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一二剂仍除之。此方用之于三五日神效,用之于旬日内外亦效,
惟半月外则当加减,其法详于后。
黄连 条芩 白芍(三味生用各四分酒炒各六分) 山楂(一钱) 制浓朴 陈皮 青皮 槟榔(各四分)
甘草(生熟各二分半) 地榆(醋炒) 当归(各五分) 桃仁粉(六分) 红花(三分) 木香(二分)
如延至月余,觉脾胃虚滑者,用酒炒芩、连、白芍各六分,陈皮、浓朴、木香各三分,醋炒地榆四分,红花 二分,当归、人参、白术、熟甘草各五分。(以上三方,有胎妇人服之,去红花、桃仁、槟榔。)以上方法随 用辄效,间有不效者,必其初投参、术等补剂太早,补塞邪热在内,久而正气已虚,邪气犹盛,欲补而涩之则助 邪,欲清而疏之则愈滑,遂至不救,虽有奇方,无如之何,则初投温补之祸也。予尝治一公子、一仕官,皆投 补剂而后不可救者,故表而出之以戒后。(《奇效医述》)(《集验良方》引倪涵初第三方稍异。)
驻车丸,治大冷洞痢肠滑,下赤白如鱼脑,日夜无节度,腹痛不可堪忍者方。
黄连(六两) 干姜(二两) 当归 阿胶(各三两)
上四味,末之,以大酢八合烊胶和之,并手丸如大豆许,干之,大人饮服三十丸,小儿百日以还三丸,期年 者五丸,余以意加减,日三服。(《千金》)古方驻车丸治痢,人皆知之,须是一帖作一服浓煎,陈米饮下,一 时一服,三服不愈,五服定愈,毋可疑者。(《选奇方后集》)《外台》文仲隐居效验方,主下部绞痛,重下,
下赤白方,于本方去阿胶,加黄柏(各二两),捣筛,煮取乌梅汁服方寸匕,日三。(《苏沈》名四神散,皆炒。
《圣济》曰∶大凡泄痢,宜食酸苦,盖酸收苦坚故也。)
治卒大下痢热,唇干口燥,呕逆引饮,泻心汤方。
人参 甘草 黄芩 橘皮 栝蒌根(各一两) 黄连(二两) 半夏(三两) 干姜(一两半)
上八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千金》)
治赤白痢,香连丸方。
黄连(去须炒) 木香(各二两)
上二味捣罗为末,以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陈米饮下,日再。(《圣济》)其久冷人,
即用煨熟大蒜为丸。此方本出李绛《兵部手集方》,婴孺用之亦效。(《本草图经》)大香连丸,木香(不见 火,四两八钱八分)、黄连(去芦须,二十两,用吴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
上件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饭饮吞下,空心食前日进三二服。(《和剂》)(《济 生续方》曰∶治阴阳相搏,冷热不调,或泻或痢。按∶此方诸家增味不一,今不繁载。)
戊己丸,治脾受湿气,泄痢不止,米谷迟化,脐腹刺痛。
吴茱萸(去梗炒) 黄连(去须) 白芍药(各五两)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和剂》)(按∶此方原出 《苏沈》,名芍药散,水煎服。)《鸡峰》若下痢赤黄,日夜数十行,手足不厥,胸中痞闷,时觉微寒,服温 药而增极,其脉沉实而大,此由湿热之气,蕴于肠胃,复因饮食,积而不化,聚而不运,水谷并注而下,先宜 此三味黄连丸(即本方),不瘥者,与杏子元(系用杏仁、巴豆二味)。《元和纪用经》二气黄金丸,调冷热,
断赤白下痢变入恶证,若鱼烂黑汁,肠中切痛,枯瘦不能食,于本方去芍药,加当归(各等分),炼蜜加米膏 少许和丸。一方,以木香代当归。《卫生家宝》如神散,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状如鱼脑,里急 后重,于本方加当归,等分为末。
噤口痢者,胃口热甚故也,大虚大热,用香连丸,莲肉各一半,共为末,米汤调下。又方,人参二分,姜 炒黄连一分,为末浓煎,终日呷之,吐则再服,但一呷下咽便妙,不可用温热药甘味。(《丹溪》)(宜与前 噤口痢条相参。)
诸下痢之后,小便利而腹中虚痛不可忍者,此谓阴阳交错,不和之甚也,当服神效越桃散。
大栀子(三钱) 高良姜(三钱)
上和均,每服三钱,米饮或酒调下,其痛立效。(《保命集》)
\x荡涤方法\x 痢发于秋,是暑月湿热所致,其理甚着;但所以致郁热者,多因暑热酷烈,过饮冰水生冷,
热为寒郁,久而为沉寒积冷者亦有之,不可泥定是热,当辨症切脉,真知其有热积,方可用大黄。若系寒积而 用大黄,不惟不愈,反增痛极而危矣。大凡下热痢用大黄,下寒痢用巴豆,有是病则服是药,详按古人成法,
不容毫发差谬。(《医贯》)
其病初得一二日,皆宜荡涤邪秽,消溶渣滓,以通利为先,次辨冷热虚实,以调理而扶脾助胃,为上策也。
其通利之法有二∶积滞胜宜用丸,丸者缓也,缓以消之,除其积也;邪毒胜宜用汤,汤者荡也,荡而荡之,去 其毒也。当用丸而用汤,毒去而积不除;当用汤而用丸,积除而毒不行。治失其宜,故病皆难愈也。(《医经会 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