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55-寿世保元-第111页

论一常人平日口干作渴。因饮酒食炙爆。补剂房劳。凡若此类过多。致令肾水枯竭。
不能 上制心火。故有此症。后必有疽发也。宜先服此。以绝其源。及痈疽发后服此。尤有益也。
\x八味丸\x 怀生地黄(酒浸瓦焙干二两) 山药(一两) 牡丹皮(八钱) 泽泻(酒浸焙干八钱) 山茱 萸(去核焙一两) 肉桂(五钱) 白茯苓(去皮八钱) 五味(微焙一两五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五更时。淡盐汤送下。温酒亦可。
一论心肾不交。消渴引饮。有人病渴用渴药。累年不愈。用加减八味丸而愈。其疾本以 肾水枯竭。不能制火。心火上炎。是以生渴。此药降心火。生肾水。
一人不时发热。日饮冷水数碗。寒药二剂。热渴益甚。形体日瘦。尺脉洪大而数。时或 无力 王太仆曰。热之不热。责其无火。寒之不寒。责其无水。又云。倏热往来。是无火也。时 作时止。是无水也。法当补肾。用加减八味丸。不月而愈。
一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作渴。口舌生疮。或牙龈溃蚀。咽喉作痛。或形体憔悴 寝汗发热。五脏齐损。以六味丸加肉桂一两。五味子四两。
一人形体魁伟。冬日饮水。自喜壮实。余曰。此阴虚也。不信。一日。口舌生疮。或用 寒凉之剂。肢体倦怠。发热恶寒。以六味丸、补中益气汤而愈。
一晡热内热。不时而热。作渴痰唾。小便频数。而口舌生疮者。此下焦阴火也。以六味 丸效。
<目录>卷五<篇名>病属性:。痉字之误也。强 者。坚强而劲直。颈项牵急而背反张也。此因风寒湿三者。客于 太阳 伤其大筋。筋牵而急。故令 也。然得之风湿者。令人有汗而不恶寒。名曰柔 。昔人以 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是也。得之寒湿者。令人无汗恶寒。名曰刚 。昔人以葛根汤主之是也。
小续命汤有麻黄、附子、杏仁。可以发表散寒。有桂枝、芍药。则可以解肌驱风。有防风、
防己 则可以驱邪胜湿。有人参、甘草。则可以益气柔筋。有川芎、黄芩。则可以和阴去热。乃 附子之热。则可以温经。而亦可以去湿者也。
<目录>卷五\病<篇名>二歌属性:原来 病属膀胱。口噤如痫身反张。此是伤风感寒湿。故分两症有柔刚。
无汗为刚须易识。惟有葛根汤第一。有汗为柔见的端。桂枝葛根汤救急。
二症皆宜续命汤。刚 去桂用麻黄。柔 去麻当用桂。只根据此法最为良。
\x小续命汤\x 麻黄(去节) 人参 黄芩(酒炒) 白芍(酒炒) 川芎(酒洗) 防己 杏仁(去皮尖) 桂 枝甘草(各一钱) 防风 附子(炮去皮各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x葛根汤\x 葛根(二钱) 麻黄(八分) 桂枝(八分) 芍药(二钱) 甘草(八分)
上锉。生姜、大枣、水煎服。
一论刚柔二症。头摇口噤。身反张。手足挛搐。头面赤。项强急。与螈 同治法。
\x如圣饮\x 柴胡 黄芩 半夏 赤芍 川芎 甘草 白芷 当归 防风 羌活 乌药 上锉。生姜。水煎服。有汗是柔 。加白术、桂枝。无汗是刚 。加麻黄、苍术。口噤 切牙。大便实。加大黄利之。
一论 病有二。发热恶寒。头项牵强。腰脊反张。口噤面赤。螈 如痫。有汗柔 。无 汗刚 以补中益气汤内去黄 、柴胡、升麻。加川芎、白芍、熟地、白茯苓。刚 身热面赤。脉 紧。加羌活、防风、黄芩、干葛。去白术。柔 身不热。手足冷。脉沉细。加熟附子、羌 活。风 痰。加羌活、防风、栝蒌、枳实、桔梗、片芩、竹沥、姜汁。去人参、白术。破伤风 。
加僵蚕、全蝎、防风、羌活、南星、栝蒌仁、枳实、黄芩、桔梗、竹沥、姜汁去白术、人参 汗吐下多。发 者。本方倍人参、黄 、当归、生地、荆芥、羌活、白术。
<目录>卷五<篇名>浊症属性:两尺脉洪数必便浊失精。
精之主宰在心。精之藏制在肾。凡人酒色无度。思虑过情。心肾气虚。不能管摄。往往 小便 频数。便浊之所由生也。因小便而出者。曰尿精。因见闻而出者。曰漏精。心不足而挟热者 为赤浊。心不足而肾冷者。为白浊。阴不升。阳不降。上下乖捩。是以有清浊不分之症 大抵多是湿痰流注。直燥中宫之湿。兼降火升举之法。此为至要之语也。
一论便浊之症。因脾胃之湿热下流。渗入膀胱。故使便溺赤白混浊不清也。宜燥中宫之 湿。用升麻、柴胡提气。使大便润而小便长。不宜用寒凉伤血之药。
\x主方\x 陈皮(八分) 半夏(八分) 茯苓(一钱) 苍术(米泔浸炒七分) 黄柏(酒炒七分) 柴 胡(七 分) 升麻(三分) 白术(去芦五分) 神曲(炒五分) 牡蛎(五分) 栀子(炒一钱)
蛤粉(三分) 滑石(一钱)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二片。白果九枚。水煎。空心服。渣再煎服。忌煎炒辛辣物。
一论心中烦躁。思虑忧愁抑郁。小便赤浊。或有砂膜。夜梦遗精。遗沥疼痛。便赤。或 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