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先秦古文,盖为医式之祖也。东坡苏公曰∶医之《难经》,句句皆理,字字皆法,后世达 者,神而明之,如珠走 ,如 走珠,无不可者,若出新意,而弃旧学,以为无用,非愚无知,则 狂而已。看书之法,当以意会其理而融其辞,不可执己见以害其意。夫所谓三焦者,乃上焦、中焦、
下焦三处地位合而名之也,以手少阳经统而属之,以合十二经之数。人之有十二经,犹日之有十二时 ,岁之有十二月也。上焦主纳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中焦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分别清浊,
主出而不纳,其治在脐下。滑伯仁曰∶治,犹司也,犹郡县治之治,言三焦所治之地方在斯也。有以 呼上焦为三焦者,如云“三焦为气之父”,指上焦之气海而言也(是上焦亦可以三焦称也)。有以呼中 焦为三焦者,如云“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饮食,比皆聚于胃,关于肺”者是也(是中焦亦可以 三焦称也)。有以下焦呼为三焦者,如云“决渎之官”,“中渎之府”者是也(是下焦亦可以三焦称也)
。此三焦者,外有经而内无形,故曰外府,明非五脏五腑之有合应也;又曰孤府。袁淳甫《难经本旨》
曰∶所谓三焦者,于膈膜脂膏之内,五脏五腑之隙,水谷流化之关,其气融会于其间,熏蒸膈膜,发达 皮肤分肉,营运四旁,曰上中下各随部分所属而名之,实元气之别使也。是故虽无其形,倚内外之形而得名 ;虽无其实,合内外之实而为位者也。
《灵枢经》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 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 会于手太阴。”观此,则秦越人谓作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者,为不诬矣。“中焦亦并胃中,而 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下焦者,
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 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观此,下焦之文,则纯是决渎之事,马氏乃谓上中下之 三焦以气看,手少阳之三焦作有形府看,谓其惟司决渎之职而已,分三焦为二,何其谬哉!《灵兰 秘典》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渎,犹江、河、淮、济之渎。《尔雅》曰∶“渎者,
独也,各独出其所而入海也。”夫决渎本下焦之事,决渎之官,犹今之总督河道之职也。今以三焦之 名,而独任下焦之职,此其故何哉?盖以水渎在下,非气莫导,膀胱所藏之水,必待气海之气施化,
乃为泄便注泄,是故以三焦治之,谓赖其气而为之前导也,故曰“气化则能出矣”。若曰不必下焦之 气施化,而手少阳自能决而 出焉,则经不当复缴“气化则能出矣”之句。或曰∶三焦是六腑之一,故决渎由之,恐不可作下焦看 也。余曰∶此正是马氏所疑之处,马氏以手少阳三焦为腑,惟司决渎,下焦非腑也,故作气看。不思 《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
不约为遗溺。胆为怒。”又《灵枢·九针篇》曰∶六气为病,“胆为怒。胃为气逆,哕。大肠、小肠 为泄。膀胱不约为遗溺。下焦溢为水”。据此二篇,则《灵》、《素》亦以下焦备六腑之数,是下焦与三 焦无彼此也,是故不分而为二也。王好古虽引《灵枢》谓有足三焦之说,缘足三焦乃太阳之别络(别 络乃支络),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约是约束也),实则闭癃,虚则遗溺,虽有足三焦之名,
实则足太阳之络脉也。盖下焦乃足经之所属,故即膀胱言之也。《本脏篇》言“肾合三焦膀胱”,亦以 此故。好古此问,不过欲人知此义尔,实无二质可分也。诸家言有形状,有俞穴者,皆不过即其经脉而言 ,如奇经冲、任、督之类也。噫!夫《难经》、《灵》、《素》之翼也,《脉经》,诊候之宗也。《难经》
载心包络、命门、三焦者凡八篇,《脉经》阐《灵》、《素》之 要旨,推脉候之本原。噫!医学至秦越人亦神矣,至王叔和亦可称精思矣。二公殚心究竟,着述垂 训,亦可谓无渗漏矣。乃陈无择不信《难经》,而信龙川不核之方志,世人不宗王叔和《脉经》,而 宗高阳生之《脉诀》,且也妄肆讥弹,是何异河伯而议海若之汪洋,处蚁封而谈藐姑射之灵秘哉!
多见其不知量也。余为此辩,岂不知将益增哓哓之口,顾后之人惑于其说而莫之觉,愿为秦王忠臣也,
或毁或誉,何暇计哉。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余私心窃欲 自附云。
<目录>上卷\九、《难经正义》三焦评<篇名>附东垣三焦论属性:东垣云∶三焦,有名无形,主持诸气,以象三才之用,故呼吸升降,水谷往来,皆恃此以通达。是以 上焦在心下,主内而不出;中焦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下焦在脐下,主分别清浊,出而不内。统而论之 ,三才之用,本于中焦。中焦者,胃脘也,禀天五之冲气, 阴阳清浊自此而分,十二经络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