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67-张氏医通-第230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脂者。三五朝即危矣。
【目录】卷十二\婴儿门下【篇名】部位属性:痘疮见点之时。先察部位。即可知吉凶轻重矣。痘为阳。故随阳而先见于面。凡口鼻两傍。
人中上下。腮耳年寿之间。出见者吉。若见于天庭司空印堂方广太阳等处。俱非佳兆。大抵见点 于眉以下颐以上。正中阳明部分皆吉。若见点于眉心。上至发际太阳部分多凶。其见点于腮颊耳 傍少阳部分俱险。朱济川曰。余初业时。亦据前论。每每不应。究心三十余年。从正额间两颧先 见者多顺。人中口鼻先见者多险。或口唇目胞。预为浮肿者。此脾胃受毒尤险。太阳颐颊腮耳先 见者多逆。其不能先见于上而反于下部见者。亦元气之不振耳。其起浆收靥亦同。凡初见点于正 面吉部。相去一二寸一颗。尖细淡淡桃红色者。必稀而轻也。若初见点于正面凶部。二三相并。
五六成丛。或赤或白。顶平而少神者。必密而重也。张洁古云。一发稠密如针头者。情势重也。
轻则表而凉其内。连翘升麻汤。然稠密之处。各有经络部分所属。额主心。面主胃。腹与四肢主 脾。胁主肝。两腋主肺。腰足主肾。肩背主膀胱。当随见证治之。若面 色黄。大便黑。烦躁喘渴。或腹胀者。瘀血在内也。犀角地黄汤。或磨生犀汁。但根窠分明肥满 者无妨。其头面最要稀少匀朗。绽凸红泽。肢体虽密。治之可生。若头面稠密平塌。肢体虽稀。
未可轻议其吉。故头额多者为蒙头。颈项多者为锁项。胸前多者为瞒胸。两颊两颐。多致成片。
或如涂朱。则肝盛克脾。八九日当作泻不食而为险候。惟四肢虽多不妨。痘出稠密。虽为险候。
若面痘易起易灌。目封能食者可治。若身痘虽好。面痘浆清平塌者难治。若诸处痘不起。惟面部 及臀上痘有浆起绽者可治。有面痘好。惟鼻上无痘。或有痘不起绽行浆者。皆不治。四肢有痘。
身面无者难治。一身有痘浆足。惟面上不行浆者死。一身痘色红活。惟面部焦枯者死。遍身痘好。
惟两足膝下全无者凶。冬寒不出。胡荽酒热洗多次。内服温解透肌之药加木瓜、薏苡以引之。延 至五日。治无及矣。若面部浆足收靥。肢体尚不行浆。神清能食。可治。有面上左有右无。右有左 无。此气血乖离。必难浆难绽。多不可治。痘出而面半以下稠密灰白。面半以上匀朗红润者。补 中益气汤。若面半以上稠密灰滞。而面半以下匀朗绽泽者。名云掩天庭。不治。痘出左半身稠密 红润。右半身间有数点者。此毒发于阳为顺。补中益气汤。若右半身稠密。灰滞平塌。左半身间有 数点者。此毒发于阴为逆。浆虽行不能收敛。九日死。痘出齐而诸处俱匀朗红润。而腰围稠密灰滞 作痛者。名缠腰。此毒滞于阴。不能成浆。九日死。迟则不过十一朝也。痘出齐而遍身稠密。头 面全无者。此阴毒不能升于阳位。不治。以上诸证。除不治外。俱要疏通营卫。健脾生津。使无 干枯焦黑之患。紫草消毒之味。似不可少。若热甚者。芩、连、地骨皮。渴者。花粉、煨葛根。
气虚者。参、 、木香。大便秘者。枳壳。小便涩者。木通。食少者。山楂、枳、术。痒者。白 芷、蝉蜕。胀者。木香、浓朴。腹痛者。芍药、丁香。然亦看人之大小虚实。大而实者。犹或可 治。小而虚者。多不可救。谚云。树小花多难结果。小船重载定倾 危。可为善喻者矣。
【目录】卷十二\婴儿门下【篇名】形色属性:形乃气之充。色乃血之华。气旺则顶尖圆。血旺则根盘紧。形贵尖圆起发。疮皮坚浓。若见 平塌皮薄为凶。色贵光明润泽。根窠红活。若见惨淡昏黑为危。然形有起发而致变者。由色不明润。
根不红活故耳。若痘色光泽。根窠红活。虽塌可治。但以红活为贵。而又有圈红 红铺红之别。
圈红者。一线淡红。紧附根下而不散。吉兆也。 红者。血虽似附。根脚隐隐出部。险兆也。铺 红者。痘色与肉不分。平铺散漫。凶兆也。根者血之晕。脓者血之腐。故六日以前。专看根窠。
六日以后。专看脓色。若无根窠。必不灌浆。若无脓色。必难收靥。此必然之势也。然间有色不 明润而根脚好者。仍得收功。以根为痘之本也。若根脚不圆。颜色虽好。须防七朝有变。不可以 色好而转许无事也。有初出色白不红活。若尖圆易起。分颗润泽者。此气血未会。至三四日色转红 活。不宜妄补。反生变端。若色白枯燥。稠密脚散。目微红。唇肿燥。热剧无神。二便秘涩。或 作吐泻。此火盛无血。多致内攻。死在五六日间矣。王肯堂曰。痘疹之中。惟黑者最难识。若初 出时。隐隐有黑点见于头面。自三四朝至六七朝。黑色如故。不见红色。形如圆珠而有光泽。行 浆充满。渐渐黄赤者。名曰黑痘。今人皆以变黑归肾者。指为肾经之痘。不知血热毒盛之痘。初 必干红青紫。至六七日后倒 变黑。与初出便见黑润不同。与一热腰下便见黑点如蚤咬者迥异。
此肾气充实之黑。岂可与寻常痘疹同例而论哉。
【目录】卷十二\婴儿门下【篇名】起胀属性:痘疮既出之后。二三日间足心齐见。渐渐长发。肥润光泽。面目渐肿。灌浆为吉。若三四日 内隐于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