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左赤而传右者。为风热挟火。散风为主。勿兼凉药。凉能郁火也。先右赤而传左者。痰湿挟热。泻火药中。必兼风药。风能胜湿也。凡赤甚肿痛。于上睥开出恶血。则不伤珠。
瘀血灌睛证 此证为病最毒。若人偏执己见。不用开镰者。其目必坏。初起不过红赤。次后紫胀。及后则白珠皆胀起。在睥则肿胀如杯。在珠则白轮涌起。失治必有青黄牒出HT 凸之祸。
凡见白珠赤紫。睥肿虬筋紫胀。传点不退。必有瘀滞在内。可翻睥内视之。若睥内色晕。泛浮椒疮。或粟疮者。皆用导之。导后服宣明丸。
血灌瞳神证 因毒血灌入金井瞳神水内也。清浊相混。时痛涩。红光满目。 如隔绢。看物若烟雾中。此证有三。者肝肾血热灌入瞳神者。多一眼先患。后相牵俱损。最难得退。有撞损血灌入者。虽甚而退速。有针内障。失手拨着黄仁。瘀血灌入者。三证治法颇同。用大黄当归散。
有翳退翳。活法治之。
赤脉贯睛证 不论粗细多少。但贯到风轮。经过瞳外接连气轮者。最不易治。细者稍轻。粗者尤重。贯过者有变证。丝粗及有傍丝虬乱者有变证。凡各障外有此等脉罩者。虽在易退之证。
亦退迟也。贯虽未连。而侵入风轮。皆不易退。起于大 者。心之实火也。宜洗心散。筋脉大者。
用小锋针挑拨。起于小 者。心之虚火也。宜导赤散。不必挑。又有暴横嗜酒之人。赤脉灌睛。乃生相也。不在此例。
赤丝乱脉证 病生在气轮白珠上。有丝脉纵横。或稀密粗细不等。有痛不痛。有泪无泪。羞明不羞明。但常常如是。久而不愈也。非若天行客风暴壅。赤脉贯睛之比。当验其大脉从何部分而来。或穿连其位。即别其所患在何经络以治之。治外者。细脉易退。大脉虬紫者。退迟。必须耐久去尽。庶无再来之患。不然。他日犯禁。其病复发。凡丝脉沿到风轮上者。病最重而能变。
凡见丝脉虬紫。内服外点。点时细缩。不点即胀。久久亦然。及因而激动病变者。珠虽不紫。睥虽不肿。亦有积滞在络中幽深之处。揭开上睥深处看之。其内必有不平之色在焉。略略导之。不可过。过则有伤真血。水亏膏涩。目力昏弱之患。点以石燕丹。服用大黄当归散、酒煎散之类。
白睛黄赤证 人有白睛渐渐黄赤者。皆为酒毒。脾经湿伤。肝胆邪火上溢肺经故也。五苓散加茵陈。甚则黄连解毒加山栀、胆草。
卷八 七窍门上
目青
目之白睛变青蓝色者。病在至急。盖气轮本白。被郁邪蒸逼。走散珠中膏汁。游出在气轮之内。故色变青蓝。瞳神必有大小之患。羌活除翳汤去麻黄、川椒、薄荷、荆芥。加升麻、川连、甘草、桔梗。然当各因其病而治其本。如头风者。风邪也。因毒者。毒瓦斯所攻也。余仿此。
卷八 七窍门上
目肿胀
肿胀如杯证 水火之邪。传脾土而为炎燥之病。其珠必疼。而睥方急硬。若暴风客邪作肿者。
必然泪多而珠疼稍缓。然风热外感。治之易愈。若水火内自攻击。重则疼滞闭塞。血灌睛中。而变证不测矣。轻则敷治而退。重则必须开导。敷治不退。开导不消。消而复发。痛连头脑。而肿愈高睥愈实者。此风热欲成毒也。洗肝散、龙胆饮选用。胀有胞胀珠胀不同。胞胀多属湿胜。治其湿热为主。珠胀多属火淫。治当去火为先。故治珠胀。虽挟风邪。不宜轻用麻黄、木贼之类。
恐有乌珠胀裂之患。不可不慎。
形如虾座证 有半边胀起者。有通珠俱被胀起盖定乌珠者。又有大 内近鼻柱处。胀出一片。
如皮如肉。状似袋者。乃血胀从额中落来。不可割。为血英。在此处误割者。为漏为瞽。不可不辨。急宜开导。血渐去而皮渐缩。小 胀出如袋者亦然。在肺部是重。久则移传于肝。而风轮有害也。宣明丸。
状如鱼脬证 气轮努胀。不紫不赤。状如鱼脬。乃气分之证。金火相搏所致。不用镰导。惟以清凉自消。泻肺汤。若有微红及赤脉者。略略于上睥开之。若头痛泪热。及内燥而赤脉多者。
防有变证。宜早导之。庶无后患。
鹘眼凝睛证 此骤然而起。五脏皆受热毒。致五轮壅起。头疼面赤。目胀不能转动。若鹘之睛。乃三焦阳邪亢极之害。先用香油调姜粉汁。于额脸项上摩擦。急服酒煎散。覆盖出汗。其眼即活动。而用灯火烧断风路。其迎香太阳两睥上星等要隘处。并举而劫治之。此证多是小儿急惊。
大人少有此患。
因风成毒证 初发时乃头风湿热。瘀血灌睛。睑硬睛疼等病。失于早治。或治不得其法。遂至邪盛。搏夹成毒。睥与珠胀出如拳。连珠带脑。痛不可当。先从乌珠烂起。后烂气轮。有烂沿上下睑并脑。及颧上肉尽空而死。若患头疼肿胀珠凸等证。治退复发。再治再发。痛胀如前者。
即成此患。若已成者。虽治之胀少退。痛少止。决又发。发时再治。至于数四。终当一发。不复退矣。惟初起时。急用石膏散加羌活、细辛、川芎、薄荷、赤芍。若至珠烂。治无及矣。
旋胪泛起证 气轮自平。水轮自明。惟风轮泛起也。或半边泛起者。亦因半边火盛。火郁风轮。故随火胀起。服用凉膈散。点用石燕丹。非旋螺突起。已成证而顶尖俱凸。不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