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82-性命要旨-第8页

太极自在若太极变而为阴阳则太极坏 。天地又 安得长存乎。以天地言之干上坤下相隔不相通也。以人身言之。离为心象。取中女阴也。心 所藏者性也。
坎为肾象取中男阳也。肾所藏者命也。昔人云。凡人未生以前。性命合一本为不朽之身一出胞 衣而性 不见命。命不见性。于是凡而不圣则阴阳之分譬。如夫妻反目不复。同居其家不败者。未之 有也。观此而下文自然之功用不可少矣。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顺布。四时行焉。予观太极图。阴阳而心初疑之。其阳动 一边。两阳夹一 阴厥象为离于易离为中女阴也。而今反为阳。其阴静。一边两阴夹一阳厥象为坎于易坎为中 男阳也。
而今反为阴即朱子注亦谓火阳水阴。夫太极图说。所以明易理也。孔子云阳卦多阴。阴卦多阳 乃敢翻孔 子系辞之案果何说乎。不知阳变阴合具有功夫。非如男女媾精可不学而能也。火阴水阳乃常理耳 。若有主 静之功者。火非寻常之火。其火由坎水生。足以开通脉络。是为真阳水。非寻常之水。其水 由离火生足以 降伏熏蒸是为真阴推之木能生火平火以养木。木植火中而质不焦。金能生水炼水以成金。
金沉水底 而形不化。火能生土。燥土以培火火居土下而焰不消。此所以颠倒阴阳圣功之水火者也。不然阴 本静也 何以静而无静阳本动也。何以动而无动乎。至言五行而曰。顺布盖举时序言之在天为自然之元 贞在人为自然之终始非有功夫而有功夫又在下文矣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此二句复说。上文而颠倒。出之初看甚无大意。不知是由博返约功夫孔子所谓一贯者也 。天下万事 万物莫非五行悉数之。不能终也。敛事物而归五行。初由格致之精。继由变通之妙。然使五 行各居其所。
而畛域终分相生无以资不足相克无以制有余天地之间生机必息。故必融五行为阴阳。而分 者渐归 于合。然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乃指人道而言。若尽人合天则太极是道阴阳尤未尽其妙也。故 必使阴阳 还为太极于是乎尽性即于是乎立命贤而近于圣宜若可以止矣。噫。诗不云乎上天之载无声无 臭 太极无质而犹有形终非其究竟也。明太极本无极又加一层功夫天地不能限鬼神不能知散之。则 无痕聚之。亦无体万古以来。微孔子其谁与归。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太极生天地。天地各有一太极。天地生五行。五行亦各有一太极。五行之太极不惟彼此 皆同。并与先天之太 极亦无不同太极即天命之性。书曰。惟皇降衷若有恒性。曰恒者明天下蕃衍不齐之数其性无所 不 同也。此云五行各具一性何欤曰五行亦有气质之性。试问五味入药或温或凉即各一其性之验 也。非天命之性也。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上文言五行各性不专指人身言也。就人身言之五脏亦五行而各有性。亦各有无极但后 天之无极非 先天之无极耳。先天之无极。即图中五行水火所缀之。无极也。何者为真。即前所云一点灵 光。明而赤者 也。何谓二五二者六二居内卦之中女之少者也。五者九五居外卦之中。男之少者也。卦以二五 为偶。是 如是而已。
干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坤指父母。男女指小孩。夫无极之真干先至而坤应之。则成男坤。先至而干。应之则 成女。乾坤各有无极即各有其真而先入者为主后来者不能争也天地之产阴阳亦犹是耳。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变化无穷至诚无息也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上文所言。均是天道而注多就人言。盖天道难通。就人身以指点。较为亲切。庶令阅者 洞知也。此则专言 人事也秀而最灵者何也。盖羽虫秉南方火德。介虫秉北方水德。鳞虫秉东方木德。毛虫秉西 方金德独人为 虫之长秉中央土德左氏所谓受天地之中以生也。惟其受中故兼日月五星之气而无美不臻虽 圣 凡有别而其为灵则一也形者气质也神者天命也。五性兼天命气质两端故感动时有善恶也。苟 其行 所无事。如大舜由仁义行非行仁义匪。惟无恶即善。亦不留其迹。安得有事而世人之善恶。
皆是有心。即是多事。恶故有罪。善亦无功万事之出。就使每事留神而百孔千疮终难弥补则 逐末忘本扬汤止沸真不如釜底抽薪矣。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中正者太极也。仁义者。阴阳也。以太极为体。以阴阳为用。明体达用之学内圣由之。
外王亦由之似可以 无憾矣。乃圣人不背自满而必尽。主静之功也。夫主静二字。朱子易为主敬后之尊。朱子者 遂争言静不 如敬。不知敬由勉强静本自然静也者。浩浩其天无心成化。并此主一无适之心浑而忘之。
圣不可知之。谓神而向之中正仁义亦返虚入浑而不留。其迹人之无极耶。天之无极耶。胡为 乎而测。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凡此者皆无心者也。天地不自知。其德日月不自知。其明四时不自知。其序鬼神不自知 。其吉凶顺乎性 之自然而毫无成见。惟圣人拾其全理浑然泛然应之。未尝有心求合。而两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