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98-景岳全书-第553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后 瘕等病。
干漆(炒烟出青白为度) 牛膝(酒洗,焙,各一两)
上为末,生地黄汁一升,用砂锅慢火熬膏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下。
【目录】卷之六十一长集·妇人规古方\妇人【篇名】以下通用方属性:
四君子汤
方在补阵。治脾肺气虚诸证。


六君子汤
方在补阵。治脾胃虚弱,呕吐吞酸等证。


五味异功散
方在补阵。治脾胃虚寒,饮食少思等证。


补中益气汤
方在补阵。治劳倦伤脾,外感不解,寒热疟痢,气虚不能摄血等证。


四物汤
方在补阵。治一切血虚劳弱之病。


八珍汤
方在补阵。治气血两虚,调和阴阳。


十全大补汤
方在补阵。治气血俱虚,补救元阳。


归脾汤
方在补阵。治心脾虚损。


人参理中汤
方在热阵。温中,补脾胃虚寒诸证。


逍遥散
方在补阵。治肝脾血虚,郁怒伤肝等证。


加味逍遥散
方在补阵。治肝脾血虚发热等证。


七味白术散
方在小儿。治虚热作渴。


六味地黄丸
方在补阵。壮水制火之剂。


八味地黄丸
方在补阵。治命门火衰之剂。

(薛氏)
四神丸
方在热阵。治脾胃虚寒泄痢。


五积散
方在散阵。治感冒寒邪。


参苏饮
方在散阵。治四时伤寒感冒。


人参败毒散
方在散阵。治四时伤寒瘟疫。


当归六黄汤
方在寒阵。治血热阴虚盗汗。


柴胡清肝散
方在寒阵。治肝胆风热,疮疡,怒火寒热。


栀子清肝散
方在寒阵。治肝胆三焦风热。


八正散
方在寒阵。治脏腑秘结,小便赤涩。


五苓散
方在和阵。治小便不利。


犀角地黄汤
方在寒阵。治心火动血,及斑黄疮疹。


导赤散
方在寒阵。治心火及小肠热秘淋涩。


桃仁承气汤
方在攻阵。治瘀血小腹作痛,其人如狂。


玉烛散
方在攻阵。治血虚有滞,经闭不通。


肾着汤
方在热阵。治肾虚身重腰冷。


舒筋汤
方在和阵。治产后血滞作痛。


交加散
方在和阵。治产后口吐涎沫,不省人事。


加味小柴胡汤
方在散阵。治乳母肝火发热。

《良方》
蜜酥煎
方在补阵。补虚润肺,止咳嗽。


柴胡石膏汤
方在散阵。治少阳阳明外感挟火,发热头痛。


都梁丸
方在散阵。治胎前产后伤风头痛。


瓜子仁汤
方在外科。治产后瘀血、肠痈,腹中 痛。

(子和)
通经散
方在攻阵。治气逆经闭。


二神散
方在寒阵。治吐血,血崩下血。


小蓟饮子
方在寒阵。治小焦结热,溲血崩淋。

(海藏)
愈风汤
方在和阵。治一切失血及产后搐搦。


锁精丸
方在固陈。治白浊白带。


青蛾丸
方在补阵。治肾虚腰痛。


独参汤
方在补阵。治诸气虚脱。


夺命散
方在补阵。治阳邪伤气暴脱,烦躁发渴。

【目录】卷之六十二长集·小儿则古方【篇名】小儿属性:(《秘旨》)
补脾汤
(一) 治小儿久病,面黄肌瘦,切牙目札,头发稀少,误药所致。

人参 白术(各一钱) 白芍药(酒炒) 白茯苓(各八分) 川芎 陈皮(各六分) 炙甘草 黄(蜜炙) 当归(各四分)
上每服二三钱,姜、水煎。

调中汤
(二) 治伤乳食泻后,脾胃虚哕吐泻。

人参 茯苓 干姜(炒) 藿香 白术 甘草(炙) 木香 丁香 香附(炒,去毛)
砂仁(等分)
上水煎。食前服。

调中丸
(三) 治脾胃虚寒吐泻。

人参 白术(炒) 甘草(炒,各五钱) 干姜(炮,四钱)
上为末,蜜丸,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薛按云∶前二方乃本经自病之药,
即人参理中丸也。若肾水侮土而虚寒者,当加半夏、茯苓、陈皮,或呕吐,更加藿香,泄泻 加木香。

人参理中丸
(四) 治中气虚热。

人参 白术(炒) 炙甘草(等分)
上为末,姜汁糊丸,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
(《局方》)
观音散
(五) 治内伤呕逆吐泻,不进饮食,渐至羸瘦。

人参(一两) 神曲(炒) 茯苓 炙甘草 绵黄 白术(炒) 白扁豆(炒) 木香(各一钱)
石莲肉(去心,钱半)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入藿香三叶、姜、枣,水煎服。

助胃膏
(六) 治脾胃虚寒,吐泻,饮食不化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