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38-医学纲目-第518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制,火上炙令香为末,以新汲水调下二钱匕佳。
〔《大》〕
人参散
治妊娠霍乱吐泻,心烦腹痛。

人参 浓朴(姜制) 橘红(各一两) 当归(炒)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四钱,枣三枚,水煎服。
〔丹〕霍乱内有所伤,外有所感。
〔《集》〕吐泻还用吐,以提其气起,吐用二陈汤加减,或用樟木煎汤吐亦可。
〔海〕霍乱症,本自胃家,或因寒饮,或因饮水,或伤水毒,或感湿气,冷热不调,水火相干,阴阳相搏,
转筋挛痛,经络乱行,暴作吐泻,中焦胃气所主也。察其色脉,随经标本,此治霍乱吐泻之法也。
〔《外》〕治霍乱吐下不止者,艾一把,水三升,煮至一升,顿服。
〔《经》〕霍乱。陈皮汤下山豆根末二钱。
〔《山》〕霍乱吐泻。用屋下倒挂尘泡汤,澄清服之。大忌饮食,入腹则死。吃冰水不妨,不可饮热汤。
〔《集》〕吐泻不止,或吐转多,四肢发厥,虚风不省人事,服此四肢渐暖,神识便省。

回阳散
用天南星为末,每服三钱,用大枣三枚同煎,至八分温服。未省再服。

霍乱转筋,治法见转筋门。
〔罗〕
增损缩脾饮
解伏热,除烦渴,消暑毒,止吐利。霍乱之后,服热药太多,烦躁者尤宜服之。

草果 乌梅 甘草 砂仁(各四两) 干葛(二两)
上 咀,每服五钱,生姜五片,同煎,以水沉冷以解烦,或温或热随意服。
〔无〕
茯苓泽泻汤
治霍乱吐泻后,烦渴欲饮水。

茯苓(八两) 泽泻(四两) 甘草(炙) 桂心(各二两) 白术(三两)
上 咀,每服四钱,生姜三片同煎,食前服。一方有小麦五两。
〔世〕以小竹杖,两手反抱住于脊骨,就杖儿上下各点一穴。如先吐先灸上穴,先泻先灸下穴,各三百壮,
百发百中。又,霍乱诸法不效者,灸大椎。又,以盐纳脐中,灸二十壮,立苏。
〔《集》〕霍乱吐泻∶中脘 天枢 三里 委中 〔《摘》〕又法∶上脘、三里。
〔《甲》〕霍乱泄出不自知,先取太溪,后取太仓之原。又法∶巨阙 关冲 支沟 解溪 〔《千》〕又主阴陵泉。
〔东〕吐利上下俱出,藏痹脓血,头重臂痛∶太白 地机 风府(各五分。) 长强 尺泽(各一寸。)
〔《甲》〕霍乱泄利,期门主之。厥逆霍乱,府舍主之。
〔世〕霍乱手足厥冷,灸三阴交七壮。
〔《甲》〕霍乱逆气,鱼际、太白主之。霍乱遗尿失气,三里主之。
〔世〕病患合面正卧,两手着身,以绳横亘两肘尖头,根据绳下侠脊,两边相去各一寸,灸三七壮,无不验。
霍乱已死,但有暖气者,灸承筋七壮,立苏。(取法以绳从足拇指围至后跟一匝捻断,等折一半为度,以 此度从足跟贴地量上至 度极头处是穴。)
〔《甲》〕霍乱颈痹不仁,承筋主之。(《千金》云∶主螈 脚酸。暴霍乱,仆参主之。)
〔世〕霍乱遍身转筋,肚痛,四肢厥冷欲绝者,其脉洪大易治。脉微,囊缩舌卷,不治。
〔《千》〕诸霍乱,忌与米饮,胃中得米,即吐不止。
〔罗〕洁古老人云∶霍乱转筋,吐泻不止,其病在中焦,阴阳交而不和,发为疼痛,此病最急,不 可与分毫粥饮。谷气入胃,则必死矣。
〔保〕凡霍乱慎勿与粟米粥汤,入胃即死。本草云∶粟米味咸,微寒无毒,主养肾气,去脾胃中热,
益气。霍乱脾胃极损,不能传化,加粟米岂有能生也邪?如吐泻已多,欲住之后,宜以稀粥渐渐补养,
以迟为妙。
【目录】卷之三十一·伤寒部\少阴病【篇名】下利属性: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
四逆汤

甘草(一两) 干姜(三钱) 附子(半个)
上 咀,水煎温服,强人加附子半个,干姜一两半。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 病形悉具。小便白,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活人》云∶四逆主之。)少阴病,下利 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能眠者,猪苓汤主之。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 之,宜大承气汤。
〔孙〕窦大郎患伤寒,经十余日,口燥舌干而渴,心中疼,自利清水。众医皆相守,但调理耳,汗下 皆所不敢,窦氏亲故相谓曰∶伤寒邪气害人性命甚速,安可以不决之疾,投不明之医乎?召孙至,曰∶即日不 可下,明日正当下。投小承气汤,遂大便通,得睡,明日平复。众皆曰∶此症缘何下之而愈?孙曰∶不深 于书,徒知有书耳,不知书之奥也。口燥舌干而渴,岂非少阴症乎?少阴症固不可下,岂不知少阴一症,
自利清水,心下痛者,下之而愈,仲景之书,明有是说也。众皆钦服。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宜
白头翁汤

白头翁 黄柏 秦皮 黄连(各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