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而不同于众人者。赋禀之变。故夫气质不齐。形色亦异。经曰。木形之人青。
土形之人黄。火形之人赤。金形之人白。水形之人黑。盖其赋禀独盛。故其气色独着也。然五形之人。其脏 腑之盛衰。骨节之大小。筋之粗细。肉之坚脆。皮之浓薄。血之清浊。气之滑涩。脉之长短。血之多少。经络之 数。营卫之度。又各不齐。扩而充之。则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岂仅阴阳五人。五五二十五人而已哉。变化 盖无穷矣。是故圣人视其颜色。黄赤者多热气。青白者少热气。黑色者多血少气。参之四时。合之五行。可 以推其生克。断其吉凶矣。四诊心法云。五脏之色。随五形发见。百岁不变者。主色也。四时之色。随四时加 临。推迁不常者。客色也。主色人气之所生。客色岁气之所化。岁气胜人气为顺。人气胜岁气为逆。所谓逆 者。春当青而反白。秋当白而反赤。夏当赤而反黑。冬当黑而反黄。长夏当黄而反青。可随时而观也。夫色 之生于心也。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岂特一端而已哉。夫各有所当也。
<目录>卷上<篇名>老少望法相参属性:夫色之不能一致者。气质之变也。而亦有老少之殊。方其少也。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速。及其 老也。血气衰。肌肉枯。气道涩。营卫之行迟。夫是故老者之色多憔悴。少者之色多润泽也。经曰。人生十岁。
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
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已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
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 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魂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 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盖五十以前。五脏相生而日长。五十而后。五脏相减而日消。此天年之常也。然 有年已老而体未衰者。有年方壮而形先槁者。虽强弱之不齐。亦盛衰之各异尔。要之盛于中者。必着于 外。衰于里者。必形于表。故望其形色之盛衰。即可知其脏腑之盛衰。脏腑形色。犹根本之与枝叶也。此老 少之同异。可一隅而反三也。
<目录>卷上<篇名>居养望法相参属性:形志苦乐不同。气体居养各异。老少强弱既讲。富贵贫贱须详。藜藿之家。原难例于肉食。文绣之体。岂可 比之布衣。贫贱者。形容枯槁。面貌黧黑。因受酷热严寒之困。富贵者。身体柔脆。肌肤肥白。缘处深闺广厦 之间。此居养之不齐。而气色所由异者也。或谓富贵多虚。其治宜补。贫贱多实。其治宜攻。殊不知道贵融 通。虚实勿拘于黑白。法嫌执滞。补泻宜察其浅深。况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贫贱恒多空乏。食必大牢。出 必乘车。富贵岂少强盛哉。是故治疗之则。必审其因。诊视之方。当观其证。五官面貌。无不变色易容。二便 均调。要皆舍标从本。见于面。盎于背。生色根心。察其理。聆其音。诚中形外。用是见微知着。因此识彼。证治 本于岐黄。针灸循其规矩。汤遵仲景。博采众方。药效神农。参观本草。此圣人之遗范。实医士之格言也。
<目录>卷上<篇名>变色望法相参属性:望诊之法。有天道之殊。有人事之变。故凡欲知病色。必先知常色。欲知常色。必先知常色之变。欲知常色 之变。必先知常色变中之变。何则。饮酒者脉满络充。故目红息粗而色赤。肝浮胆横。故趾高气扬而色青。
食入于阴。气长于阳。故饱食者。血华色而益泽。饥则气衰。甚则气少。故腹馁者。色泽减而少气。奔走于风 雪中者。寒侵肌表。故色青而闭塞。奔走于暑日中者。热袭皮肤。故色赤而浮散。房劳者。精气下泄。故目下 色青。用力者。血气上趋。故面上色赤。久卧伤气。面则壅滞。未睡伤血。色或浮赤。怒则肝气逆。故悻悻然目 张毛起而面苍。愧则心气怯。故赧赧然颜惭汗出而面赤。思则气结于脾。故睑定而色黄以涩。喜则气发 于外。故颐解而色红且散。悲则气消于内。故五脏皆摇。色泽减而声 以杀。忧则气并于中。故两眉双锁。
色沉滞而气郁以塞。恐惧者。精神荡惮而不收。故色脱而面白。惊怖者。血气分离而乖乱。故气促而面青。
此皆常色变中之变。固可因其气色未定而知之。然必待其气色已定而诊之。知其常色变中之变。可诊 其病色变中之变矣。
<目录>卷上<篇名>望色先知平人属性:凡欲知病色。必先知平色。盖平人之色。不浮不沉。不清不浊。不微不甚。不散不抟。光明润泽。血华其色也。
五脏生成篇曰。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蒌实。
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夫缟者。白绢也。绢之白。犹肤之白也。绢之光明润泽。犹肤之 光明润泽也。光明者。神气之着。润泽者。精血之充。其曰朱。谓其色之正赤也。曰红。谓其白之间赤也。曰绀。
谓其青之间赤也。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