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八帖。
七月初二日 四疟已止,胃已开,脉已回阳,与平补中焦。
半夏(三钱) 蔻仁(钱半) 炙甘草(二钱) 广皮炭(三钱) 生苡仁(三钱) 茯苓(五钱)
生姜(三片) 于术(三钱,炒) 大枣(二个)
服七帖后,可加人参二钱,服至收功。
丸方 疟后六脉俱弦微数,与脾肾双补法。
何首乌(四两) 茯苓(六两) 枸杞子(四两) 五味子(二两) 沙苑子(三两) 山药(四 两) 于术(四两) 蔻仁(五钱) 莲实(六两,去心) 人参(四钱)
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钱,开水送下,逢节以人参五分,煎汤送。
高 十六岁 乙酉六月十六日 间三疟,脉弦,暑邪深入矣。
杏仁(三钱) 青蒿(三钱) 茯苓皮(三钱) 蔻仁(一钱) 半夏(三钱) 柴胡(一钱) 藿 香叶 (三钱) 黄芩(三钱) 知母(二钱) 苡仁(三钱) 炙甘草(一钱) 滑石(五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个)
十八日 诊脉数热,重加∶ 知母(二钱)
二十八日 疟止热退,去知母、柴胡、青蒿、姜枣,改藿梗(二钱) 减∶ 滑石(二钱)
初五日 余邪已轻,再服数帖。
朱 三十八岁 但寒不热,舌苔白滑而浓三四日,灰黑而滑五六日,黑滑可畏,脉沉弦 而紧 。太阴湿疟,与牝疟相参,但牝疟表寒重,此则偏于在里之寒湿重也。初起三日,用桂枝、
草果、苍术、黄芩、茯苓、苡仁、广皮、猪苓、泽泻。三四日加附子,五六日又加草果、苍 术分量。再加生姜,舌苔始微化黄,恶寒渐减。服至十二三日,舌苔恶寒始退。愈后峻补脾 肾两阳,然后收功。
姚 二十五岁 乙酉七月二十五日 久疟不愈,寒多,舌苔白滑,湿气重也,宜宣通三 焦,微偏于温。
杏仁(五钱) 青蒿(二钱) 广皮(二钱) 蔻仁(三钱) 半夏(五钱) 苡仁(五钱) 草果 (钱半) 黄芩(钱半炒) 茯苓皮(五钱) 生姜(二片)
八月初三日 前方服六帖,疟已止,照原方去∶草果 青蒿 加 滑石(六钱) 益智仁(三钱)
钱 二十岁 乙酉十一月初二日 三疟兼痹,舌苔白滑,终日一饮,热时不渴,胸痞,
此偏 于伏暑中之湿多者也。惟日已久,又加误补下行,邪已深入为难治。勉与宣通经络三焦,导 邪外出,毋使久羁。
桂枝(三钱) 防己(四钱) 杏仁(五钱) 青蒿(三钱) 半夏(三钱) 黄芩(三钱) 茯苓 (五钱) 蔻仁(二钱) 广皮(三钱) 煨草果(八分) 片姜黄(二钱)
十五日 阅来札知汗多而寒热减,舌白滑苔退,食后不饱闷,是伏邪已有活动之机。但 阴疟 发于戌亥时,不见日光,虽屡用升提,使邪外出法,毫不见早,大可虑也。勉与原方内加草 果分量,去茯苓、蔻仁,再加急走之蜀漆,活血络之当归。
桂枝(三钱) 柴胡(三钱) 半夏(三钱) 青蒿(一钱) 防己(三钱) 杏仁(四钱) 黄芩 炭(
三钱) 广皮炭(三钱) 草果(二钱) 姜黄(二钱) 蜀漆(三钱) 当归(三钱) 生苡仁(五钱 )
十二月 阅来札知寒热降序而未尽除,停饮痹痛太甚。议减治疟之品,加宣饮与痹之药 。然大有病退正衰之虑,饮与痹皆喜通不喜守,大忌呆补,奈何。
桂枝(五钱,三四帖后手背痛不减加至八钱或一两) 广皮(五钱) 防己(四钱) 青蒿(
二钱)
柴胡(三钱,寒热如再减二药亦须减) 山甲片(一钱,炒) 蜀漆(二钱,寒热微则去之)
生苡仁(五钱) 人参(一钱) 生姜(三钱) 半夏(六钱) 茯苓皮(五钱) 煨草果(二钱) 片 姜黄(三钱)
煎四大茶杯,分四次服,七日必须来信。
初十日 以后忽寒忽热,已非呆于寒热者可比。十五日寒大减,十八日寒热又减,二十 日申 酉时似发非发,俱属佳处。但手背之痛,左甚于右,伏邪甚深,腹左之块,即系疟母一类,
不过胁腹之别耳。合观寒多热少,当与补阳,议于原方内减柴胡、青蒿,加桂枝。其人参似 非高丽参可比,盖人生世上不可留后悔也。其疟母每日空心服化 回生丹一丸,开水送下。
盖化 丹中,原有鳖甲煎丸在内也,即久病在络,亦须用之。又天士先生云∶三时热病,病 久不解者,每借芳香以为搜逐之用。此证犹在畏途,不可随便饮啖也。
于前方内减∶青蒿(钱半) 柴胡(钱半) 加 桂枝(一钱)
杨 二十四岁 丙戌二月十一日 伏暑自上年八月而来,邪已深入,三日一作,寒多热 少,亦宜通宣三焦为要法。
青蒿(三钱) 蔻仁(一钱) 蜀漆(一钱) 桂枝(三钱) 杏仁(二钱) 黄芩(钱半,炒)
苡仁(三钱) 柴胡(钱半)
服一帖而寒退,热反多,此阴邪已化热,去柴胡、桂枝,重用通宣三焦,加广皮、半夏 以和脾胃。
<目录>卷五<篇名>伤寒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