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宜抑肝利气。是痰也,气浓者,当劫而吐之,拔其病根;根拔又当速补中气,中气充实,
痰不再作矣。
<目录>上卷<篇名>三十二、喘属性:生生子曰∶《内经》云∶“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诸满 喘呕,亦属于肺,以肺主气者也。诸喘气逆者,乃阳火急数而然也。一呼一吸为一息,呼随阳出,吸随阴 入,呼吸之间,脾受其气,通乎营卫,合乎阴阳,热则息急气粗,寒则息迟气微。今之喘逆,由火热而息 急也,或六淫所伤,七情所感,或脾肾俱虚,或脾湿肿满,或本脏气虚,或瘀血伤滞,皆所以致之,要当 合脉认病,合病制方,庶无差失之患矣。
又曰∶方书有云治喘嗽者,有云治痰喘者,有云治喘逆气急者,有云气喘者,不可不分别明白,究治 此病,虚实攸系匪轻。验今之喘嗽者,既嗽而兼有喘声也。痰喘者,喉中有痰,或出或不能出,抬肩撷项 者是也。喘逆气急者,无痰嗽而独气急作喘声也。气喘者,较逆急势则稍缓耳。前二者,兼痰兼嗽,盖有 杂症以干之,故治有汗吐下之不同也,后二者,乃本脏气虚,或阴虚火动,及产后喘急者,为孤阳几于飞 越,治惟补之、敛之。攻补之不同,由虚实之异路也;少有差忒,则轻者重,重者死矣。予于喘嗽二病,
寻究端倪,会类治法,逐证填方,不以重复自嫌,其间搜集不尽者,将俟后之明敏,藉此为左券云尔。
喘而无汗者,宜解表。
喘而有汗者,宜和营卫,固腠理。
腹满,脉沉实者,为内实,当下之。
发时有痰吐出者,宜化痰。
发时有痰不能出者,宜开提之。
食积痰逆者,宜导痰运脾。
饮水多者,宜渗利之。
久嗽不已,痰壅胸膈气实者,宜吐之。
心火形肺者,宜清心热。
气从小腹上冲,乃冲脉之火,宜调中益气汤加黄柏、知母以降之。
脉数无力者,宜滋阴降火。
产后喘急者,郭氏谓孤阳绝,阴极,为难治。
本脏气虚及久喘,攻击太过者,宜人参、五味、阿胶之类补之。
新喘气实者,宜葶苈、枳壳、桑皮之类泻之。
肿满脾虚,不能摄水,上迫于肺,喉中作水鸡声者,或小青龙汤,或导水丸,桑皮、赤小豆、瞿麦之 类决之。瘀血凝滞胸膈者,或韭汁之类以活之。
<目录>上卷<篇名>三十三、论汗不可纯作血看当以气看为妥属性:生生子曰∶《灵枢经》云∶“汗者,心之液”。又曰∶“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故今人多认汗 为心血也。愚谓五脏皆有汗,不独心有之也。《经脉别论篇》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 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夫汗,不过一气而已。此气者,乃五谷之精,气静则化而为血,以养生身(《灵枢经》曰∶血者,神气也 ,血之与气,异名而同类焉)。扰则越而为汗(不待化而气先发越也)。《易》曰∶“地气上而为云,天 气下而为雨。”《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良以此也(启玄子注曰∶夫人汗 泄于皮腠者,是阳气之发泄尔,然其取类于天地之间,则云腾雨降而相似也)。
<目录>上卷<篇名>三十四、论五郁属性:生生子曰∶《内经》有五郁之论,谓“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虽统 揭夫郁之名,而未显言夫郁之症,与详明其达、发、夺、泄、折之义。惟是后之人认达为吐,认发为发汗,
以泄为解表利小便,以夺为下,以折为抑其冲逆,意义未必非是,恐于经义未之尽也,余故缕析五郁之症,
并治法焉。
夫五脏一有不平则郁。达,是条达或通达也,发是发越,泄是疏泄,夺是攘夺,折是决折。何者?夫《
内经》曰∶木郁达之,木郁者,肝郁也。达者,条达、通达之谓也。木性上升,怫逆不遂,则郁。故凡胁痛 耳鸣,眩运暴仆,目不认人,皆木郁症也。当条而达之,以畅其挺然不屈 之常(如食塞胸中,而肝胆之气不升,故胸腹大痛,宣而吐之,以舒其木之气,是在上者因而越之也。木 郁于下,胁疼日久,轻则以柴胡、川芎之类开而提之,亦条达之意也;重则用当归龙荟丸摧而伐之,孰非 通达之意欤)。
火郁发之,火郁者,心郁也。发者,发越之谓也。火性炎上,怫逆不遂,则郁。故凡瞀闷目赤,少气 疮疡,口渴溲黄,卒暴僵仆,呕哕吐酸,螈 狂乱,皆火郁症也。当发而越之,以返其自然之常(又如五 心烦热,肌肤大热,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之中,以火郁汤、升阳散火汤,皆发之之意也,又谓从其 性而扬之。思想无穷,所愿不遂,悒郁不乐,因生痰涎,不进饮食,或气不升降,如醉如痴,以木香、石 菖蒲、生姜、雄黄之类帅而动之,亦发之之意也。小便混浊,疮疡舌疳,以黄连解毒汤、导赤散、八正散 之类引而下之,孰非越之之意欤)。
土郁夺之,土郁者,脾郁也。夺者,攘夺之谓也。土性贵燥,惟燥乃能运化精微,而致各脏也。壅滞渍 濡,则郁。故凡肿满痞塞, 肿,大小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