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40-婴儿论-第22页

触器。乘热而登。
须臾当肛润使通也。病患气乏体羸。肠内血燥。大便必硬。宜逐肠丸主之。
\x逐肠丸方\x 巴豆(四钱) 硫黄(二钱) 槟榔(二钱) 甘松(二钱) 铁落(四钱) 大黄(四钱)
上六味。捣筛。酒糊丸。枳实大。别蜀椒二钱。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洗掌中。拭净更涂胡麻油。仍握一丸。
男左女右。以大便通为度。若不通。更握新者。或左右俱握。若通而不禁者。以冷水。频洗掌中。盒饭顿止。问曰。小 便不利者。何谓也。答曰。膀胱以气化理。寒热虚实。其气不行。仍失转化。小便不利。即是也。病患。脉数身热。渴 而溲便涩者。膀胱有客热。若脉涩而身微肿者。此为风湿也。病患腹硬脉沉。而小便不利。是癖块令然也。病患脉浮微 热消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身肿。小便少。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宜防己茯苓汤。
\x防己茯苓汤方\x 防己(一钱) 黄 (一钱) 桂枝(三分) 茯苓(一钱)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 温三服。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小便少者。宜防己黄 汤。
\x防己黄 汤方\x 防己(一钱) 甘草(三分) 白术(三分) 黄 (五分)
上锉麻豆大。每抄二钱七。生姜一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分温服。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 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x越婢汤方\x 麻黄(一钱) 石膏(一钱) 生姜(三分) 大枣(二枚) 甘草(二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分温三服。身重。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驰痛。
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燥。小便不利者。桂枝加黄 汤主之。病患溲便涩痛而旁射。是膀胱热也。滑 石汤主之。
\x滑石汤方\x 滑石(一钱) 芒硝(三分) 柏实(五分) 茯苓(一钱) 甘草(三分) 生姜(三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肚腹硬满。腰脚挛急。而小便不利。此脬痹也。病患渗道癃闭所致。
腹满短气者。 麻汤主之。
\x 麻汤方\x 麻(一钱) 茯苓(二钱) 豆黄卷(三钱) 马舄(二钱)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病患。元阳减耗。胞胱乏转化。遂腹胀。小便不利。医欲以淡渗利 之。是误也。得之反益剧。短气息迫。宜折水汤主之。
\x折水汤方\x 桑白皮(一钱) 吴茱臾(五分) 枳实(七分) 槟榔(一钱) 茯苓(一钱) 缩砂(五分) 香附(五分) 附 子(三分) 生姜(三分) 麦芽(二钱)
上十味。以水二升。先煮麦芽。减五合。内诸药。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病患胸腹大满。结热不解。若香港脚心 悸。俱与降气散。
\x降气散方\x 田螺(去壳黑炒一两) 麝香(三分)
上二味。研均。每钱七。以白汤服之。病肿胀稍解。但足跗难消者。宜附子煎。
\x附子煎方\x 附子(四钱) 樟脑(四钱)
上二味。以酒五升。煎取三升。温熟。频频熨之。日五六次。病患。脬转而小便不利者。阴阳熨法主之。疳瘕鼓满。
小便不利者。与黑散。
\x黑散方\x 虾蟆(一两) 缩砂(一两)
上二味。为黑炒。存性。研筛。以生姜汤服之。病患。小腹挛急。心胸中动气。此为元脏虚也。溺必如泔汁。宜破 故汤。
\x破故汤方\x 破故(一钱) 鹿角霜(五分) 茯苓(一钱) 连蕊(三分) 红曲(五分) 甘草(三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病患胸腹肿满。如石硬。虽体气虚弱。须先破之。有故无害。此为 霸道也。桃花煎破之。
\x桃花煎方\x 茯苓(一钱) 白术(三分) 枳实(三分) 半夏(一钱) 人参(三分) 香附(五分) 砂仁(三分) 藿 香(五分) 甘草(三分) 干姜(三分)
上十味。以水二升。煮白桃花一钱。减五合。内诸药。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得泄利二三行为度。后去桃花。
服本方。小盒饭渐通也。诸小便不利。肿满转侧不能者。红豆煎主之。
\x红豆煎方\x 红豆(炒一两) 茯苓(一钱) 枳实(五分) 吴茱臾(三分) 桑白皮(五分) 槟榔(五分) 白术(三分)
生姜(三分)
上八味。以水二升。先煎红豆。减五合。内诸药。再煎取一合。去滓。分温服。病患跗肿脉微。口张气粗。额上汗 出者死。肿满。小便不利。多脾虚。烦悸而饮食不进者。不可治。问曰。淋有五种者。何谓也。答曰。淋之为病。有寒 有热。有血有石也。又真脏大虚。肚腹挛急而溺点者。此名劳淋也。阴头痛而小便淋沥。其色如血者。名曰热淋也。宜 石苇汤。
\x石苇汤方\x 石苇(二钱) 滑石(二钱) 茯苓(五钱) 黄柏(五分) 甘草(三分)
上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