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二钱) 麦门冬(去心,三钱)
甘草(五分) 郁金(一钱) 栝蒌皮穣(二钱)
竹叶七片煎服。问何不用苍术、香附、抚芎?曰∶火就燥,燥药皆能助火,故不用也。
湿郁汤
治因雨露所袭,或岚气所侵,或坐卧湿地,或汗出衣衫,皆为湿郁。其状 身重而痛,倦怠嗜卧,遇阴寒则发,脉沉而细缓者是也。
苍术(三钱) 白术(炒) 香附(炒) 橘红 浓朴(姜汁炒) 半夏(制) 白茯苓(去皮 )抚芎 羌活 独活(各一钱) 甘草(五分)
生姜五片,水煎。
虞抟云∶一男子,年二十九。三月间,房事后骑马渡溪,遇深渊沉没,幸得马 健无事。连湿衣行十五里抵家。次日憎寒壮热,肢节烦疼,似疟非疟之状。一医 作虚证治而用补气血药,服之月余不效。又易一医,作劳瘵治,用四物汤加知柏 地骨皮之类,及丹溪大补阴丸,倍加紫河车。服至九月,反加满闷不食。乃顾请 有乳妇人在家,只吃人乳汁四、五杯,不吃米粒。召余诊视,六脉皆洪缓,重按 若牢,右手为甚。余作湿郁处治,用平胃散,倍苍术,加半夏、茯苓、白术、川 芎、香附、木通、砂仁、防风、羌活,加姜煎服。黄昏服一帖,一更时又进一帖。
至半夜,遍身发红丹如瘾疹,片时随没而大汗。索粥。与稀粥二碗,由是前病除 减,能食。仍与前方服三帖。后以茯苓渗湿汤,倍加白术,服二十帖平安。
【目录】卷五【篇名】痰病脉证第四十二属性:滑主多痰,弦主留饮。热则滑数,寒则弦紧。
浮滑兼风,沉滑兼气。食伤短疾,湿留濡细。
滑为水物兼有之象。主多痰者,以痰为饮结成形故也。弦则弦直而敛,不能抑 扬鼓荡,是阳运之力薄,故饮留焉。(宜和剂倍术丸、苓桂术甘汤之类。)以饮较痰,尚未结聚,
所以弦不似滑之累累替替有物形也。大约气机鼓动属热,滑数是已。敛束属寒,弦 紧是已。鼓动浮越,风之象也,故浮滑者兼风。(宜青州白丸子、法制半夏、清心牛黄丸、沉香堕痰 丸、清气化痰丸之类。)动疾沉下,气之郁也,故动滑者兼气。停食于中,则气为食碍,不 能透达,脉为之短。短则气遏于内,势反成疾。短疾之脉,与滑近似,故滑亦主食 也。(宜丹溪保和丸之类。)湿为阴邪,留必缓渗,非若阳邪之变动迅疾,故脉亦濡细耳。
(宜仲景泽泻汤之类。)
【目录】卷五\痰病脉证第四十二【篇名】附方属性:
和剂倍术丸
(见第二十二)
仲景苓桂术甘汤
(见第十六)
和剂青州白丸子
治男妇手足瘫痪,风痰壅盛,呕吐涎沫,及小儿惊风,妇人血风。
半夏(生七两,水浸洗) 南星(生三两) 白附子(生二两) 川乌(生半两,去皮脐)
上为末,以生绢袋盛,于井花水内摆出粉。如未出者,更以手揉出。如有滓,
更研,再入绢袋,摆尽为度。置瓷盆中,日晒夜露。至晓撇去旧水,别用井水搅,
又晒至来日早,再换新水,搅如此法。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晒干后如玉片。研 细,以糯米粉煎粥清丸绿豆大,姜汤下二十丸。无时。如瘫痪风,温酒下。小儿惊风,薄荷汤下五丸。
法制半夏
治一切痰嗽,或呕吐冷冻饮料酸水,风痰痰癖,胸膈痞闷,喘促等证。
半夏(拣大者五斤) 明矾(一斤四两捣碎) 生姜(一斤四两捣碎)
上三味,用泉水共浸七日,擦去半夏皮,加朴硝二斤八两,换水浸七日。加猪 牙皂角切片一斤四两,浸七日。此后用泉水,每日一换。至四十九日,捞起晒干 为末。每用二钱,煎萝卜汤调下。小儿量减之。
和剂清心牛黄丸
治诸风缓纵不随,语言蹇涩,心怔健忘,恍惚去来,头目眩冒,
胸中烦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愦。又治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悲忧,虚烦少 睡,喜怒无时。或发狂癫,神情昏乱。
白芍药 麦门冬(去心) 黄芩 当归(去苗) 防风(去苗) 白术(各一两半) 柴胡 桔 梗芎 白茯苓(去皮) 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别研,各一两二钱半) 神曲(研)
蒲黄(炒) 人参(去芦,各二两半) 羚羊角(屑) 麝香(研) 龙脑(研,各一两) 肉桂(去 粗皮) 大豆黄卷(碎、炒) 阿胶(碎、炒,各一两七钱半) 白蔹 干姜(炮,各七钱半) 牛 黄(研,一两二钱) 犀角(屑二两) 雄黄(研飞八钱) 干山药(七两) 甘草(锉炒,五两)
金箔(一千二百片,内四百片为衣) 大枣(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
上除枣、杏仁、金箔、二角屑及牛黄、雄黄、脑、麝外,共为细末,入余药和 匀。用炼蜜与枣膏为丸。每两作十丸,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温水化下,食后服。
小儿惊痫,酌量多少,竹叶汤化下。
沉香堕痰丸
治宿食不消,咽膈不利,咳嗽痰涎,头目昏晕,呕逆恶心,胸膈不快。
沉香 木香(各二钱) 青皮(去白,二钱半) 半夏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