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41-婴童百问-第47页

净拭干,令前 药入鸡腹内,以线缝之,取小甑,先以黑豆铺甑底,浓三寸,安鸡在甑中,四旁将黑豆围裹,上以黑豆盖之,自日出蒸 至晚,候温冷,取鸡净肉,研和得所,如硬入酒面糊,同药末为丸如小豆大。二岁二十丸,以意加减,米汤下,无时。
如十五岁、以温酒送下,忌食猪肉、黄雌鸡肉。
\x下虫丸\x 见第七十九问。
\x加味经验黄鸡煎丸\x 柴胡 知母 秦艽(洗净) 川楝肉(炒) 宣黄连(各一两) 胡黄连 芦荟 鹤虱 芜荑 槟榔 丹参 川芎 神曲(炒) 麦 (炒) 青皮 五灵脂(各半两) 使君子(一两半) 水银粉(一钱) 麻子(五两) 黑豆(五 升)
上根据前修合。
\x梅肉丸\x 治小儿诸疳烦渴饮水不休。
龙胆草 淀粉 乌梅肉(炒) 黄连(炒,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温水送下。
<目录>卷之九<篇名>虚羸第八十一问属性:仲阳云∶虚羸者、脾胃不和,不能乳食,致使肌肤瘦弱,亦因大病或吐泻后,脾胃尚弱,不能传化谷气也。有冷者、
时时下利,唇口青白,有热温壮、身热肌肉微黄,此冷热虚羸也。冷者、木香丸主之,夏月不可服,如有此症,则少服 之。热者、胡黄连主之,冬月不可服,如有此症,则少服之。伤寒后虚羸者、竹叶汤主之,常服四君子汤,异功散、参 苓白术散之剂皆可服也。橘连丸久服充肥,兼服肥儿丸。
\x木香丸\x 见第七十九问。
\x胡黄连丸\x 见第七十九问。
\x竹叶汤\x 见第五十一问竹叶石膏汤。
\x四君子汤\x 见第十六问。
\x异功散\x 见第十七问。
\x参苓白术散\x 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烦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嗽。此药中和不 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白扁豆(一斤半、姜汁浸、去皮、微炒) 人参(去芦) 白茯苓 白术 甘草(炙) 山药(各二斤) 莲肉 桔 梗薏苡仁 缩砂仁(各一斤)
上为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大小加减。
\x橘连丸\x 治瘦。久服消食和气,长肌肉。
广陈皮 黄连(各一两、去须)
上为末,别研入麝半钱,用猪胆七个,分药入胆内,将水煮,候临热,以针微扎破,以熟为度,取出以粟米粥和丸,
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饮下,量大小与之无时。
\x肥儿丸\x 见第七十九问。
\x快活丸\x 治脾胃虚弱,虽进饮食,则迟化而中满,呕吐肚急,面黄肚疼,脏腑不调,宽中快膈。亦治大人,十 噎五膈,并宜服之。
檀香 益智 莪术(各五钱) 三棱(一两) 砂仁 姜黄 甘松 白豆蔻 甘草(各一两半) 陈皮(七钱) 香 附子(三两)
上为末,滴水丸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白汤任下。
<目录>卷之九<篇名>胃气不和虚冷第八十二问属性:仲阳云∶胃气不和,面 白无精光,口中冷气,不思食,吐水肌瘦,虚弱腹痛,当补脾益黄散主之。凡人以胃气为 本,惟治病亦然,胃气有实有虚,实者则有痞满内热之症,虚则有呕吐不食之证。虚者益之,实者损之,欲得其平则可 矣。平胃散、观音散、银白散,壮胃之剂,不可缺也。
\x益黄散\x 见第八问。
\x平胃散\x 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嗳气吐酸,面色痿黄,
体弱肌瘦,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霍乱痞噎隔气翻胃,并宜服之。
浓朴(去粗皮、水浸一宿锉、姜汁制炒、五十两) 甘草(炙、十两) 陈皮(去白、十两) 苍术(去粗皮、米 泔浸一日、焙干、五斤、炒)
上为末,每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二个,煎七分,去姜枣,热服。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常服调气 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暑湿,四时非节之气。
\x观音散\x 见第六十问和剂观音散。
\x银白散\x 见第十六问。
<目录>卷之九<篇名>食积冷热第八十三问属性:巢氏云∶夫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儿乳哺饮食,取冷过度,冷气积于脾胃。胃为水谷之海,脾气磨而消之,
胃气调和,则乳哺消化,脾伤于冷,则宿食不消,脉沉者伤食不化故也。亦有伤乳伤食而身热者,惟肚腹之热尤甚,人 之伤积,肚热粪极臭酸,而夜间有热,伤积之明验,人所未晓也。冷者消食丸、木香丸。夜间有热。天明复冷,乃是伤 寒夹食失解故也,当服白饼子,先与微利,次与参苏饮,发热地骨皮饮、秦艽散,退热而安。有实热者,大柴胡汤去大 黄,亦可服。伤寒论∶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其喘发热者,紫霜丸主之。冷症用进食丸尤佳,亦治食厥,乃四肢逆冷,面色青黑是也,或当吐而苏。有痰者,温胆汤 加减服,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