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44-医宗己任编-第21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黄芩以清火。消息用之。
调治胎前呕吐。不出此方主之。如原有胃脘痛。而此时夹发。加丹皮山栀。如发热。不必加退热 药。只以此方调之。胎前下血。名曰漏胎。气不摄血也。多服补中益气汤。其恼怒伤肝。肝木贼 土。血不能藏。而成漏者。加味逍遥散加生地。(此症有风热血热血虚脾火。及脾胃虚弱虚陷之 别。当随症施治。其年壮人六脉平和。饮食如故。无所苦而经时下。是气血旺。养胎之余血也。然 亦不可使之多去。须和血凉血健脾为主。
胎动不安。血不养胎也。四物汤去川芎。即用亦不过五 分。加白术杜仲。有肝旺而动者。必痛无定处。归芍生地加黄芩白术甘草。如气虚者。必怠 惰嗜卧。脉必豁大而缓。补中益气汤加酒炒白芍。(此症须合邯郸遗稿辨别参治。其法乃全。)
堕胎。即俗所谓小产也。总属气虚血虚。及纵欲嗜酒而来。医家动云热则流动。胎火逼迫。不知 气血调和。胎火何由而生。岂胎不属母身。别有一动耶。寒凉杂投。利气行血。卒至堕胎。岂非 医害之耶。既堕之后。犹不禁忌。前以是月堕。后复期而来矣。不伸救补。止作火治。以致三胎 四胎。逢期必堕。乌能有济。予每于未堕之前。大料黄 丸预补之。将堕之际。大料补中益气汤 加酒炒白芍。勿论其脉。勿论其时。一概峻补中宫母气。万无一失。即先贤有一经配一月以补其 经者。亦皆昧于阴阳之理。不足信也。(此症由两肾亏损者尤多)子肿。子悬。子嗽。子泻。小 便不通。俱当用补中益气汤。有胎火盛而致此数种病者。用四物汤去川芎。加黄芩白术茯苓甘草 以和之。独子泻挟火。宜四君子汤加黄芩砂仁。胎前伤寒疟痢。悉以固胎为主。伤寒根据平时伤寒 治。自不损胎。但当倍用归芍。或当用参。须平时预先料理。独前胡汤与半夏白芷不可用。若小 柴胡有人参。半夏亦不妨矣。疟疾亦与平时不甚异。但清中驱疟饮。去苍楂枳实。余俱如法。大 抵黄芩为胎前疟中要药。总当视病患之盛衰而消息之。(或问。白术黄芩。安胎之圣药也。二味胎 前必不可缺乎。赵氏曰。未必皆然也。胎茎之系于脾。犹钟之系于梁也。若栋柱不固。栋梁必桡。
所以安胎先固两肾。使肾中和暖。始脾有生气。何必定以白术黄芩为安胎之药也。腹中有热胎不 安。固用凉药。腹中有寒胎不安。必用温药。此常法也。殊不知两肾之中。具有水火。系冲任之 根。胎元之所系甚要。非白术黄芩之可安也。如肾中无水胎不安者。用六味地黄汤壮水。肾中无火 用八味地黄汤壮火。故当以杜仲川断阿胶艾叶当归五味等药。出入于六味八味汤中为快捷方式。总之 一以贯之也。此论为诸书所未及。今特表而出之。)
【目录】卷三\四明心法(下)
【篇名】产后属性:临盆之时。专赖气血旺足。然后能生。此时惟有多服参 归桂。甘温重补。儿信一下。频频 服之。自无横生逆产胎衣不下之病矣。有不耐药气者。独参汤妙。服法于未下产时。用芎归参 。浓煎饮之。自然紧痛易产矣。儿下后即用前药。加肉桂一钱。煎服。自无血块痛之病矣。
产后血晕。用醋炭熏鼻法。好老酒和童便服。不可放倒。(产后败血不尽。血迷血晕。腹中胎 衣不下。至死心头暖者。急用花蕊石散一服。化水即出。其效如神。不可不知。)如气血脱而晕 者。必唇口手足厥冷无脉。此时间不容发。当以大剂参附回其阳。如认作血晕。而以前法治之。
则毙矣。
产后发热。乃气血大亏也。(亦有食物太早。气弱不能运而生热者。必兼恶心饱闷。治宜健 运为主。又有乳结不通作热者。宜通乳。)即有见识者。亦必曰发散固不可。且以轻剂疏通之。
此一句害人不浅。总之脉必浮数。与外感无辨。(外感而发热者。必兼头痛拘急等症。脉必浮数 有力。补中益气加芎苏热服。补以散之。切忌妄汗。)一时不敢骤补也。殊不知产后发热。吾不 管其是邪非邪。有脉无脉。一味八珍十全峻补之。有邪自然汗解。无邪自然竟退矣。(如此胆气。
庸工那得到此。然胆由于识。彼只缘见不透耳。见得透定干得来矣。有识自有胆矣。)如瘀血发热 者。(腹必痛。口必微渴。)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丹皮足矣。然俟腹痛口微渴一退。即以八珍汤与之。
血块痛不发热者。四物汤加桃仁牛膝青皮丹皮。服二三剂自除。除后以八珍汤与之。(凡妇人血 虚阻滞。不能流畅而痛极者。当以水济水。若江河一决。而积垢皆去。宜用熟地当归牛膝泽泻肉 桂乌药。随症加减治之。如呕恶加炒黑干姜。阴滞加附子。大便干燥加楂肉。甚加苁蓉。下焦痛 极加吴茱萸。气滞者加香附陈皮。血滞者加红花。如气虚者宜少用香附陈皮之类。甚者不用亦可 。此系景岳决津煎。乃以补为泻之神剂也。)产后泄泻。切不可利水。(产后泄泻。责在脾虚。若 再加利水。则脾肾皆虚。故不可也。)如有此等症。只一味补中益气汤。加白芍。(酒洗炒为妙)
如发热而渴。乃阴竭也。六味丸。另煎六君子汤。或人参汤下之。(泻多则亡阴。故症兼发热作 渴也。然因泻而热而渴。则原是由脾传肾。故须仍用六君参汤下六味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