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昏迷沉重矣。)
余详伤湿门。
<目录>卷之一·杂症<篇名>中气属性:(此为气逆,与中风门东垣所论气虚卒倒证各别。) 其证卒然仆倒,不省人事,牙关紧急,身、支冷,(中风则身、支温,与此异。)无痰涎。
(即有亦不如中风之多。气滞于内不外达,故身冷,气结于中,故痰不上出。)因七情动气,(因怒者尤多。)结塞 于中,上下不通,故卒死也。其脉沉,应气口。(中风则脉浮而应人迎,与此异。)中气甚类中 风,以气药治风则可,以风药治气则不可。(风药指续命等言,盖发散之剂也,嫌其散气。若指清心、
泻心等寒剂言,则中气原非火证,亦不应用寒凉矣。三方并见中风。)以苏合香丸(见诸中)灌之,候苏,虚 人继以八味顺气散加香附三、五钱;壮人继以木香调气散。内有痰未除,(前言无痰,
非无痰也,特不壅出于喉口间耳。)四七汤(见气)、星香散。(见中风。)若其人本虚,痰气结滞,关隔 不通,上下不得升降,或大便虚秘,三和丹。有不治而气复自苏者。《经》日无故而 喑脉不至者,虽不治自已,为气暴逆也,气复自愈。
<目录>卷之一·杂症<篇名>中食属性:其证卒倒无知,口不能言,四肢厥逆,不能举,状似中风。因饮食过度,醉饱 之后,或感风寒,或着气恼,以致气血郁滞,饮食无以运化,填塞胸中,阴阳痞隔,
升降不通。若误作中风、中气,而以驱风行气之药治之,其死可立而待。(胃气已受伤,
不堪再为行散也。)凡遇此等卒暴之病,必须审问曾否醉饱过度,有此,加以气口脉紧盛,
且作食滞治之。先煎盐汤探吐其食,挟痰者瓜蒂散(见伤饮食)吐之。醒后察审,如挟有 风寒之证,以藿香正气散(见中风)解之;如挟气滞者,以八味顺气散(见中气)调之;若别无 他证,只用平胃散(见伤饮食)加白术、半夏、曲 之类调理。
<目录>卷之一·杂症<篇名>中恶属性:(附鬼击尸疰) 其证卒然仆倒。口噤肢冷,肌肤粟起,头面青黑,昏不知人,参后精神不 守,错言妄语。由冒犯不正之气,吊死问丧,入庙登冢,多有此证。苏合香丸。(见诸中)
灌之,候苏,以调气散和平胃散服,名调气平胃散。(平胃散内有苍术,可以辟邪。)飞尸鬼击 等邪证附后。
此多由精神衰虚,遂为邪鬼所击,或附着于体,昏昏沉沉,妄言谵语,或评露 人事,或言未来祸福,多中。人有起心,即能知之,登高涉险,如履平地,或悲泣 呻吟,不欲见人,此为鬼物所凭者也。旧有五尸之说。一曰飞尸∶发无由渐,昏然 而至,(尸,即鬼物。)其人心腹刺痛,气息喘急胀满。一曰遁尸∶停遁在人肌肉血脉间,
触即发动,证与前同,瘥后复发。一曰沉尸∶发时亦心腹绞痛,胀满喘急,虽歇之 后,犹沉锢在人脏腑。一曰风尸∶在人四肢,循环经络,其状冷跃,去来沉沉,默 默不知痛处,冲风则发。一曰伏尸∶隐伏五脏,积年不除,未发如无病患,发则心 腹刺痛,胀满喘急。又诸尸疰乃死尸传注之气,如传尸痨虫之属,流注身体,令人 寒热淋漓,腹痛胀满喘急,或 踊起,或挛引腰脊,或举身沉重,精神昏谬,每 节气改变,辄至大恶。积年累月,渐至顿滞而死,死后复易旁人,乃至灭门。以上 皆用忍冬藤叶,锉数斤,煮浓汁,日三服瘥。太乙精神丹、苏合香丸最妙。喻嘉言 治祟方,用犀角、羚羊角、龙齿、虎威骨、鹿角霜、牡蛎粉、人参、黄 等药为末,
羊肉半斤,煎浓汁,调作一次服,立效。盖祟附于身,与人之神气交持,原逼处不 安,但无隙可出,故用诸多灵物之遗形,引以羊肉之 ,俾邪祟转附骨角,移从大 便而出也,说甚有理。
<目录>卷之二·杂症<篇名>伤风寒属性:(附鼻渊。有卒倒等症为中,无卒倒等症为伤,下各篇仿此。)
甚者遍传经络,已见《伤寒论》。此言其轻浅者,邪止犯皮毛。皮毛为肺之合,
皮毛闭则肺气不得外泄,故上壅而嚏。蒸成涕液,壅塞鼻中,故声出重浊。肺气郁 而成热,故肺痒而咳。其人平素体气寒者则无汗,热者则有汗。或发热或不发热,
或头痛或不头痛,盖虽轻症,其中又分轻重也。虚者参苏饮,(见发热。)实者川芎茶调 散。此症与鼻渊相似而不同,伤风属肺有喷嚏,且为寒邪,故涕清;鼻渊属脑,故 无喷嚏,且系热邪,故涕浊。甚则有秽气,鼻出血。盖鼻渊属风热入脑,热气涌涕 伤鼻,两孔气出如火,痛,或成疮。热不得泄,伤及所过营血则衄矣。初起苍耳散 散之;久病热深,防风通圣散。(见中风)清之;衄者,犀角地黄汤(见血)凉之;鼻孔痛成疮,
猪胆汁调冰硼散(见口)涂之。(此《医宗金鉴》云尔。然鼻渊属脑热,云无嚏,于理未的,详欠嚏篇可见矣。)
<目录>卷之二·杂症<篇名>破伤风属性:或破损,或疮溃,风从破处入,郁遏正气为热,理同伤寒。而或甚者,以曾经 去血挟虚也,故多搐痉等症。先须辨疮口,平而无水者,止于郁热而已。若肿而出 水,则热郁而蒸成湿矣。脉浮在表,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