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前)
<目录>补遗\多汗<篇名>呕属性:(有物有声。名曰呕。干呕则无物)
<目录>补遗\多汗<篇名>阳证属性:呕而发热。或寒热。或潮热者。治用小柴胡汤。(方见前)
<目录>补遗\多汗<篇名>阴证属性:呕而身微热。或厥。或烦。小便利。脉弱者。治用四逆汤。(出此事难知。方见前)
<目录>补遗\多汗<篇名>吐属性:(有物无声名曰吐)
<目录>补遗\多汗<篇名>阳证属性:吐而身热或不热者。治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或小半夏加橘皮汤。或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x【活人书小半夏加茯苓汤】\x 半夏(五两) 生姜(八两) 茯苓(三两) 白术 陈皮 甘草(各二两)
上锉。水煎服。
\x【活人书小半夏加橘皮汤】\x 半夏(一两) 陈皮(半两) 白术 茯苓 甘草(各半两)
上锉。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渣。温服。
\x【仲景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x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三两)
上锉。每服五钱。水二盏。煎八分。去渣。温服。
<目录>补遗\多汗<篇名>阴证属性:吐而手足寒或烦躁。治用四逆汤。(方见前)
<目录>补遗\下利或下脓血<篇名>阳证属性:胁热下利。脐下热。大便赤黄。或有肠垢者。治用仲景黄芩汤。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上锉。每服五钱。水二盏。枣子三枚。煎至八分。服。如呕。加半夏、生姜。
热毒入胃。下利脓血。治用仲景黄连阿胶汤。
黄连(四两) 黄芩(一两) 芍药(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个)
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入胶炀尽小冷。纳鸡黄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无 芍药、鸡子黄。有栀子仁半两。
<目录>补遗\下利或下脓血<篇名>阴证属性:寒毒下利。脐下寒。腹胀满。大便或黄白。或清黑、或有青谷。治用理中汤。或四逆汤。或白 通汤。(二方见前)
\x【仲景理中汤】\x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等分)
上锉。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渣。稍热服。空心食前。病重者加附子。
<目录>补遗\下利或下脓血<篇名>衄血属性:应汗不汗。内有瘀血。故鼻衄。治用活人书犀角地黄汤主之。
芍药(三钱) 生地黄(半两) 犀角(一两。如无。以升麻代之)
牡丹皮(一两)
上锉。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有热狂。加黄芩二两。
<目录>补遗\下利或下脓血<篇名>吐蛔属性:藏寒蛔上入膈。吐蛔。此胃寒乃胃虚寒。非实寒也。治用仲景理中丸。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细末。蜜丸。每服一两作四丸。以沸汤研一丸温服。日三四服。夜二服。
\x【仲景乌梅丸】\x 乌梅(三百个) 细辛 附子(炮) 官桂 人参 黄柏(各六两) 当归 蜀椒(各四两。炒出汗)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上用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蒸捣成泥。余药为细末。和匀。入熟蜜。杵二千下。丸如桐子大 。米汤送下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
<目录>补遗\下利或下脓血<篇名>烦满囊缩属性:此厥阴经证。其筋脉循阴器。络舌本。厥阴经受病。其筋脉劲急。故舌卷囊缩者难治。治用当 归四逆汤。(方见前。与吴茱萸生姜汤同为一方)吴茱萸生姜汤。(可加当归四逆。名曰当归四 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吴茱萸(二两) 生姜(半斤切) 人参 上用水煎。不拘时服。
\x【代灸涂脐膏】\x 附子 马兰子 蛇床子 木香 肉桂 吴茱萸(各等分)
上六味细末。用面一匙。药一匙。或各半匙。生姜汁和煨成膏。摊纸上。圆三寸许。贴脐下关 元、气海。自晓至晚。其火力可代灸百壮。脐痛亦可贴之。
<目录>补遗\下利或下脓血<篇名>头大属性:(此邪热客心肺。上攻头目为肿盛。俗云大头天行病)
头面肿盛。目不能关。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治用试效方普济消毒饮子。
黄芩 黄连(各半两) 人参(三钱) 橘红 玄参 生甘草 柴胡 桔梗(各二钱)
黍粘子 马勃 板蓝根(各一钱) 僵蚕(炒)
升麻(各五分) 连翘(一钱)
上十四味细末。半以汤调。时时服之。半用蜜丸。口噙化之。或加防风、薄荷、川芎、当归身 。咀。或大便硬。加酒煨大黄一钱或二钱以利之。如肿势盛大。宜针刺之。
<目录>补遗\下利或下脓血<篇名>瘥后劳复属性:(此是病瘥已好。或因饮食或因动作而再病者。曰劳复)
瘥后又头重目眩。治用小柴胡汤。(方见前)
瘥后又自热无汗。神气不清爽。治用小柴胡汤。(方见前)
瘥后又身热无汗。心下大烦。骨节疼痛。目眩。恶寒。食则呕。用三因橘皮汤。
橘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