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98-景岳全书-第223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金锁正元丹(固十八)
左归丸(新补四) 右归丸(新补五)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五福饮(新补六) 八物汤(补十 九)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六味丸(补百二十) 八味丸(补一二一) 天王补心丹(补百八)
益志汤(热一六五) 《经验》猪肚丸(固四十) 逍遥散(补九二) 四物汤(补八) 辰砂妙 香散(固十五) 安神丸(寒一四二) 温胆汤(和一五三) 柏子养心丸(补百十一) 威喜丸(
固四五) 导赤散(寒一二二) 清心莲子饮(寒三二) 猪苓丸(因四八) 四苓散(和一八七)
萆厘清饮(热一六四) 神芎丸(攻七二)
【目录】卷之二十九必集·杂证谟\遗精【篇名】论外备用方属性:还少丹(补一三五) 心肾丸(补百十二) 枸杞子丸(补一四二) 金樱膏(补百) 安肾丸 (热一六六 精寒不禁) 小安肾丸(热一六七 阴虚梦遗) 玉锁丹(固二一 不禁) 金锁丹 (固十七) 金锁匙丹(固二十 鬼交梦遗) 固真散(固二八 暖下元) 三仙丸(固四一 遗 滑) 金樱丸(固二四) 固真丸(固二七 久滑) 九龙丸(固四二) 水陆二仙丹(固二三)
韭子丸(固三三 虚寒漏精) 茯菟丸(固三八 思虑伤精) 王荆公妙香散(固十六 安神固 精)
【目录】卷之二十九必集·杂证谟\淋浊【篇名】经义属性:《至真要大论》曰∶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太阳之胜,阴中乃疡,隐曲不利 ,互引阴股。
《痿论》曰∶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 白淫。
《口问篇》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五癃津液别篇》曰∶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
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气厥论》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
《评热病论》曰∶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
《玉机真藏论》曰∶冬脉不及,则令人少腹满,小便变。
《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目录】卷之二十九必集·杂证谟\淋浊【篇名】论证(共四条)
属性:便浊证有赤白之分,有精溺之辨。凡赤者多由于火,白者寒热俱有之。由精而为浊者,
其动在心肾。由溺而为浊者,其病在膀胱、肝、脾。
一、赤浊之证,有溺之赤色者,有带血而赤者。若见鲜血,则当从血证门溺血条下治之 。若溺之黄赤者,此固多有火证,然必赤而痛涩,及别有火脉火证,方可以火证赤浊论治。
若或以劳倦过伤,或以久病,或以酒色耗伤真阴,或以素服清凉等药,愈服愈赤,愈见短少 ,而且无痛涩等证者,此系水亏液涸,全非赤浊之比。经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即此 类也。但当温补下元,使之气化,水必自清,切不可因小便黄赤,一概皆从火治。
一、白浊证,有浊在溺者,其色白如泔浆。凡肥甘酒醴,辛热炙爆之物,用之过当 ,皆能致浊。此湿热之由内生者也。又有炎热湿蒸,主客时令之气,侵及脏腑者,亦能致浊 ,此湿热之由外入者也。然自外而入者,少。自内而生者,多。总之,必有热证热脉,方是 火证。清去其火,则浊无不愈矣。有浊在精者,必由相火妄动,淫欲逆精,以致精离其位,
不能闭藏,则源流相继,淫溢而下,移热膀胱,则溺孔涩痛,清浊并至,此皆白浊之因热证 也。及其久也,则有脾气下陷,土不制湿,而水道不清者,有相火已杀,心肾不交,精滑不 固,而遗浊不止者,此皆白浊之无热证也。有热者,当辨心肾而清之;无热者,当求脾肾而 固之、举之。治浊之法无出此矣。
淋之为病,小便痛涩滴沥,欲去不去,欲止不止者是也。是亦便浊之类,而实浊之甚者 。但浊出于暂,而久而不已,则为淋证。其证则或有流如膏液者,或出如砂石而痛不可当者 ,或有如筋条者,或时为溺血、血条者,此淋之与浊诚有不同。故严氏有五淋之辨,曰气、
石、血、膏、劳也。气淋为病,小便涩,常有余沥。石淋,茎中痛,溺如砂石,不得卒出。
膏淋,溺如膏出。劳淋,劳倦即发,痛引气冲。血淋,遇热即发,甚则溺血,候其鼻头色黄 者,小便难也。大抵此证,多由心肾不交,积蕴热毒,或酒后房劳,服食燥热,七情郁结所 致。此严氏之说,固已尽之,然淋之初病,则无不由乎热剧,无容辨矣。但有久服寒凉而不 愈者,又有淋久不止,及痛涩皆去,而膏液不已,淋如白浊者,此惟中气下陷,及命门不固 之证也。故必以脉以证,而察其为寒、为热、为虚,庶乎治不致误。
【目录】卷之二十九必集·杂证谟\淋浊【篇名】论治(共六条)
属性:一、热蓄膀胱,溺赤热甚,而或痛或涩者,必当专去其火,宜先用抽薪饮、大厘清饮、
七正散之类主之。若小水不利,而烦热难解者,惟绿豆饮为最妙。若兼大便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