞之疾。)
〔陈〕附子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
〔和〕
如圣胜金锭
治咽喉急闭,腮颔肿痛。并单蛾,结喉,重舌,木舌。
硫黄(细研,一两半) 川芎(一两) 腊茶 薄荷(去根梗。各半两) 贯众(二两) 硝石(研,四两)
荆芥(二两)
上为末,生葱汁搜和为锭,每服先用新汲水灌漱,次嚼生薄荷五七叶,却用药一锭,同嚼 极烂,井水咽下。
甚者连进三服,并以一锭安患处,其病随药便消。
〔罗〕征南帅不邻吉歹,病咽痛下利。(方见表热里寒门。)
洪武戊辰春,乡村病喉痹者甚众,盖前年终之气,及当年初之气,二火之邪也。予累用甘桔汤,
加黄连、半夏、僵蚕、鼠粘子根等剂发之。挟虚者,加参、 、归辈。水浆不入者,先用解毒雄 黄丸,醋磨化之灌喉,痰出,更用生姜汁灌之,却用上项药无不神验。若用胆矾等酸寒点过者,皆不 治,盖邪郁不出故也。
〔罗〕
解毒雄黄丸
治缠喉风,及急喉闭,卒然倒仆,牙关紧急。
雄黄 郁金(各一分) 巴豆(去皮油,十四个)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绿豆大。茶清下七丸,吐出顽痰,立苏。未吐再服。如至死者,心头 犹热,灌药不下,斡口开灌之下咽,无有不治。如小儿惊热,痰涎壅塞,或二丸三丸,量小大加减。
(一法用雄黄丸三粒,醋磨化灌之尤妙,其痰立出即瘥。)
〔《大》〕治缠喉风。雄黄一块,新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