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11-吴鞠通医案-第70页

茴香(三钱,炒黑) 半夏(三钱) 川芎(五分) 青皮 (八 分,炒) 丹皮(三钱,炒) 沙苑子(三钱) 白芍(六钱,炒) 二十八日 寐仍不实,于前 方内加∶ 半夏(二钱) 生苡仁(六钱)
服三帖。
初二日 案仍前。
全归(三钱) 制香附(钱半) 干姜炭(五分) 小茴香(三钱) 降香末(二钱) 高良姜(
二分) 青皮(八分) 广皮炭(八分) 乌药(二钱) 半夏(五钱) 桃仁泥(钱半)
三帖。
初五日 络瘀多年,腹痛胀攻胃,食后 胀。今搜去络中瘀滞,饥甚则如刀刮竹,络气 虚也,与通补络法。
归身(三钱) 龙眼肉(三钱) 白芍(六钱,炒) 杞子(三钱,炒) 丹皮(三钱) 小茴香 (一钱) 丹参(三钱)
九帖全愈。
吴氏 二十三岁 二月二十一 头项强痛而恶寒,脉缓有汗,太阳中风,主以桂枝汤。
桂枝(三钱) 白芍(二钱) 炙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二个)
水五杯,煮二杯。第一杯服后,即食稀热粥,令微汗佳。有汗二杯,不必食粥,无汗仍 然。
二十四日 不解,于前方内加∶ 羌活(五钱)
二十五日 服前方已,脉静身凉,不肯避风,因而复中,脉紧无汗,用麻黄汤法。
麻黄(三钱,去节) 羌活(三钱) 桂枝(三钱) 白芍(三钱) 炙甘草(二钱) 生姜(三 片) 大枣(二个)
煮二杯,分二次服。
二十六日 服前药不知身重疼痛,其人肥而阳气本虚,平素面色淡黄,舌白湿气又重,
非加助阳胜湿之品不可。于前方内加∶ 麻黄(五钱成八钱) 桂枝(二钱成五钱) 炙甘草(一钱成三钱) 杏仁(三钱) 白术(五 钱) 熟附子(三钱)
水五碗,先煮麻黄去上沫,入诸药取两碗,分二次服,服一碗而汗出愈。
唐 五十九岁 三月十六日 头痛恶寒,脉紧,言蹇,肢冷,舌色淡,太阳中风,虽系 季春,天气早间阴晦,雨气甚寒,以桂枝二麻黄一法。
麻黄(三钱,去节) 桂枝(六钱) 炙甘草(三钱) 杏仁(五钱) 生姜(六片) 大枣(二 个)
煮三杯,得微汗,止后服,不汗,再服。不汗促役其间。
十八日 原方倍麻黄,减桂枝,加∶ 附子(三钱)
二帖。
十八日 原方再服一帖。
十九日 诸证悉减,药当暂停以消息之。
二十日 中风表解后,言蹇减食则汗头行痛,舌白滑,脉微紧,宜桂枝加附子汤,除风 实表护阳。
桂枝(六钱) 白芍(四钱,炒) 炙甘草(二钱) 附子(三钱) 生姜(五片) 大枣(二个)
水五杯,煮二碗,分二次服,渣再煮一碗服。
二十一日 表解后复中,恶寒胸结,舌苔浓而白,脉迟紧里急。
桂枝(六钱) 苍术(三钱) 附子(四钱) 干姜(三钱) 苡仁(五钱) 茯苓(五钱) 浓朴 (三钱) 枳实(二钱) 陈皮(二钱)
日二帖。
二十二日 于前方内加∶ 炙甘草(二钱) 生姜(二两) 去茯苓 减苡仁 日二帖。
二十三日 诸证悉衰,当减其制,照前日方,日一帖。
二十四日 中风表解后,余邪入里,舌黄身热胸痞,议泻心汤泻其痞。
干姜(五钱) 生姜(五钱) 黄芩(五钱,炒) 黄连(二钱,炒) 半夏(六钱)
头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先寒后热,胁痛腰痛,少阳证也,议从少阳领邪外出太阳法。
柴胡(六钱) 黄芩(三钱) 党参(三钱) 桂枝(四钱) 半夏(钱半) 炙甘草(三钱) 羌 活(钱半) 生姜(三片)
寒热后,寒退热存,胁胀。
半夏(五钱) 炙甘草(钱半) 陈皮炭(钱半) 生姜(三钱) 黄芩(四钱) 香附(三钱)
郁金(二钱) 大枣(二个)
张 二十五日 今年风木司天,现下寒水客气,故时近初夏,犹有太阳中风之症。按 太阳 中风,系伤寒门中第一关,最忌误下。时人不读唐晋以上之书,故不识症之所由来。仲景谓 太阳至五六日太阳证不罢者,仍从太阳驱出,宜桂枝汤。现下头与身仍微痛,既身热而又仍 恶风寒,的是太阳未罢,理宜用桂枝汤,但其人素有湿热,不喜甘,又有微咳,议于桂枝汤 内去甘药,加辛燥,服如桂枝汤法。
桂枝(六钱) 陈皮(三钱) 白芍(四钱) 半夏(四钱) 杏仁(三钱)
二十六日 太阳中风,误下胸痞,四五日太阳症未罢。昨用太阳证仍在例之桂枝法,今 日恶 寒已罢,头目已清,惟胸痞特甚,不渴舌白而壮热,泄泻稀水频仍。仲景法云病发于阳而误 下成胸痞者,泻心汤主之。今用其法,再经谓脉不动数者为不传经也。昨日已动数太甚,断 无不传之理,可畏在此。
干姜(五钱) 茯苓(五钱,连皮) 半夏(五钱) 生姜(三片) 黄连(三钱)
二十七日 太阳中风误下,前日先与解外,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