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49-寓意草-第34页

其统握之中耳。湖阳公主。体肥受孕。然不能产也。进诸御医商之。得 明者定一伤胎之方。服数十剂。而临产始得顺利。母子俱无灾害。盖肥满之躯。胎处其中。全无空隙。以故伤 胎之药。止能耗其外之血肉。而不能耗其内之真元也。此用药之妙也。仆仿是意而制方。预为受胎之地。夫岂 无术而杜撰乎。然而精诚之感。贯于金石。女之宜男者。先平其心。心和则气和。气和则易于流动充满也。其 次在节食。仙府清肌。恒存辟谷。宫中细腰。得之忍饥。志壹动气。何事不成耶。而且为斋心积德。以神 道之教。补药饵之不逮。有不天人叶应者乎。仆于合浦求珠。蓝田种玉之举。而乐道之。
胡卣臣先生曰。观此一论。不必问方。而已得其意之所存。破尽寻常窠臼矣。奇创奇创。
<目录><篇名>华太夫人饵术方论属性:天御孝廉太夫人。宿有胸膈气胀小恙。近臻勿药矣。孝廉膝下承欢。不以三公易一日者。今而后喜可知 也。然以太夫人福体凝重。惟恐日增一日。转为暮年之累。欲仆订方。及早图之。仆不觉悚然而动于衷曰。孝 廉未尝习医。乃思治未病消未萌。何其深于医旨若是。以知子道之贯彻者。无微不入矣。经曰。阴精所奉者其 人寿。太夫人阴血有余。即年过百岁。而形不衰。此可不问而知者。然形盛须充之以气。而气者渐衰渐耗之 物。必欲两得其平。所藉于药力不少耳。况气复有阴阳之别。身半以上阳主之。身半以下阴主之。阴气过盛 而乘阳位。则胸膈胀闷不舒。所谓地气上为云者是也。云生而天地之寥阔。顷刻窒 塞矣。故阴气不可盛也。阴气盛。势不得不用耗散之药。气日耗。则体日重。又不能兼理之术也。湖阳公主以 体盛难产。御医为制枳壳浓朴等耗气之药。名曰瘦胎散。亦以当其壮年耳。若夫年高气弱之时。而可堪其耗散 乎。我仪图之。至人服天气而通神明。只此一语。足为太夫人用药之准矣。盖天食人以五气者也。地食人以 五味者也。以地之味养阴。不若以天之气养阳。药力既久。天气运而不积。挈地气以周旋。所谓载华岳而不重 者。大气举之之谓也。方用茅山苍术一味。取其气之雄烈。可驱阴邪而通天气。本草列之上品。仙经号为山精 者。诚重之也。每岁修事五七斤。每早百沸汤吞下三钱。秋月止服二钱。另用天门冬一钱。煎汤吞下。初服 一两月。微觉其燥。服至百日后。觉一日不可缺此矣。服之一年。身体轻健。服之三年。步履如飞。黑夜目中 有光。可烛幽隐。所谓服天气而通神明者。其不诬如此。食物诸无所忌。但能稍远肥甘。白饭香疏苦茗。种种 清胜尤妙。仆饵术以后。身健无病。今服三十余斤矣。
胡卣臣先生曰。此成方也。用之通天气以苞举乎地。觉制方之人。未必辨此。
<目录><篇名>陆子坚调摄方论属性:子坚玉体清和。从来无病。迩因外感之余。益以饥饱内伤。遂至胸膈不快。胃中隐隐作痛。有时得食则 已。有时得食反加。大便甚艰。小水不畅。右关之脉。乍弦乍迟。不相调适。有似锢疾之象。用药得当。驱之 无难。若岁久日增。后来必为大患。大意人身胃中之脉。从头而走于足者也。胃中之气。一从小肠而达于膀 胱。一从小肠而达于大肠者也。夫下行之气。浊气也。以失调之故。而令浊气乱于胸中。干其清道。因是窒塞 不舒。其始本于病时。胃中津液。为邪火所烁。至今津液未充。火势内蕴。
易于上燎。所以得食以压其火则安。然邪火炽则正气消。若食 饮稍过。则气不能运转其食。而痛亦增。是火不除则气不复。气不复则胃中清浊混乱。不肯下行。而痛终不 免也。病属胃之下脘。而所以然之故。全在胃之中脘。盖中者。上下四旁之枢机。中脘之气旺盛有余。必驱下 脘之气入于大小肠。从前后二阴而出。惟其不足。所以反受下脘之浊气而挠指也。夫至人之息以踵。
呼之于根。吸之于蒂者也。以浊气上干之故。究竟吸入之气。艰于归根。且以痛之故。而令周身之气。凝滞不 行。亦非细故也。为订降火生津下气止痛一方。以为常用之药。尚有进者。在先收摄肾气。不使外出。然后 浊气之源清。而膀胱得吸引上中二焦之气以下行。想明哲知所务矣。
胡卣臣先生曰。言一病即知其处。既知其处矣。又知其上下正反之 因。犹珠玉之光。积而成照。非有意映重渊连赤极也。
<目录><篇名>与黄我兼世兄书属性:尊夫人惊痰堵塞窍隧。肝肺心包络间。无处不有。三部脉虚软无力。邪盛正衰。不易开散。有欲用涌剂稍 吐十分之三。诚为快事。弟细筹之。此法殆不可行。盖涌法正如兵家劫营之法。安危反掌。原属险道。况痰迷 不过片晌耳。设以涌药投之。痰才一动。人即晕去。探之指不得入。咽之气不能下。药势与病势相扼。转致连 日不苏。将若之何。无已。如丹溪所云。惧吐者宜消息下之乎。不知窍隧之痰。万不能导。即导之下行。徒伤 脾气。痰愈窒塞。此法亦不可用也。为今之计。确以理脾为先。脾气者。人身健运之阳气。如天之有日也。阴 凝四塞者。日失其所。痰迷不省者。脾失其权耳。理脾则如烈日当空。片云纤翳。能掩之乎。其次莫如清肺。
肺为将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