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98-景岳全书-第318页

此当于虚损门求法治之。至若变蒸之说,则辨在本条,并当详察。
钱仲阳曰∶潮热者,时间发热,过时即退,来日根据时而发,此欲发惊也。壮热者,常热不已,
甚则发惊痫也。风热者,身热而口中气热,乃风邪外感也。温热者,肢体微热,热不已则发惊搐。
壮热恶风寒,为元气不充,表之虚热也。壮热不恶风寒,为外邪所客,表之实热也。壮热饮杨,为 津液短少,里之虚热也。壮热饮水,为内火销烁,里之实热也。脉尺寸俱满为重实。尺寸俱弱为重虚。
脉洪大,或缓而滑,或数而鼓,此热盛拒阴,
虽形证似寒,实非寒也。热而脉数,按之不鼓,此寒盛格阳,虽形证似热,实非热也。发热恶热,
大渴不止,烦躁肌热,不欲近衣,其脉洪大,按之无力,或兼目痛鼻干者,此血虚发热也,当补其 血。如不能食而热,自汗出者,气虚也,当补其气。
<目录>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
<篇名>总论(一)
属性:内热与外热不同,内热以五内之火,热由内生,病在阴分,故内热者宜清凉,不宜升散,升散 则内火愈炽,火空则发也,外热以肤腠之邪,风寒外袭,病在阳分,故外热者宜解散,不宜清降,
清降则表热愈留,外内合邪也。此外热内热之治,其不同者有如此。欲分内外之辨,则外热者,其 至必骤;内热者,其来必绥。但察其绝无表证,而热在脏腑、七窍、三焦、二阴、筋骨、肌肉之间 者,皆是内热之证。但内热之证,亦有虚实,实者宜从正治,虚者当从反治,反正之间,有冰炭之 异,非可混也。
凡实热之在内者,古法治分五脏,宜从正治。心热者,宜泻心汤、导赤散、安神丸。肝热者,
泻青丸、柴胡饮子、龙胆汤。脾热者,泻黄散。肺热者,轻则泻白散、地骨皮散,重则凉膈散。肾 热者,滋肾丸、滋阴八味丸。实热则宜疏下,虚热则宜调补。肢体热,轻则惺惺散,重则人参羌活 散。大便秘者,二黄犀角散、四顺清凉饮。余热不退者,地骨皮散。大小便血者,保阴煎。血热妄 行者,清化饮。三焦火盛、上下热甚者,抽薪饮。小水热痛者,大厘清饮。阳明内热,烦渴头痛,
二便秘结者,玉泉散。阳明火盛,兼少阴水亏者,玉女煎。凡元气虚而为热者,必真阴不足,皆假 热证也,宜从反治。心脾肺气虚假热者,五君子煎、人参理中汤。五脏气血俱虚假热者,五福饮。
肝肾真阴不足假热者,轻则六味地黄汤,甚则理阴煎。肝肾血虚假热者,大营煎五物煎。肝肾阴虚 ,上热下寒,则阳无所附而格阳为热者,六味回阳饮,或八味地黄汤。肝经血虚生风而热者,四物 加天麻、钩藤钩。汗后血虚而热甚者,六神散加粳米。汗后气虚而恶寒发热者,补中益气汤。汗后 阴虚,阳无所附而热者,四物汤加参、 。汗后阳虚,阴无所附而热者,四君子加芎、归。久从温 补而潮热不退,脉 见滑大者,五福饮加地骨皮,或加知母。凡婴儿诸热有因别证而作者,当从所重者而治之。若乳下 婴儿,当兼治其母以调之。
<目录>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
<篇名>总论(一)
属性:四君子汤(补一) 五君子煎(新热六)
五味异功散(补四) 六君子汤(补五)
团参散(小十) 六味异功煎(新热七)
四物汤(补八) 五物煎(新因三)
金水六君煎(新和一) 五福饮(新补六)
理中汤(热一) 人参理中汤(热一)
七福饮(新补七) 温胃饮(新热五)
四味回阳饮(新热一) 胃关煎(新热九)
理阴煎(新热二) 六味回阳饮(新热二)
独参汤(补三五) 生脉散(补五六)
六味地黄丸(补百二十) 养中煎(新热四)
茯神汤(小六十) 八味地黄丸(补一二一)
大营煎(新补十四) 滋肾丸(寒一六三)
滋阴八味丸(新寒十七) 保阴煎(新寒一)
清化饮(新因十三)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益黄散(和十九) 六神散(小五一)
加味归脾汤(补三三) 小柴胡汤(散十九)
柴胡饮子(小三十) 柴胡清肝散(寒五九)
一柴胡饮(新散一) 二柴胡饮(新散二)
人参黄连散(小十七) 四柴胡饮(新散四)
五柴胡饮(新散五) 二黄犀角散(小二九)
正柴胡饮(新散六) 柴芩煎(新散十)
钱氏黄龙汤(小二五) 柴陈煎(新散九)
五积散(散三九) 四顺清凉饮(攻二五)
星苏散(小二四) 参苏饮(散三四)
朱砂安神丸(寒一四二) 惺惺散(小二三)
钩藤饮(小六六) 黄连安神丸(寒一四二)
泻白散(寒四二) 泻黄散(寒五七)
《秘旨》安神丸(小七一) 泻心汤(寒二七)
抑肝散(小六七) 安神镇惊丸(小七六)
泻青丸(寒一五一) 抑青丸(小九八)
东垣凉膈散(痘八三) 抽薪饮(新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