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41-婴童百问-第40页

下,肚痛白汤,大小以意加减。
\x进食丸\x 见第四十七问。
\x异功散\x 见第十七问。
\x四君子汤\x 见第十六问。
\x益黄散\x 见第八问。
\x生姜泻心汤\x 治伤寒、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黄连(半炒) 甘草(半炙) 人参 干姜(炮) 黄芩(炒、各一两半) 半夏(汤泡、洗、一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温服。
\x香朴散\x 见第六十问。
\x白术散\x 见第四十八问钱氏白术散。
\x保安丸\x 治小儿酿泻、伤食泻。
香附子(一两) 白姜(炮) 青皮(去瓤) 陈皮(去白) 三棱(炮) 莪术(炮) 甘草(炙、各半两) 砂 仁(一两)
上为末,麦 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三丸,白汤下。
\x沉香煎\x 见第八十四问。
\x三棱丸\x 见第八十四问。
\x杏霜丸\x 治小儿食积作泻,并痢症。
杏仁(三两、去皮尖、麸炒) 巴豆(一两、去壳油、炒焦、却入杏仁同炒) 黄蜡(二两、酒煮绵滤) 百草霜 (为末二两、用油六钱、炒匀)
上将杏仁巴豆研极细,却入百草霜令匀,溶蜡和丸如绿豆大。赤痢甘草汤,白痢生姜汤,先进三、四服,腹胀者十 余服,效验如神。
<目录>卷之七<篇名>惊泻第六十九问属性:仲阳云∶慢惊病后,或吐泻胃虚,或气弱因惊,眼白如淡墨,下痢青黄,此泻合温补,至圣保命丹、钩藤饮主之。
或乳随粪下,消乳丸、进食丸主之。或微渴心脾喘燥狂热,此泻尤难治,辰砂五苓散主之,冷者定命饮子主之,后与温 惊朱君散,睡惊太乙丹。
\x至圣保命丹\x 见第十四问。
\x钩藤饮\x 见第二十一问。
\x消乳丸\x 见第六十问。
\x进食丸\x 见第四十七问。
\x辰砂五苓散\x 见第十六问五苓散。
\x定命饮子\x 见第十六问。
\x朱君散\x 治吐泻后有此证并粪青者宜服之。
人参(去芦) 白术(炒) 白茯苓 甘草(炙、各一两) 辰砂(水飞、半两)灯心(三钱) 钩藤(半两) 麝 香(半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用白汤调下,不拘时服。
\x睡惊太乙丹\x 常服安神镇惊,止夜啼、粪青。
桔梗(炒、一两) 藿香叶(半两) 扁豆(炒、半两) 白芷(三钱) 川芎(两钱半)
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辰砂麝香为衣,每服半丸,薄荷汤磨下。正粪色、枣汤下。夜啼、灯心钩藤汤磨下。加 白术茯苓白芍药尤妙。
<目录>卷之七<篇名>诸色痢第七十问属性:汤氏云∶小儿痢候,皆因饮食无节,或餐果食肉物,不知厌足,乃脾胃尚弱,不能克化,停积于脏,故成痢也。热 搏则赤,风寒之气,入于肠胃,致令津液凝滞,则成白痢,或夹青者,有惊积,或如鱼脑肚中疼甚者。大抵八痢,但冷、
热、赤、白,药性虽有不同,治法不相远矣。又有赤白相杂者,当先去其热积,须用大黄、枳实、朴消之剂以去其热毒,
然后以黄连、黄芩、黄柏解其热,痢自止,疼自定,此妙法也。如痢不止,则用地榆、熟艾等剂调理,自然平复。脾虚 者,不可轻用罂粟涩滞等剂,必致危困,须用没石子、黄连、阿胶、地榆以止之,方为尽善,其枳壳、芍药皆要药也。
噤口痢不能食者,石莲散主之,香脯散亦可。冷痢如豆汁肚疼者,胃风汤主之。脾毒痢脏热,当服香连丸、黄连香薷散、
去桂五苓散、茅花汤、当归、芍药、枳壳、地榆、川芎等剂,先与解毒退热,却与开胃进食,分水谷,宽肠定痛,先予 水浸丹,局方败毒散,地榆饮,宽肠枳壳散。有热而利不止者、三黄熟艾汤主之。积滞不通者,神芎丸亦可用。热甚烦 躁者,黄连解毒汤解之,泼火散亦效。
\x石莲散\x 治小儿噤口痢,哕逆不食,止而复作。
莲肉(去心炒)
上为末,米饮下一钱。一方用山药为末,米饮调服亦妙。
\x香脯散\x 治小儿刮肠下痢,噤口不食,闭眼合口,危急之症。
精猪肉(一两、薄批一片) 腻粉(一钱)
上将肉于炭火上慢炙,旋铺腻粉,炙令成脯,每以少许与吃,如未知吃,且放鼻间,自然要吃,此方治胃口有毒,
至奇至妙。
\x胃风汤\x 治大人小儿,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虚满,肠鸣疼痛。及肠胃湿毒,下如 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并宜服之。
白芍药(炒) 白术(炒) 肉桂(去粗皮) 人参(去芦) 当归(去苗) 白茯苓(去皮) 川芎(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粟米同煎七分,去滓空心热服,小儿量力加减。
\x香连丸\x 治 积泻,亦治痢。
黄连(一两、 同吴茱萸一两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