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五、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人参膏
用人参十两,细切,以活水二十盏浸透,入银石器内,桑柴火缓缓煎取十盏,滤汁,再 以水十盏,煎渣取汁五盏,并入前汁,合煎成膏,瓷瓶收贮。随证作汤使调服。丹溪云∶多 欲之人肾气衰惫,咳嗽不止,用生姜橘皮煎汤,化膏服之。浦江郑兄,五月患痢,又犯房室 ,忽发昏运,不知人事,手撒目暗,自汗如雨,喉中痰鸣,声如拽锯,小便遗失,脉大无伦 ,此阴亏阳绝之证也。予令急煎大料人参膏,仍与灸气海十八壮,右手能动。再二壮,唇口 微动。遂与膏服一盏半,夜后服三盏,眼能动。尽三斤,方能言而索粥,尽五斤而痢止,至 十斤而全安。若作风治则误矣。一人背疽,服内托十宣药已,多脓出,作呕,发热,六脉沉 数有力,此溃疡所忌也。遂用大料人参膏,入竹沥饮之,参尽十六斤,竹伐百余竿而安。后 经旬余,值大风拔木,疮复起有脓,中有红线一道,过肩胛抵右肋。予曰∶急作参膏,以芎 归橘皮作汤,入竹沥、姜汁饮之,尽三斤而疮溃,调理乃安。若痈疽溃后,气血俱虚,呕逆 不食,变证不一者,以参 归术等分,煎膏服之最妙。
【目录】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篇名】和阵属性:(《局方》)
二陈汤
治痰饮呕恶,风寒咳嗽,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因生冷,或饮 酒过多,脾胃不和等证。
陈皮 半夏(制,各三钱)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二钟,姜三五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加减二陈汤
治呕吐吞酸,胃脘痛,呃逆。
即前方加丁香九粒,气滞甚者,可加一二钱。
(丹溪)
加味二陈汤
治食郁瘀滞,胸膈不快。
苍术(米泔浸) 白术(炒) 橘红 半夏(泡) 茯苓 川芎 香附(各八分) 枳壳 黄连(
姜炒) 甘草(各五分,水盏半,煎八分,食前稍热服。
二术二陈汤
治一切呕吐清水如注。
苍术(土炒) 白术(炒) 陈皮 半夏(制) 茯苓(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稍热服。虚寒者加人参、煨干姜;痰饮,加南星 ,倍半夏;宿食,加神曲、砂仁。
(《宣明》)
黄芩二陈汤
治热痰。
黄芩 陈皮 半夏 茯苓(等分) 甘草(减半)
水一钟半,姜三片,煎七分,食远服。
(《辨疑》)
柴葛二陈汤
治一切疟、暑、湿、劳、食等证。
柴胡 干葛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白术 苍术(制) 川芎 黄芩(各等分,若阴疟 除此味)
水二钟,姜三片,煎服。内干葛、川芎、苍术,乃发散之剂,若久疟及发散过者除之。
阳分汗多,加人参、黄 ,去干葛;阴分虚者,加酒炒芍药、当归、生地;久疟,微邪潮热 ,加四君子汤,去祛邪之药;若欲截疟,加常山、槟榔、青皮、贝母各一钱。
桂附二陈汤
方在热阵。治寒疟厥冷。
(《金匮》)
小半夏汤
治呕吐,谷不得下,及心下有饮者。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局方》用半夏五钱,生姜二钱半,水一 钟半,煎服。
(《金匮》)
小半夏加茯苓汤
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
即前方加茯苓三两,煎法同。
(《金匮》)
大半夏汤
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而心下痞硬者。
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参(三两) 白蜜(一斤)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三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御药》)
大半夏汤
一名橘皮汤。治痰饮及脾胃不和。
半夏 陈皮 白茯苓(各二钱)
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温服。
茯苓半夏汤
治呕吐哕,心下坚痞,膈间有水,痰眩惊悸,及小儿等病。
白茯苓(二两) 半夏(五钱)
上每服三、五、七钱,姜、水煎服。
(《宣明》)
橘皮半夏汤
治痰涎壅嗽久不已者,常服润燥解肌热止嗽。
陈皮(五钱) 半夏(制,二钱半)
水一钟半,加生姜三、五片,煎七分,温服。
(《灵枢》)
秫米半夏汤
久病不寐者神效,世医鲜用之。
秫米(一升) 半夏(五合)
上用千里长流水八升,扬之万遍,取清者五升,煮秫米、半夏,炊以苇薪,令竭至一升 半,去渣,饮汁一小杯,日三服。其新病者,覆杯即卧,汗之即已;久病者,三日已也。
(东垣)
半夏白术天麻汤
治眩晕,及足太阴痰厥头疼。
半夏(钱半) 白术 神曲(炒,各一钱) 麦芽 陈皮(各钱半) 人参 黄 茯苓 苍术 天 麻泽泻(各五分) 黄柏(二分) 干姜(三分)
上 咀。每服半两,水二钟,煎八分,食远热服。
(《金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