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38-医学纲目-第74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寒热篡反出,承山主之。寒热篡后出,螈 ,脚 酸重,战栗不能久立,脚急肿痛,趺筋足挛,少腹痛引 喉嗌,大便难,承筋主之。寒热胫肿,丘墟主之。寒热,痹胫不收,阳交主之。跟厥膝急,腰脊痛引腹篡,阴 股热,阴暴痛,寒热,膝酸重,合阳主之。寒热解 ,(一作“烂”。)淫泺,胫酸,四肢重痛,少气难言,至 阳主之。
寒热,腰痛如折,束骨主之。寒热,骨痛,玉枕主之。
〔《灵》〕黄帝曰∶人之善病寒热,何以候之?少俞答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黄帝曰∶何以候骨之大 小,肉之坚脆,色之不一也?少俞答曰∶颧骨者,骨之本也。颧大则骨大,颧小则骨小。皮肤薄而其肉无 ,
其臂濡濡然,其地色始然,不与天同色,污然独异,此其候也。然后臂薄者,其髓不满,故善病寒热也。(五变篇)
〔仲〕云∶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也?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何谓阳不 足?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何谓阴不足?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 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全文见伤寒寒热。)
〔《素》〕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平人气象论)脉沉数细散者,寒热也。(脉要精微论 沉细为寒,
数散为热。)脉涩洪大,寒热在中。尺肤烘然,先热后寒,寒热也。(言初扪尺肤则热,久之则寒也。)
尺肤先寒,久之而热者,亦寒热也。(言初扪尺肤则寒,久 之则热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逆也。(全文见诊生死门。)尺肉热者,解 。)安卧脱肉者,寒 热不治。(全文见诊生死门。)诊寒热,赤脉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
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死。(见赤脉不下贯瞳子,可治也。寒热篇)寒热病者平旦死。(全文见诊生死门。)
【目录】卷之六·阴阳脏腑部【篇名】产后往来寒热属性:〔云〕产后往来寒热,四物内加小柴胡汤。
〔《保》〕治日久虚劳,微有寒热,脉沉而数,宜
柴胡四物汤

川芎 当归 芍药 熟地黄(各一钱半) 柴胡(八钱) 人参 黄芩 甘草 半夏(各三钱)
上为末,水煎服。
〔云〕产后往来寒热而脉弦者,少阳也,
小柴胡加生地黄汤

柴胡(二两) 黄芩(五钱) 人参(三钱) 半夏(一两五钱,制) 大枣(三枚) 生地黄 栀子 枳壳(麸炒。各五钱)
上如前煎服。

增损柴胡汤
治产后虚,发寒热,饮食少,腹胀。

柴胡 人参 甘草 半夏 陈皮 川芎 白芍药(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三钱,姜五片,枣二枚,水同煎,食后日二服。
〔《大全》〕治产后乍寒乍热,
增损四物汤

人参 当归 芍药 川芎 干姜(各一两) 甘草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去渣,热服无时。
〔《云》〕
熟地黄散
治产后蓐劳,皆由体虚,气力未壮,劳复所起,四肢烦疼,时发寒热。

熟地黄 人参 白芍药 白茯苓 白术 续断(各一两) 黄 桂心 五味子 当归 川芎 (各七钱半)
上 咀,每服四钱,姜三片,枣一枚,水同煎。

黄 丸
治产后蓐劳,寒热进退,头目眩痛,骨节酸疼,气力乏。

黄 鳖甲 当归(炒。各一两) 桂心 白芍药 续断 川芎 牛膝 苁蓉 沉香 柏子仁 枳 壳(各六钱半) 五味子 熟地黄(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粥饮下,食后。
【目录】卷之六·阴阳脏腑部【篇名】外热内寒外寒内热属性:〔仲〕云病患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活人》云∶先与桂枝汤治寒,次 与小柴胡汤治热也。)
〔罗〕病有远近有缓急征南帅不邻吉歹年七旬,丙辰冬南征至楚丘,诸路迎送,多献酒醴,因而过饮太 多,遂腹痛肠鸣自利,日夜约有五十余行,咽嗌肿疼,耳前后赤肿,舌本强,涎唾稠粘,欲吐不吐,以手泄之 方出,言语艰难,反侧闷乱,夜不得卧。予诊得脉浮数极,按之沉细而弦。即谓中丞粘公曰∶仲景言下利清谷,
身体疼痛,急当救里;清便自调,急当救表。救里四逆汤,救表桂枝汤。今胃气不守,下利清谷,腹中疼痛,
虽宜急治之,比之咽嗌痛犹可少待。公曰∶何谓也?答曰∶《内经》云,疮发咽嗌,名曰猛疽。此疾治迟则咽塞,
咽塞则气不通,气不通则半日死,故宜急治。于是遂砭刺肿上紫黑血出,顷时肿势大消,遂用桔梗、甘草、连 翘、黍粘、酒制黄芩、升麻、防风等分, 咀,每服约五钱,水煮清令热 ,冷吐去之,咽之恐伤脾胃,自利转 甚,再服涎清肿散,声出,后以神应丸辛热之剂以散中寒,解化宿食,而燥脾湿。丸者取其不即化,则不犯上 焦,至病所而后化,乃治主以缓也。不数服,利止痛定,后胸中闭塞,作阵而痛,思《灵枢》云∶上焦如雾,
宣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