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38-医学纲目-第237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仲〕尺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病患面无血色,无寒热,
脉沉弦者,衄也。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心脉微涩,为血溢。(全文见诊,下同。)
肺脉滑甚,为唾血。肺脉微滑,为上下出血。
〔仲〕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曰革,妇人 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素》〕脱血而脉实者,难治。(玉机真藏论)
衄而不止,脉大而逆也。(全文见诊生死。)
〔《难》〕病若吐血,复鼽衄,脉当沉细,反浮大而牢者死。吐血衄血,脉滑弱小者生,实大者 死。汗出若衄,其脉滑小者生,大躁者死。
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者逆也。(全文见诊生死。)
〔《素》〕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大奇论)
〔仲〕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
〔垣〕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难治者,邪胜也。身凉脉静者,易治,易治者,正气复也。
衄血者,若但头汗出,身无汗,及汗出不至足者死。
〔《素》〕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宣明五气篇)
【目录】卷之十七·心小肠部\诸见血门【篇名】衄血属性:〔无〕
止衄散
黄 (六钱) 赤茯苓 白芍药(各三钱) 当归 生地 阿胶(炒。各三钱)

上为细末,煎黄 汤调下三钱,未止再服。
〔垣〕治血衄不愈。以三棱针于气冲上出血,立愈。更服此药尤妙。
五味子(十粒) 麦门冬(去心,五分) 当归(五分) 黄 (一钱) 生地(三分) 人参(五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盏,煎一盏,空心热服。
〔丹〕鼻血不止,诸方不效,糯米炒微黄,为末,新水下二钱。此方甚妙。
〔梅〕治鼻衄出血,眩冒欲死。烧乱发细研,水服方寸匕。须臾吹鼻中瘥。
〔《保》〕衄血,先服朱砂、蛤粉,次服木香、黄连。大便结者下之,用大黄、芒硝、甘草、生 地;溏软者,栀子、黄芩、黄连可选用之。
〔丹〕衄血,以凉血行血为主。犀角地黄汤,入郁金同用。(丹溪云∶犀角性走散,血虚者 用之祸至。)
〔虞世〕治咯血、衄血。白芍药一两,犀角一分,为末,新水服一钱匕,衄止为限。
〔《竹》〕
画粉散
治鼻衄血不止,一二服除根。白土,即画匠所用画粉,研极细,每服五钱,

新井水调服立止。
〔世〕人中白为末,白汤调服,治衄累效。
〔罗〕
生地黄汤
治鼻衄,昏迷不省。

生地(三五斤,不暇取汁,使患人生吃。呷汁三斤许。又以其渣塞鼻,须臾血止。取汁尤佳)
〔《保》〕衄血不止,
麦门冬饮子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 上切,水煎服。
〔孙〕凡治鼻衄及膈上热盛,干地黄、龙脑、薄荷等分为末,冷水下。
〔丹〕鼻衄,脉数有热。
人参(三分) 黄柏(炒二分) 黄连(五分) 地黄(一钱) 归尾(五分) 甘草(二分) 黄芩(五分)
芍药(一钱)
〔《玄》〕鼻衄血者,初出多不能止,用黄丹吹入鼻中,乃肺金受相火所制然也,宜
生料鸡苏散
治之。

鸡苏叶 黄 (去芦) 生地 阿胶 白茅根(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 桔梗 蒲黄(炒)
贝母(去心) 甘草(炙各五钱)
上 咀,每服四钱,姜三片,水煎服。
〔《衍》〕治大热衄血,用萱草根洗净,研汁一大盏,生姜汁半盏相和,时时细呷。(丹溪云∶ 萱草属水性,下行阴分。)
〔丹〕鼻血,贯众根细末,水调一钱匕,立止。
〔罗〕
寸金散
治鼻衄不止。

黄药子(五钱) 土马鬃(半两,有足者) 生甘草(炙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新水调下,未止再服,立瘥。(本草云∶土马鬃即苔与垣衣之类。
垣衣生墙垣之侧,土马鬃生垣墙之上,背阴古墙上多有之。)
〔《简》〕治鼻衄不止。黄药子为末,每服二钱匕,煎薄荷汤下。良久以新汲水调面末二匙,
顿服之。
〔《山》〕衄。飞面二钱,盐一钱,新汲水调下。
〔世〕衄血,用蛀竹末,米饮调服。验。
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传为衄 。(全文见诊病传变。)
〔河〕
定命散
治胆受热,热血妄行,鼻中衄 ,并血汗不止。

朱砂 寒水石 麝香 上为末,每服半钱,新汲水调下,不计时候,看老幼虚实加减。
〔《脉》〕寸口脉微,苦寒为衄,宜服五味子汤,磨茱萸膏,令汗出。(方未考。)
予男衄,寸口脉微小,用寒凉药不止,后用小建中汤加栀仁、黄芩、黄柏,一服立愈。
〔丹〕七叔婆,鼻塞,时有血些少出。
羌活 独活 防风 升麻 干葛 苍术 陈皮(一钱) 甘草(炙) 白芷 麻黄 黄 分二帖,入开口红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