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55-寿世保元-第57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小便不通。车前子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其根叶亦可捣汁服。
此药利水道。而不动元气。
一治泄泻。用 猪肚一枚。净洗去脂膜。入大蒜在内。以水煮烂捣膏。入苍术泔制、陈 皮、浓朴姜炒、甘草炙。各等分为末。
同杵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汤下。盐汤亦可。
一治许州黄太守患泄泻。二三年不愈。每饮烧酒三盅则止二三日以为常。畏药不治。召 余诊之。六脉弦数。先服此药。以解酒毒。后服理气健脾丸。加泽泻而愈。(方见伤寒门)
宣黄连(一两) 生姜(四两)
上为一处。以慢火炒令干姜脆色。去姜取连。捣末。每服二钱。空心。腊茶清下。甚者 不过二服。专治久患脾泄。
一大便溏泄。米谷不化。用 黄连(酒炒) 白芍(煨) 吴茱萸(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小米饭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米汤送下。
一治泄泻手足冷。不渴腹痛。用人参、白术、干姜、甘草。水煎。热服。中寒重者。加 附子。
一治久泻。大肠滑泄。五倍子炒五两为末。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米饮下。
日三服。

六味丸

金匮肾气丸

八味丸

十全大补汤
(俱见补益)
补中益气汤
(见内伤)

【目录】卷三\泄泻【篇名】补遗属性:
三白散
治一切泄泻如神。

白术(去芦炒一钱半) 白芍(炒一钱五分) 白茯苓(去皮一钱) 泽泻(一钱) 浓朴(姜 炒) 黄连(炒各一钱) 干姜(炒五分) 乌梅肉(煎用三钱丸用二钱)
如兼伤食。加神曲炒、麦芽炒各一钱。
上锉。生姜三片。水煎。食前服。为末。神曲为丸服。尤效。
【目录】卷三【篇名】霍乱属性:脉大者生。脉微弱而迟者死。脉代者。霍乱。气少不语。舌卷囊缩者。皆不治。
夫霍乱者。挥霍变乱也。其症心腹卒痛。呕吐下利。发热憎寒。头痛眩晕。或泻而不吐 或 吐而不泻。先心痛则先吐。先腹痛则先泻。心腹俱痛。则吐泻俱作。甚则转筋颓顿。手足厥 冷。死生反掌间耳。治宜藿香正气散。加生姜为上。不惟可以温散风邪。抑亦可以调理吐泻 盖有吐有泻。名湿霍乱。死者少也。若上不得吐下不得泻。名干霍乱。而死者多也。治之 急须以盐汤灌之。令其大吐。庶有可生者。切莫与谷食。虽米饮一呷。入口即死。必待吐泻 过二三时。直至饥甚。方可与稀粥。慢慢调理可也。转筋不住。男子以手挽其阴。女子以手 牵其乳。近肱两边。此千金妙法也。
一论四时不正之气。寒疫时气。山岚瘴气。雨湿蒸气或中寒腹痛吐泻。中暑冒风吐泻。
中湿身重 泄泻。或不服水土。脾胃不和。饮食停滞。复感外寒。头痛憎寒。或呕逆恶心。胸膈痞闷。
或发热无汗者并治。

藿香正气散
藿香(二钱) 紫苏 陈皮 浓朴(姜汁炒) 半夏(姜汁炒) 白术(炒去芦) 白茯苓(去 皮) 桔梗 大腹皮 白芷(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枣子煎服。霍乱转筋。加木瓜二钱。腹痛。加炒白芍二钱。寒痛。
加官桂八分。冷甚。加干姜八分。饮食不化。心下痞闷。加香附、砂仁一钱。米谷不 化。加神曲二钱。中暑冒风。加香薷一钱。扁豆二钱。时发憎寒壮热。加柴胡一钱。干 葛二钱。发热。加麦门冬二钱。淡竹叶三钱。口渴作泻。小便不利。合五苓散。湿热 相搏。霍乱转筋。烦渴闷乱。合黄连香薷散。心腹绞痛。加木香一钱。若频欲登圊不通 利者。加枳壳一钱。
一论霍乱之疾。未有不由内伤生冷。外感风寒而致也。余用藿香正气散治之。百发百中 一 岁之内。常治百人。未有不效者。但有热者。须加姜炒黄连六分。寒甚者。加干姜八分。万 无一失。又腹痛。加桂五分。痛甚。去藿香。加吴茱萸四分。小便不利。加茯苓三钱。如干霍 乱。加枳壳一钱。白茯苓三钱。官桂五分最佳。
一治虚弱之人。上吐下泻。霍乱。手足厥冷。腹痛。脉微者。乃阴症也。

理中汤
人参(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

干姜(炒八分)
甘草(炙八分)
若为寒气湿气所感者。加附子一钱。名附子理中汤。若霍乱吐泻。加青皮二钱。陈皮一 钱。名治中汤。若干霍乱心腹作痛。先以盐汤频服。候吐出。即进此药。若呕吐者。于治 中汤内加丁香五分。半夏二钱。生姜二片。若泄泻。加橘皮、茯苓名补中汤。若溏泻不 已。于补中内加附子一钱。若不喜饮食。米谷不化。加 砂仁八分。附子八分。陈皮二钱。茯苓三钱。若霍乱吐泻。心腹作痛。手足厥冷。去白术 加附子八分。名四顺汤。若伤寒结胸。先以桔梗汤。再不愈。及诸吐利后。胸痞欲绝。
心膈高起。急紧痛手不可近。加枳实二钱。茯苓三钱。名枳实理中汤。若渴者。再于枳实 理中汤。加天花粉三钱。渴欲饮水。加白术一钱五分。若霍乱转筋。理中汤加火 石膏 三钱。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