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83-卫生宝鉴-第37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针刺气冲穴出血。立愈。
五味子(十个) 黄 (一钱) 当归身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 人参(各半钱)
上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不拘时候。治鼻衄不止。或素有热而暴 衄。诸药不效。以白纸一张。作八叠或十叠。极冷水内浸湿。纸置项中。以热熨斗熨至一二重纸干 。立愈。

【寸金散】
治鼻衄不止。

甘草(生) 土马 (墙上有者是。各一两) 黄药子(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未止再服。立止。

【麦门冬饮子】
治脾胃虚弱。气促气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

人参(去芦) 麦门冬 当归身(各五分) 五味子(五个)
黄 甘草 芍药(各一钱) 紫菀(一钱半)
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

【丽泽通气汤】
治鼻不闻香气。服之。忌一切冷物。及风寒处坐卧行立。

黄 (四钱) 羌活 独活 防风 升麻 葛根 苍术(各三钱) 甘草(炙三钱)
白芷 麻黄(不去节) 川椒(各一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葱白三寸。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远服之。

【轻黄散】
治鼻中 肉。

轻粉(一钱) 雄黄(半两) 杏仁(一钱。汤浸之。去皮尖。并双仁)
麝香(少许)
上于乳钵内。先研杏仁如泥。余药同研细匀。瓷盒盖定。每有患者。不问深浅。夜卧用骨箸或 竹箸。点如粳米大在鼻中 肉上。隔一日夜。卧点一次。半月取效。

【铅红散】
治风热上攻阳明经络。面鼻紫赤刺瘾疹。俗呼肺风。以肺而浅(一作泄)在 皮肤也。

舶上硫黄 白矾灰(各半两)
上为末。入黄丹少许。染与病患面色同。每上半钱。津液涂之。洗漱罢。及临卧再上。兼服升 麻汤。下泻青丸服之。除其本也。
【目录】卷十【篇名】耳中诸病并方属性:黄帝针经云。精脱者则耳聋。夫肾为足少阴之经。而藏精气通乎耳。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若 精气调和。则肾脏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气血。兼受风寒。损于肾脏而精脱。精脱则耳聋也。然 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其阴阳经气有相并时。并则脏逆。名之曰厥。气搏于耳之脉。故 令聋。其肾病精脱耳聋者。其候颊颧色黑。手少阳之脉动。其气厥逆而耳聋者。其证耳内辉辉 也。手太阳厥而耳聋者。其候聋而耳内气满也。

【烧肾散】
治耳聋。

附子(炮。去皮。一两) 川椒(一两。去其目) 磁石(一两。醋淬七遍。研。水飞)
上为末。用猪肾一枚。去筋膜细切。葱、薤白各一分。入药末一钱。盐花一字。和令匀。以十 重湿纸裹于溏。灰火内烧熟。空心细嚼。酒解薄粥下之。十日效。

【犀角散】
治风毒热壅。心胸痰滞。两耳虚聋。头重目眩。神效。

犀角屑 甘菊花 前胡(去芦) 枳壳(麸炒黄)
菖蒲 泽泻 羌活 木通 生干地黄(各半两) 麦门冬(一两。去心。或作二两) 甘草(二钱炙)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渣。食后。温服。

【茯神散】
治上焦风热。耳忽聋鸣。四肢满急。胸膈痞满。昏闷不利。

茯神 羌活 蔓荆子 防风 菖蒲 薏苡仁 黄 五味子(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一两) 甘草(二钱。炙)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渣。食后。温服。
【目录】卷十【篇名】耳卒聋诸方属性:夫卒耳聋者。由肾气虚为风邪所乘。搏于经络。随其血脉上入耳。正气与邪气相搏。故令耳卒 聋也。

【蒲黄膏】
治卒聋。

细辛 蒲黄(各一分) 曲末(三分) 杏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
上为末。研杏仁如膏。和匀。捻如枣核大。绵裹塞耳中。一日一易。以瘥为度。

【龙脑膏】
治卒聋。

龙脑(一钱二分研) 椒目(半两) 杏仁(二钱半。浸去皮尖双仁)
上为末。研杏仁膏。和如枣核大。绵裹塞耳中。日二易之。
【目录】卷十【篇名】耳诸方属性:夫耳者。宗脉之所聚。肾气之所通。足少阴之经也。若劳伤气血。热气乘虚入于其经。邪随血气。
至耳热气聚。则生脓汁。谓之 耳也。

【禹余粮丸】
治 耳。有脓水塞耳。

禹余粮(烧醋淬七遍) 乌鱼骨 釜底墨 伏龙肝(各二钱半)
附子(一个。去皮脐)
上为末。以绵裹如皂角子大。安耳内。日再易之。如不瘥者。内有虫也。

【松花散】
治 耳脓水不绝。

白矾(半两。枯) 麻勃 木香 松脂 花胭脂(各二钱半)
上为末。先用绵净拭脓尽后。以药满耳填。取效。

【白连散】
治 耳。出脓汁。

白矾(枯) 乌贼鱼骨 黄连 龙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