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45-医宗金鉴-第59页

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 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下痞□,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 三两,温服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方解】
邪传太阳、阳明,曰汗、曰吐、曰下,邪传少阳惟宜和解,汗、吐、下三法皆在所禁 ,以其邪在半表半里,而角于躯壳之内界。在半表者,是客邪为病也;在半里者,是 主气受病也。邪正在两界之间,各无进退而相持,故立和解一法,既以柴胡解少阳在 经之表寒,黄芩解少阳在府之里热,犹恐在里之太阴,正气一虚,在经之少阳,邪气 乘之,故以姜、枣、人参和中而预壮里气,使里不受邪而和,还表以作解也。世俗不 审邪之所据,果在半表半里之间,与所以应否和解之宜,及阴阳疑似之辨,总以小柴 胡为套剂。医家幸其自处无过,病者喜其药味平和,殊不知因循误人,实为不浅。故 凡治病者,当识其未然,图机于早也。
【集解】
程应旄曰:方以小柴胡名者,取配乎少阳之义也。至于制方之旨及加减法,则所云上 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尽之矣。方中以柴胡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 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豁痰饮,降里气之逆;人参补内虚,助生发之气;
甘草佐柴、芩,调和内外;姜、枣佐参、夏,通达荣卫,相须相济,使邪不至内向而 外解也。至若烦而不呕者,火气燥实逼胸也,故去人参、半夏,加栝蒌实也。渴者,
燥已耗液逼肺也,故去半夏加栝蒌根也。腹中痛者,木气散入土中,胃阳受困,故去 黄芩以安土,加芍药以戢木也。□下痞□者,邪既留则木气实,故去大枣之甘而缓,
加牡蛎之咸而耎也。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水邪侵乎心,故去黄芩之苦寒,加茯苓之 淡渗也。不渴身有微热者,半表之寒,尚滞于肌,故去人参加桂枝以解之也。咳者,
半表之寒,□入于肺,故去参、枣,加五味子,易生姜为干姜以温之,虽肺寒不减黄 芩,恐干姜助热也。总之邪在少阳,是半表半里之热,郁而不升,故以小柴胡治之,
所谓升、降、浮、沉则顺之也。
@@@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注】
此承上而言,无论伤寒中风,邪传少阳,病在半表半里,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以 小柴胡随证加减治之,不必待其悉具也。
【集注】
方有执曰:此承上条辨认少阳一经为病之大旨。
郑重光曰: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者,言往来寒热是柴胡证,此外兼见 胸□满□,心烦喜呕,及诸证中凡有一证者,即是半表半里,故曰呕而发热者,小柴 胡汤主之。因柴胡为枢机之剂,风寒不全在表未全入里者,皆可用,故证不必悉具,
而方有加减法也。至若柴胡有疑似证,不可不审者,如□下满痛,本渴而饮水呕者,
柴胡不中与也;及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亦非柴胡证,此等又当细为详辨者也。
@@@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注】
伤寒该中风而言也。其邪三日,少阳受之,脉若大者,为邪盛欲传;今脉小,为邪衰 欲自已也。
【集注】
程应旄曰:脉小则阳得阴以和,是邪尽退而正来复矣。
张锡驹曰:三日乃少阳主气之期,脉小则病退也。
@@@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
伤寒四、五日,邪在三阳之时。身热恶风,太阳证也;颈项强,太阳阳明证也;□下 满,手足温而渴,阳明少阳证也。此为三阳合病之始,固当权其孰缓孰急,以施其治 。然其人□下满,手足温而渴,是已露去表入里,归并少阳之机,故独从少阳以为治 也。主以小柴胡汤者,和解其表里也。此三阳合病不必悉具柴胡证,而当用柴胡之一 法也。
【集注】
方有执曰:三阳俱见病,而独从少阳小柴胡以为治者,太阳、阳明之邪微,少阳近里 而里证见,故从少阳一于和而三善备也。
喻昌曰:本当从三阳合并病之例而用表法,但手足温而加渴,是外邪逼□于少阳,向 里之机已着,更用辛甘发散,则重增其热而大耗其津矣。故从小柴胡之和法,使阳邪 罢而阴津不伤,一举而两得也。小柴胡汤当从加减法,不呕而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 为是。
张志聪曰:手足温者,手足不冷也。非病人自觉其温,乃诊者按之而得也。不然何以 既曰身热,而复云手足温耶?
汪琥曰:此条系三阳经齐病,而少阳之邪居多也。太阳伤寒已至四、五日之时,不曰 发热恶风,祗曰身热者,此太阳之邪渐衰也。其兼阳明证不曰鼻干不得卧,而只曰颈 项强者,此阳明之邪,亦将衰也。惟□下满为少阳经之专证,况兼手足温而又渴,此 为邪将传里之机已着也。
@@@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