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热补剂。肝虚,视物不明,筋脉拘急,面青爪 甲枯,胁引小腹痛,补肝汤。凡痛而胁骨偏举者,肝偏倾也。
<目录>卷之三·杂症<篇名>臂痛属性:(腋肿)
臂痛有六道经络,究其痛在何经,以行本经药行其气血,气血通则愈矣。以两 手伸直,臂贴身垂下,大指居前,小指居后而定之。其臂 之前廉痛者,属阳明经,
以升麻、白芷、干葛行之。后廉痛者,属太阳经,以 本、羌活行之。外廉痛者,
属少阳经,以柴胡行之。内廉痛者,属厥阴经,以柴胡、青皮行之。内廉痛者,属 太阴经,以升麻、白芷、葱白行之。内后廉痛者,属少阴经,以细辛、独活行之,
并用针灸法。臂为风寒湿所搏,或饮液流入,或因提挈重物致痛,或肿或不肿,除 饮证外,其余并可五积散(见中寒),及乌药顺气散,(见中风。)或蠲痹汤(见痹)。
审知是湿,蠲 痹汤每服加苍术末三匙,防己四分。挈重伤筋者,琥珀散、劫劳散、或和气饮(见肿胀),
每服加白姜黄五分,以姜黄能入臂故也。(薄桂味淡,能横行手臂,引药至痛处,亦不 可少。)痰饮,臂酸痛软麻,导痰汤(见痰)。加木香、白姜黄各五分,重者控涎丹(见痰)。
加去油木鳖子一两,桂枝五钱,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血虚不荣于筋者,蠲痹 汤、四物汤(见血)各半帖煎服。气血凝滞者,舒筋汤。
腋属心包经、肝经,腋前属肺经,腋后属心经,腋下属肝经。经气热则腋肿,
察其部位治之。
<目录>卷之三·杂症<篇名>身体痛属性:(身体拘急)
体痛,谓一身尽痛,伤寒、(太阳表证,六脉俱紧,发汗后痛,为气血不和,脉弦迟。)
阴毒、(伤 寒阴毒,痛如被杖。)霍乱、(吐泻腹痛。)中暑、(汗太多,脉虚。)湿痹、(湿流关节,
一身尽痛,风湿相搏,重痛 不可转侧,脉缓。)虚劳,(气血虚损,脉弦小,或虚数。)皆有之。寒者,甘草附子汤。
热者,当归 拈痛汤。内伤劳倦饮食,兼感风湿者,补中益气汤(见气)。加羌、防、升麻、苍术、
本治之。春月寒湿郁遏,清阳不得升,火伏下焦,浮而躁热,虽在阴室中亦 汗出,壮火食气,困乏懒言,以麻黄复煎汤,渐渐发之,令寒湿去,阳气升,困倦 乃退。遍身痛如劳证者,参、 、甘草、附子(炮)、羌活、木香、知母、芍药、川芎、
前胡、枳壳、桔梗、白术、当归、茯苓、半夏(制),各五钱,柴胡、鳖甲(醋炙)各一两,
桂心、酸枣仁各三钱,杏仁(炒)五钱,为末,每服四钱,姜三片,枣二个,乌梅 三个,葱白三寸,水煎空心调服。少年虚损冷惫,老人诸疾并治,惟伤寒体痛不宜。
活血丹与四物苍术各半汤相表里,治遍身骨节疼痛如神。身体拘急属寒,寒则收引 也。又属湿,湿亦寒也。寒属肾,湿属脾,于二经取之。
<目录>卷之三·杂症<篇名>面属性:(详四诊察面。颊车蹉。)
诸阳经皆上至于头,而胃脉起鼻交 中,侠口环唇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
故面部属胃经。(按小肠脉别支从观上 ,抵鼻络颧,亦面部也。)胃热则面热,便燥 结者,先用调 胃承气汤(见大便不通)。彻其本,次用升麻加黄连汤,以去其经络中上行之风热。胃寒则 面寒,先以附子理中丸(见中寒)温其中气,次以升麻加附子汤,以散其经络中上行之寒。
风热甚则面肿痛,白芷、升麻、葛根、薄荷、防风、荆芥、羌活、苍术、黄芩、石 膏,外杵杏仁膏涂之。肿如蛇状,青苔水调涂。风水亦浮肿,详肿胀门。(肿与浮异,风 火上炎,红肿而痛,此邪有余而肿也。脾肺气虚,不能营运,上壅不降,面目虚浮,
此正不足而浮也。)面疮或粉 刺,或起白皮作痒,但浅在皮肤者,皆属肺经风热,清肺饮。
面焦,胃脉衰,人参、黄 、甘草、白芍、升麻、葛根、白芷。面尘,(即晦暗。)
阳气郁滞则无光,水涸则不润,故晦暗如蒙尘土,宜疏肝、清肺、滋肾。面上黧黑斑,
水虚也,女人最多,六味丸。(见虚损。)外用甘松、山奈、细辛、白芷、白蔹、白芨、防 风、荆芥、僵蚕、天麻、羌活、陀僧、川椒、菊花、独活、枯矾、檀 香各一钱,枣肉七个,肥皂肉一斤,同为丸,秋冬加生蜜五钱,皮粗稿加牛骨髓三钱,
洗面。面上黑子,锻石、 水 调稠,糯米插入灰内,留半截在外,片时米色如 水晶,用以点之即落。 KT ,鸡子清调赤小豆末,加蜗牛、飞面捣匀贴之。又用靛 缸底泥涂之即消。面黑,有胃阳虚,肾寒侮土,故黑色见于面唇,(唇者,脾之华,
土不胜水,故黑。)以升麻、葛根、防风、白芷,推扬胃气,而散其滞,苍术散其寒,白 芍以敛脾阴,参、 、甘草、姜、枣以补其阳。午前阳升之时服之,数帖而愈。
又有登厕感非常臭气而得者,以沉檀焚于帐内熏之,旬日而愈。盖臭属肾水,香属 脾土,取其相胜也。又有因吃斑鸠而得者,鸠常食半夏苗有毒,以姜汁解之 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