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34-奇效良方-第81页

:治上气腹胀。
大黄(锉,炒,一两半) 槟榔(炮,三枚) 郁李仁(去皮尖,焙) 陈皮(去白,
焙,各一 香(各一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用生姜汤送下,食后临卧时服。
<目录>卷之十五\气门(附论)
<篇名>气通治方属性:治上气呕吐,不能下食。
半夏(汤洗,焙,三分) 陈皮(去白焙) 白术 甘草(锉炙) 桂心(各半两) 人 参(一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三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目录>卷之十五\气门(附论)
<篇名>气通治方属性:治上气呕逆,及疏利过多,虚气上攻,及短气少气噎闷,宜服。
木香 人参 白茯苓(去皮) 藿香叶 陈皮(去白焙) 枳壳(麸炒) 甘草(炙,
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煎紫苏木瓜生姜汤调,再入银盏重汤煎五七沸,温服。
<目录>卷之十五\气门(附论)
<篇名>气通治方属性:治男子妇人诸物所伤,遍身走注,疼痛多年,沉积不散,呕吐恶心,胸膈 痛,久痢不止,肋胁胀满,一切冷气不和,妇人胎前产后诸疾,并皆治之。
沉香 檀香 木香 乳香 没药(各半两) 丁香 香附(炒,去毛) 八角茴香 莪 术(
乌(炮) 草乌(
上为细末,用醋煮面糊为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用枣一枚,烧熟去核,同药细嚼,
用冷米饮送下。心腹急痛,用冷水送下。伤损肠内痛,煎乳香汤下。积聚亦如前法。服后以 干物压之,忌热物,大有神效,食后临卧时服。
<目录>卷之十六<篇名>膈噎门(附论)
属性:膈噎为病,巢氏以忧思劳食气五者为五噎,以忧恚寒热气为五膈。然膈噎虽分之为二,
不云治疗之法,《内经》言三阳结谓之膈,三阳者大肠小肠膀胱是也,结者热结也。小肠热 则血脉燥,大肠热则后不圊,膀胱热则津液涸。三阳结热,则前后闭涩不通,气反上行,食 噎不下,此皆热证。《内经》又云∶诸气为阳也,气结则脉结,脉结于阳部,必寸关缓涩而 沉伏,此谓之阳结也,结者乃结聚之义也。膈者谓膈在心脾之间,上下不通,若格拒之状也 ,或结于咽喉,时觉有所碍,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由气郁痰搏而然,久则渐妨饮食而为膈 也。噎者饮食之际,气卒阻滞,饮食不下而为噎也。大凡忧愁愤怒,盖出于思,思则伤神,
气不舒,气聚结不散,为结为痞,为膈为噎,乃正气虚,使气道嗌塞,大便自结。结则气上 不下,食不得入,入则反出,俾肠涸胃空,上吐下结,遂成结肠反胃。盖气膈之病,胸中气 痞烦闷,饮食不下,或心下苦满,噫气吞酸,时闻食臭,大小便闭涩,不时吐逆,皆由忧思 伤气,故阳脉结而谓之膈气也。夫喜则气散,怒则气逆,忧则气聚,思则气结,悲则气急,
恐则气怯,惊则气乱,此七气不和则百病生。膈噎之证,得气愈盛,气噎其脉缓涩,食噎其 脉短涩,治法透膈疏气,化痰和胃。后之学人,幸而辨之,治证药类,开列于后。
<目录>卷之十六\膈噎门(附论)
<篇名>膈噎通治方属性:治五噎食不下,呕 痰多,咽喉噎塞,胸膈满痛。
人参 半夏(汤洗七次) 桔梗(去苗) 白豆蔻 木香 杵头糠 沉香(不见火) 荜 澄茄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七片,煎至一盅,食后服。
<目录>卷之十六\膈噎门(附论)
<篇名>膈噎通治方属性:治胸膈痞闷,诸气结聚,胁肋胀满,痰逆恶心,不进饮食,并皆治之。
枳壳(去穣,麸炒) 青皮(去白) 大腹子 半夏曲(炒) 丁香(不见火) 天南 星(汤泡)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目录>卷之十六\膈噎门(附论)
<篇名>膈噎通治方属性:治胸膈痞满,胸中痛,喘急妨闷。
栝蒌实(另研) 枳壳(去穣,麸炒)
两)
上为细末,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用淡姜汤下。
<目录>卷之十六\膈噎门(附论)
<篇名>膈噎通治方属性:治脾胃不和,胸膈痞闷,气逆生痰,不进饮食,如五噎五膈,并皆治之。
白茯苓(去皮) 缩砂(去皮) 薏苡仁(炒) 枇杷叶(去毛,姜汁炙黄) 桑白皮 (炒) 沉 谷(炒) 藿香 杜仲(去皮 皮(去白)半夏曲(炒黄) 神曲(炒) 桔梗(各三 草(炙,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二枝,煎至一盅,食远服。五噎入柿干一个,膈气 吐逆入薤白三寸,枣五枚,同煎。
<目录>卷之十六\膈噎门(附论)
<篇名>膈噎通治方属性:治脾胃不和,停痰留饮,不能运化,腹胁胀满,短气噎闷,或吐痰水,噫 饮食,渐至羸瘦。
人参(去芦) 丁香 白芍药 当归(去芦) 肉桂(去皮) 莪术(煨) 丁皮(各 一钱) 干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空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