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38-医学纲目-第597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腹胀,或腹中响。小儿面少血色,常无喜笑,
不看上而视下。小儿囟颅高急,头缝青筋,时便青粪。小儿肥壮,粪如清涕,或如冻汁。小儿时时扎眼,粪便 青白沫,有时干硬。以上五症,忽然呕吐者,必成阴痫,俗谓慢惊是也。小儿头虽热,眼珠青白而足冷,
或腹胀而足冷,或泻而足冷,或呕而足冷,或渴而足冷。(头热、目赤、痰塞鼻喉咽,皆无根之火逆也。)以上 五症,忽然吐而作搐者,名曰慢脾风。速与补脾益真汤一服三钱重,加蝎一枚。如因惊而搐者,前朴散一 服三钱重,加附子、前胡各半钱同煎。
上陈文忠治慢惊法。其治之次第,自成一家,故另录之,以备采用。其医案所言芎蝎散、油珠膏,累累 取效。
〔世〕治慢惊神效。用一粒丁香,一个蝎,一字辰砂,一点血,以上俱为末,男用男左手中指血,女用女 右手中指血,蘸末擦唇上,愈。
〔《本》〕
醒脾丸
治小儿慢脾风,因吐痢后虚困昏睡,欲生风痫。

浓朴 白术 硫黄(入豆腐中,煮三五沸) 天麻 全蝎 防风 官桂 人参(各一钱)
上为细末,酒浸,蒸饼和丸如鸡头大,每一丸捶碎,温米饮下。

蜴梢丸
治小儿胎虚气弱,吐痢生风,昏困嗜卧,或潮搐。

全蝎(微炒) 白附(煨裂。各半两) 硫黄 半夏(姜汁制,焙干。各一两)
上为末,姜汁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荆芥汤下。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世〕小儿慢惊风,身冷螈 。
天麻 防风 川乌 全蝎(去翅、足,薄荷叶包,炒) 南星 等分,水煎服。
汤氏治慢惊。
真川乌(一枚,去皮,生用) 全蝎(等分)
上二件 咀,分二服,水二盏,姜十片,煎半盏,旋旋滴入口中。
〔无〕阴痫,即慢惊风。
黑附子(生,去皮脐) 南星(生) 半夏(各二钱) 白附子(一钱半)
上研细,井水浸七日,每日换水,浸讫控干,入殊砂二钱,麝香一钱,研匀,每服一字,薄荷汤 调下,量儿加减。一方,用黑附子生,去皮脐为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半,生姜二片,煎至半盏,分二 服,量儿加减。吐者入丁香五个,同煎,空心服,或水浸炊饼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 下亦可。
〔钱〕
回生散
治小儿吐泻,或误服冷药,脾虚生风,成慢惊。

大南星重八九钱以上者,用地坑子一个,深三寸许,用炭火五斤,烧红。入好酒半盏在内,然后入 南星,却用炭火三两条盖在地坑上,候南星微裂,取出锉碎,再炒匀熟,不可稍生,放冷为末,每服半 钱,浓煎生姜、防风汤调下。
又方
梓朴散

浓朴 半夏(汤洗七次,姜汁浸半日,晒干。一钱)
上米泔三升,同浸一百刻,水尽为度,如百刻水未尽,少加火熬干,去浓朴,只将半夏为末,每 服五分或一字,薄荷汤调下无时。

豆卷散
治小儿慢惊,多因药性太温及热药治之,有惊未退而别生热症者,有因病愈而致热症者,

有反为急惊者,甚多。当问病几日,因何得之,曾以何药疗之,可用解毒药,无不效,宜此方。
大豆黄卷(水浸黑豆生芽是也,晒干) 管仲 板蓝根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半钱,水煎服,甚者三钱,药水内入油数点煎。又治吐虫,服不拘时。
上诸家杂治慢惊。其首一方,用人血蘸药末擦唇者甚效;后一方解药太过之毒,尤见钱氏忧人之切也。
〔垣〕惊儿泻青色,先镇平以朱砂之类,勿用寒凉之药,大禁凉惊丸。盖风木旺,必克脾土,当先实其土,
后泻其木。其风木旺症,右关脉洪大,掌中热,腹皮热者是也。今立一方,黄 益黄散主之。人参、
甘草、黄 各等分,此三味皆温能补脾土,益元气,甘能泻火。《内经》云∶热淫于内,以甘泻之,以酸 收之。白芍药酸寒,寒能泻火,酸能泻肝木而大补肺金,所补得金土之位大旺,则火虚矣,风木何由而来 克土,然后泻风木之旺。脾虚者,以火邪乘其土位故也。故曰从后来者为虚邪,火旺能实其木,木旺故来 克土,当于心经中以甘温补土之源,更于脾土中泻火以甘寒,补金以酸凉,故致脾土中金旺火衰,则风 木自虚矣。

黄 益黄散
治胃中风热。

黄 (二钱) 人参(一钱) 甘草(生五分,炙五分) 白芍药(七分) 陈皮(不去白,一钱) 黄连(少许)
白茯苓(四分)
上为粗末,每服水二盏,煎五沸,去渣,温服。
〔丹〕治小儿惊而有热者。
人参 茯苓 白芍药(酒炒) 白术 上入生姜煎服。暑月加黄连、生甘草、竹叶煎服。
陈明远治小儿惊,因脾虚肝乘之,手足搐动,四肢恶寒而食少。
白术(二钱) 茯苓(一钱)
上煎汤,入竹沥,热下龙荟丸二十丸,保和丸二十丸。
〔汤〕
夺命散
大能控风涎。不问急慢惊风,痰潮壅盛,塞于咽喉,其响如潮,名曰潮涎,百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