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34-奇效良方-第188页

诃黎 勒(煨 上为细末,炼黄蜡汁拌和为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不拘时含化咽津,路行解渴。
<目录>卷之三十三\醍醐膏<篇名>消渴通治方属性:治久渴,旬日见效。
鸡 鸡肠(各五具,炙干) 白龙骨 漏芦(去芦,炙) 鹿角胶(炙燥) 白 石脂(各 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二钱,米饮调下,日三夜一。
<目录>卷之三十三\醍醐膏<篇名>消渴通治方属性:治三焦虚热,三消渴疾,日夜饮水无度,此药主之,不 人参 天花粉 知母 宣黄连 苦参 麦门冬 浮萍 白扁豆 黄 (各一两) 黄丹 (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新汲水调下,妙不可言。
<目录>卷之三十三\醍醐膏<篇名>消渴通治方属性:治膈消大渴,饮水无度,舌上赤涩,上下齿皆枯,舌根强硬肿痛,食不 浑身色黄,目白睛黄,甚则四肢痿弱无力,面尘脱色,胁下急痛,善嚏善怒 寒,两尻冷甚。
石膏(一两一钱) 黄连 桔梗 木香(以上各三钱) 黄柏(酒拌,二钱半) 姜黄 山 栀 澄茄 生甘草 五分) 柴胡(三分) 知母 消渴之疾,燥热之气胜也。《内经》曰∶热淫所胜,佐以甘苦,以甘泻之,热则伤气,
气伤则无润,折热补气,非甘寒之剂不能,故以石膏甘草之甘寒为君,启玄子云∶滋水之源 ,以制阳光,故以黄柏黄连栀子知母之苦寒,泻热补水为臣,以当归人参杏仁麦门冬全蝎连 翘白芷白葵兰香甘草之辛寒,和血润燥为佐,以升麻柴胡苦平,行阳明少阳二经,白豆蔻木 香荜澄茄霍香反佐以取之,又为因用桔梗为舟楫,使浮而不下也。
上件为细末,汤浸蒸饼,和匀成剂,捻作饼子,晒半干杵碎,筛如米大,食后每服二钱 抄于掌内,以舌舐之,随津唾下,或以白汤少许送下亦可,此治之缓也。不惟不成中满,
亦不传疮疡下消矣。
东垣尝谓余曰∶洁古老人有云∶能食而消渴者,白虎倍加人参汤主之,大作汤剂;多服 不能食而渴者,钱氏白术散倍加葛根,大作汤剂,广服之。
<目录>卷之三十三\醍醐膏<篇名>消渴通治方属性:治消渴,饮水太过,胃气不和,腹胀不思饮食。
赤茯苓 赤芍药 枳壳(麸炒) 甘草(炙) 人参(以上各半两) 白术 前胡 槟 榔桂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目录>卷之三十三\醍醐膏<篇名>消渴通治方属性:治消渴尿脂,小便如泔。
肉苁蓉(酒浸,切焙) 地骨皮 泽泻 五味子 巴戟(去心) 当归(切焙) 韭子 熟 地 脂人参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以牛乳或白汤送下,日进三服。
<目录>卷之三十三\醍醐膏<篇名>消渴通治方属性:治消渴,脏腑枯燥,口干引饮,小便如脂。
铁粉(研,水飞过,干秤三两,再研) 鸡 (五枚,阴干,炙熟为末) 黄连(三 两,
上再研匀,炼蜜和剂,以酥涂杵,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四十丸,食前 煎粟米饮送下。
<目录>卷之三十三\醍醐膏<篇名>消渴通治方属性:治消渴后遍身浮肿,心膈不利。
紫苏茎叶 桑白皮 赤茯苓(各一两) 郁李仁(去皮,炒,二两) 羚羊角(镑) 槟 榔(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半分,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目录>卷之三十三\醍醐膏<篇名>消渴通治方属性:治消渴欲成水气,面目并足膝胫浮肿,小便不利。
瞿麦穗 泽泻 滑石(各半两) 防己(三分) 黄芩 大黄(各一分) 桑螵蛸(炒,
十四 上 咀,每服三钱,用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良久再服。
<目录>卷之三十三\醍醐膏<篇名>消渴通治方属性:治消渴后成水病浮肿。
甜葶苈(隔纸炒) 栝蒌仁 杏仁(汤浸,去皮尖及双仁,麸炒黄) 汉防己(各一 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赤茯苓煎汤送下,日 进三四服。
<目录>卷之三十三\醍醐膏<篇名>消渴通治方属性:治消渴后虚乏。
白茯苓(去皮) 菟丝子(酒浸,别捣) 山茱萸(去核) 麦门冬(去心) 附子(炮,
去皮 两半) 大豆(炒去皮,三合 志(去心) 人参(以上各三两半)
三分)
上为细末,用生地黄生栝蒌根各三斤,捣绞取汁,以银石器慢火煎减半,然后内药,并 下白蜜十两,牛髓五两,再煎令如糜,丸如鸡子黄大,米饮下,日三,药末不必尽入,惟看 稀稠得所,甚佳。一方无远志。
<目录>卷之三十三\醍醐膏<篇名>消渴通治方属性:治渴利,口干烦热,背生痈疽,赤 疼痛。
蓝叶 升麻 玄参 麦门冬(去心) 黄 葛根 沉香 赤芍药 犀角屑 甘草(生 用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目录>卷之三十三\醍醐膏<篇名>消渴通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