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芍药,每 帖生附子一小片煎服,四帖后血止。遂去附子,加干葛、牡丹皮、山栀子,而如熏之状亦除去。
又于前方加缩砂、炒神曲、熟地、木香,倍参、术,服半月而全愈。
治下血。苍术、地黄,同擂细末为丸,不用铁器。
〔《玄》〕大便下血曰肠风,切勿止涩,究其本末症状,先清其表,后攻其里,其血自止。
如脉洪大,宜后方四物合解毒汤调治。(解毒汤方见发热。)
〔《本》〕治肠风泻血。
牵牛(五两) 牙皂(三两,不蛀者,捶碎)
上二味水浸三日后,除皂角不用,将酒一升煮,令干焙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
温酒送下,空心日午夜卧各一服。或转下黄物,不妨。病可后,每日常服五丸,饭饮送下。
〔洁〕
黄连汤
治大便后下血,腹中不痛者,谓之湿毒下血。
黄连 当归(各五钱) 甘草(炙,二钱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
芍药黄连汤
治大便下血,腹中痛者,谓热毒下血。
芍药 黄连 当归(各半两) 大黄(一钱) 淡桂(五分) 甘草(炙,二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如痛甚者,调木香、槟榔末一钱服之。
〔垣〕夫肠 者,为水谷与血,另作一 ,如HT 桶涌出也。夏湿热太甚,正当客气盛,而 主气弱,故肠 之病甚也,以
凉血地黄汤
主之。
黄柏(去皮) 知母(炒。各一钱) 青皮(炒) 槐子(炒) 当归 熟地(各五分)
上 咀,俱作一服,水一盏,煎七分温服。如小便涩,脐下闷,或大便前后重,调木香、
槟榔细末各半钱,稍热于食前空心服。如里急后重,又不去者,当下之。如腹中动摇有水声,而 小便不调者,停饮也,诊是何脏,以去水饮药泻之。假令脉洪大,用泻火利小便之类是也。
如胃虚不能食,而大渴不止,不可用淡渗之药止之,乃胃中元气少故也,与七味白术散补之。
(方见消渴。)如发热恶热烦躁,大渴不止,肌热不欲近衣,其脉洪大,按之无力,或无目 痛鼻干者,非白虎汤症也,此血虚发躁,当以黄 一两,当归二钱, 咀。水煎服。如大便秘 塞,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白脓,或少有血,慎勿利之,利之则必致病重,
反郁结不通,以升阳除湿防风汤升其阳,则阴气自降矣。
升阳除湿防风汤
苍术(酒浸,炒,去皮,净,四钱) 白术(一钱) 白茯苓 白芍药(各一钱) 防风(二钱)
上 咀,除苍术另作片,水一碗半,煮至二大盏,纳诸药同煎至一大盏,去渣,稍热空心食前 服。如飧泄不禁,以此药导其湿。如飧泄及泄不止,以风药升阳,苍术益胃去湿。脉实,腹胀 闭塞不通,宜从权,以苦多甘少药泄之。如得通,复以升阳汤助其阳。或不便,以升阳汤中加 泄药通之。
当归和血散
治肠 下血,或湿毒下血。
槐花 青皮 荆芥 熟地 白术(各六分) 当归 升麻(各一钱) 川芎(四分)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清水饮汤调,食前下。
〔《本》〕治肠风脏毒,
槐花散
。
槐花(炒) 柏叶(捣烂,焙) 荆芥 枳壳 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空心食前服。(《经验》治下血,槐花、荆芥等分为末,
酒调下一钱。)
〔《玄》〕大便下血者,肺与大肠受热,宜四物同解毒药,入艾煎,下三黄丸调治之。
〔丹〕治便血久久伤血,并麻风症,癣疮见面者用。
龟板(二两) 升麻 香附(各半两) 白芍药(一两半) 侧柏叶(一两) 椿皮(七钱半)
上为末粥丸,先用四物加白术、黄连、廿草、陈皮等药,作汤送下。
积热便血。苍术 陈皮(各二钱半) 黄柏 黄芩(各七钱半) 连翘(半钱) 生地膏(六两)
上为末,以地黄膏搜为丸。
脉缓大,口渴便血,月经紫色,劳挟湿热。
白术(五钱) 地黄 黄柏(炒) 白芍药(各三钱) 地榆(二钱) 黄芩(一钱) 香附(二钱)
上为末,炊饼为丸。
孙用和治肠风泻血。黄 、黄连等分为末,酒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罗〕
结阴丹
治肠风下血,脏毒下血,诸大便血疾。
枳壳(麸炒) 威灵仙 黄 陈皮(去白) 椿根白皮 何首乌 荆芥穗(各半两)
上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陈米饮入醋少许煎过,放温送下。
〔《本》〕
椿皮丸
臭椿皮(刮去粗皮焙,十四两) 苍术 枳壳(各二两)
上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空心食前,米饮下三四十丸。
治肠风泻血,久不止,
玉屑丸
。
槐根白皮(去粗皮) 苦楝根(去皮,各三两) 椿根白皮(四两,三味于九月后二月前取,
软者晒干) 天南星 半夏(各半两,并生用) 威灵仙(一 两) 寒食面(三两)
上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