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02-叶天士医案精华-第15页

义。治之未应。下焦独 冷。喉呛胸痹。思冲脉乃阳明所属。阳明虚则失阖。厥气上犯莫遏。内经治肝不 应。当取阳明。制其侮也。暂用通补入腑。取乎腑以通为补。
小半夏汤加白糯米 诸厥皆隶厥阴。疝瘕。心热胁胀。中消便难。乃肝阳内风。妄动消烁。犯及阳 明矣。经言。治肝不应。当取阳明。肝胃一脏一腑相对。不耐温补者。是肝用太过。
肝体不及也。
九孔石决明 淮小麦 清阿胶 细生地 天冬 茯苓 脉左动如数。右小濡弱。病起嗔怒。即寒热汗出心悸。继而神魂自觉散越。
夫肝脏藏魂。因怒则诸阳皆动。所见病源。无非阳动变化内风为厥。故凡属厥 症。多隶厥阴肝病。考内经治肝。不外辛以理之酸以治之。甘以缓急。今精采散 失。镇固收摄。犹虑弗及。而方书泄肝平肝抑肝方法尽多。至于补法。多以子母 相生为治。此病全以肝肾下焦主治为正。所服医药。并无师古之方。未识何见。
阿胶 鸡子黄 人参 生地 金箔 冷自足上贯于心。初起周身麻木。今则口鼻皆是冷气。病起惊恐。内伤肝 肾为厥。冲脉隶于肝肾。二脏失藏。冲气沸乱。其脉由至阴而上。故多冷耳。
淡苁蓉 熟地炭 五味子 紫石英 茯苓 牛膝 <目录><篇名>癫痫属性:平昔操持。身心皆动。悲忧惊恐。情志内伤。渐渐神志恍惚。有似癫痫。其病 不在一脏矣。医药中七情致损。二千年来。从未有一方包罗者。然约旨总以阴 阳迭偏为定评。凡动皆阳。当宗静以生阴是议。阳乘于络。阴脉不安。敛镇摄固。
久进可效。家务见闻。必宜屏绝。百日为期。
人参 廉珠 茯神 枣仁 炙草 生龙骨 萸肉 五味 <目录><篇名>三消属性:肌肉瘦减。善饥渴饮。此久久烦劳。壮盛不觉。体衰病发。皆内因之症。自心 营肺卫之伤。渐损及乎中下。按脉。偏于左搏。营络虚热。故苦寒莫制其热。甘补 无济其虚。是中上消之病。
犀角 鲜生地 元参心 鲜白沙参 麦冬 柿霜 生甘草 鲜地骨皮 渴饮频饥。溲溺混浊。此属肾消。阴精内耗。阳气上燔。舌碎绛赤。乃阴不上 承。非客热也。此乃脏液无存。岂是平常小恙。
熟地 萸肉 山药 茯神 牛膝 车前 浊饮不解。经谓之膈消。即上消症也。言心移热于肺。火刑金象。致病之由。
操心太过。刻不宁静。当却尽思虑。遣怀于栽花种竹之间。庶几用药有效。
生地 天冬 枣仁 人参 柏子仁 知母 金石斛 生草 元参 善食而饥。乃瘅成消中。膏粱蕴热过也。禁芳草药石。药石发癫。芳草发狂 耳。自应清胃。淡薄蔬食。庶可获愈。
蒌皮 枳壳 川连 郁金 金石斛 连翘 焦神面 <目录><篇名>郁属性:因悒郁动肝致病。久则延及脾胃中伤。不纳不知味。火风变动。气横为痛为 胀。疏泄失职。便秘忽泻。情志之郁。药虽霍然。数年久病。而兼形瘦液枯。若再香 燥劫夺。必致格拒中满。与辛润少佐和阳。
柏子仁 归须 桃仁 生白芍 小川连 川楝子 因抑郁悲泣。致肝阳内动。阳气变化火风。有形有声。贯膈冲咽。自觉冷者 非真寒也。内经以五志过极皆火。但非六气外来。芩连之属。不能制伏。固当柔 缓以濡之。合乎肝为刚脏。济之以柔。亦和法也。
生地 天冬 阿胶 茯神 川斛 牡蛎 小麦 人中白 熬膏 郁勃日久。五志气火上升。胃气逆则脘闷不饥。肝阳上僭。风火凌窍。必旋 晕咽痹。自发冷者非真寒也。皆气痹不通之象。病能篇以诸禁鼓栗属火。丹溪 谓上升之气。从肝胆相火。非无据矣。
生地 阿胶 玄参 丹皮 川斛 豆皮 郁损心阳。阳坠入阴。为淋浊。由情志内伤。即为阴虚致病。见症乱治。最为 庸劣。心藏神。神耗如愦。诸窍失司。非偏寒偏热药治。必得开爽。冀有向安。服药 以草木功能。恐不能令其欢悦。
人参 桔梗 乌药 木香 天冬 夜服白金丸 情怀悒郁。五志热蒸。痰聚阻气。脘中窄隘不舒。胀及背部。上焦清阳欲结。
治肺以展气化。怡以恰悦开怀。莫令郁痹绵延。
鲜枇杷叶 杏仁 栝蒌皮 郁金 半夏 茯苓 姜汁 竹沥 老年情志不适。郁则少火变壮火。知饥。脘中不爽。口舌糜烂。心脾营损。木 火劫烁精华。饥肉日消。惟怡悦开爽。内起郁热可平。但执清火苦寒。非调情志内郁热矣。
金石斛 连翘心 炒丹皮 经霜桑叶 川贝 茯苓 病起忧虑上损。两年调理。几经反复。今夏胸心右胁之间。常有不舒之象。
此气血内郁少展。支脉中必有痰食气阻。是宣通流畅脉络。夏季宜进商矣。
天竺黄 茯神 郁金 橘红 远志 石菖蒲 丹参 琥珀 竹沥法丸 情志连遭郁勃。脏阴中热内蒸。舌绛赤糜干燥。心动悸。若饥。食不加餐。内 伤情怀起病。务以宽怀解释。热在至阴。咸补苦泻。是为医药。
鸡子黄 清阿胶 生地 知母 川连 黄柏 惊惶忿怒。都主肝阳上冒。血沸气滞瘀浊。宜宣通以就下。因误投止塞。旧 瘀不清。新血入瘀络中。匝月屡屡反复。究竟肝胆气血皆郁。仍宜条达宣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