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67-张氏医通-第158页

明蓄血治。桃核承气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服之。好饮者多 此。屡服有效。局方引涎止痛方。川椒、露蜂房微炙。等分为末。水煎入盐少许。乘热频漱。冷 即吐出。或用蟾酥、银朱掺和为丸。如莱菔子大。每用一丸搽患处。便不疼。至三丸。吐浓涎数 口即愈。又用不蛀皂角一荚。去皮子。于皂子处安巴豆一粒。盐泥固济。烧灰研细末。用剜耳子 抄少许。填入蛀孔内。白芷、细辛煎漱。或温米醋。漱出虫自愈。或用食盐之滴卤漱二三次。以 摄其虚阳。其痛即止。但可暂用。以其能损齿也。
牙齿动摇。还少丹常服。或六味丸加骨碎补。阴虚内热者。甘露饮。外用五倍子散、乌金散、
长春牢牙散。齿间肉壅。口不能开。水浆难入。以牙硝煎汤漱之。一法。用皂白二矾汤漱之。一 法。用五倍子煎汤漱之。一法。以热醋漱之。
骨槽风 生于耳前腮颊。痛引筋骨。寒热如疟。牙关紧闭。不能进食。不待腐溃而齿便脱落。
此风毒窜入骨槽所致。初则坚硬难消。急宜艾灸其外。针刺齿龈以泄其毒。用冰、硼、玄明粉。
为散吹搽。内服降火化痰消肿之剂。久则疮口难合。非参、 、归、芍补托。兼肉桂、冬、味之 类。不能破结敛肌。其治法。外科正宗颇详。疡医宜参究之。若腐肿不消。虚热不退。形焦体削者不治。
<目录>卷八\七窍门下<篇名>髭发属性:经云。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髭须黄者。多热多 气。白者。少血多气。黑色者。多血少气。美眉者。太阳多血。通髯极须者。少阴多血。美须者。
阳明多血。发黄白。七宝美髯丹。发白须黄。发落不生。脉弦。皮毛枯槁。是营卫气衰。黄 建 中下六味丸。发脱落。及脐下痛。是脾肾气衰。不能生长真阴。四君子加熟地。染须。用乌金散、
乌金丹、赤金散。皆不伤髭而极效。一法。拣上好茄棵。留初生第一枚茄子。傍蒂上面挖去一块。
嵌入水银三分。仍以挖下者掩上。拴好。余花摘去。勿令结子。久之茄中悉化为水。取贮铅罐中。
以水浸罐之半。勿令干。须梢一沾。全须尽黑。
<目录>卷八\七窍门下<篇名>唇属性:唇属足太阴阳明脾胃。又属手少阴太阴。心脉挟口。统属冲任二脉。上唇挟口。属足阳明。
下唇挟口。属手阳明。唇燥则干。热则裂。风则 。寒则揭。若唇肿起白皮。皱裂如蚕茧者。名 曰茧唇。有唇肿如茧如瘤者。或因七情火动伤血。或因心火传脾。或因浓味积热伤脾。大要审本 证。察兼证。清胃气。生脾津。或兼滋肾。则燥自润。火自降。风自息。肿自消。若患者忽略。
治者不察。妄用消热清毒之药。或用药线结去。反为翻花败证矣。肾虚唇茧。时出血水。内热口 干。吐痰体瘦。六味丸去萸加麦冬。不应。用加减八味丸。肝经怒火。风热传脾。唇肿裂。或患 茧唇。柴胡清肝散。胃火血燥。唇裂为茧。或牙龈溃烂作痛。清胃散。风客于脾经。唇燥裂无色。
犀角升麻汤去白附子。加枳壳、石斛。妇人郁怒。肝脾受伤。多有此证。逍遥、归脾、小柴胡选 用。唇燥口干。生疮年久不愈。外用橄榄烧灰研末。猪脂调涂。治 唇紧裂生疮。青皮烧灰敷之。唇者肉之分也。唇反者。肉先死。唇青者。为筋死。
石顽曰。唇青有二。若唇与爪甲俱青而烦渴引饮者。为热伏厥阴。竹叶石膏汤。若唇青厥冷 而畏寒。振振欲擗地者。为寒犯少阴。真武汤。唇淡为脱血。宜十全大补辈。唇赤中带黄色。为 脾热。黄芩芍药汤。唇赤而肿浓。漯漯然者。虽曰心火亢盛。实脾胃中有湿热。当从清胃散加减治之。
<目录>卷八\七窍门下<篇名>舌属性:张三锡曰。心开窍于舌。心火盛则舌干或破。脉洪实有力者。黄连泻心汤加减。右脉虚大。
四肢倦怠。而舌疮破不愈。属劳役过度。虚火上炎为患。补中益气汤。口舌唇疼有疮。皆心火炎 盛。凉膈散。舌疮风热。口中干燥。舌裂生疮。甘露饮。酒客膏粱。积热内盛。上焦痰实。舌胀 肿。凉膈散泻之。须脉实有力。气壮乃可。舌强硬如猪脬。以针刺舌两边大脉血出即消。勿刺中 央。令人血不止。此病患多不识。失治则死。凡舌肿。舌下必有如虫形。有头有尾。可烧钉烙头 即消。上焦痰热壅遏。势挟相火。则病速而危。毒瓦斯结于舌下。复生一小舌。名子舌胀。但胀大 而强无小舌者。名木舌胀。大都痰火为患。缓者用辛凉利气化痰药。重者砭去其血即平。劳神不 睡。口舌破者。自当安神养心。作心虚治。心之本脉。系于舌根。脾之络脉。系于舌傍。肝脉络 于舌本。少阴脉系舌本。风寒伤于心脾。憎寒壮热。齿浮舌肿痛。金沸草散漱口。吞一半。吐一 半。经验方。治舌胀大。塞口不能饮食。用真蒲黄一味。频刷舌上。甚则加干姜末从治之。若能 服药。即以川连一味。煎浓汁呷之。以泻心火。甚者。加干姜从治。舌上有窍。出血不止。炒槐花末掺 舌重舌。宜三黄丸。及生蒲黄掺之。舌出不收。心经 热甚。及伤寒热毒攻心。与伤寒后不调摄。往往有之。宜珍珠末、冰片、火 人中白敷之。舌暴 肿退场门。用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