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07-杂病广要-第339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脉,肝脉微滑出《灵枢》,其他皆出《
脉经》,但尺中虚未考。)
尿床候,夫人有于眠睡不觉尿出者,是其禀质阴气偏盛,阳气偏虚者,则膀胱肾气俱冷,不能温制于水,
则小便多,或不禁而遗尿。膀胱足太阳也,为肾之腑,肾为足少阴为脏,与膀胱合,俱主水。凡人之阴阳,日 入而阳气尽则阴受气,至夜半阴阳大会,气交则卧睡。小便者水液之余也,从膀胱入于胞为小便。夜卧则 阳气衰伏,不能制于阴,所以阴气独发,水下不禁,故于眠睡而不觉尿出也。(同上)
出而不禁,谓之遗尿。睡里自出,谓之尿床。(《直指·小儿》)
睡着遗尿者,此亦下元冷、小便无禁而然,宜大菟丝子丸,猪胞炙碎煎汤下。凡遗尿皆属虚,古书云∶实 则失气,虚则遗尿。有盛喜致小便多,日夜无度,乃喜极伤心,心与小肠为表里,宜厘清饮、四七汤各半帖和 煎,仍以辰砂妙香散,吞小菟丝子丸或玄菟丹。(《要诀》)
少壮遗尿,下元热也。热则有动其火,故梦遗也。遗虽失而阳热盛,然必有力。治之宜清。(《绳墨》)
(按∶遗尿属热,《原病式》语意不了,丹溪亦有按。难为准,并不录。)
肾主闭脏,肾虚则不能约,以故不时而遗出也,中年人凿丧太过,多有此症。亦有下部湿热太盛,迫水 妄行者,其人必嗜酒。夜遗,少壮责之火,中年责之虚。热则清之,栀 子、木通、茯苓等,虚则补之。(《六要》)
遗溺,遗失也,睡梦中遗失,醒而后觉,童稚多有此,大人少有也。夫童稚阳气尚微,不甚约束,好动而 魂游,故夜多遗失也。古方多用暖药,乃温养阳气之意,经谓虚则遗溺,不约为遗溺,从可知矣。曾见数人二 三十岁,仍遗失不止,后皆无子,得非下元虚寒所致欤。(《赤水》)(按∶又曰。刘河间、丹溪、《千金翼 方》有认为热者,必以脉症相参看,庶无偏热偏寒之弊。予前论寒者,以大概而言也。诸病皆 有寒热虚实,多有始同终异,故治法不能执一而无权也。此引《千金翼方》,当考。)
遗溺一证,有自遗者,以睡中而遗失也。有不禁者,以气门不固而频数不能禁也。又有气脱于上,则下 焦不约而遗失不觉者。此虚极之候也。总之三者皆属虚证,但有轻重之辨耳。若梦中自遗者,惟幼稚多有之,俟 其气壮而固,或少加调理可愈,无足疑也。(《景岳》)
有睡则遗尿,皆责之虚,所以婴儿脾气未固,老人下元不足,多有此证。在婴儿挟热者十居七八,在老人 挟寒者十居七八,此又不可不辨也。(《必读》)

午前数尿
有人每日从早至午前定尿四次,一日之间又自无事,此肾虚所致,亦犹脾肾泄,早泄而 晚愈,次日又复然者也。(《要诀》)


小便余沥
肾主水。劳伤之人,肾气虚弱,不能藏水,胞内虚冷,故小便后水液不止而有余沥。尺脉 缓细者,小便余沥也。(《病源论》)(按∶《脉经》曰∶尺脉缓,脚弱下肿,小便难,有余沥。》


固涩诸方
《范汪方》治人喜遗尿方。

矾石、牡蛎,分等治合,以黍粥服方寸匕,日三。(《医心》)
《录验方》治遗尿,龙骨散方。
桑耳(三两) 矾石(二两) 牡蛎(二两) 龙骨(三两)
凡四物,合治下筛,服方寸匕,日三。(同上)《外台》无牡蛎,有阿胶。
《古今录验》牡蛎汤,治遗尿小便涩方。
牡蛎(四两熬) 鹿茸(炙四两) 阿胶(炙,各二两) 桑螵蛸(二两)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外台》)《千金》于本方去桑螵蛸,加桑耳。《圣惠》
治妇人虚冷,小便数,桑螵蛸散,于本方去阿胶,加甘草、黄 ,捣细罗为散,生姜汤调下。(《必读》治阳 气虚弱,小便不禁,去甘草,加人参、赤石脂。)《奇效》泽泻散(主治同),于 本方加泽泻、牡丹皮、赤茯苓,为细末,酒调服。
治不渴而小便大利,遂至于死者方。
牡蛎五两,以患人尿三升,煎取二升,分再服,神验。(《千金》)
治小肠虚冷,小便数多,鹿茸丸方。
鹿茸(二两去毛涂酥炙令黄色) 白龙骨(一两) 山茱萸(三分微炒)
上件药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盐汤下,晚食前再服。(《简要济众》)
治小便数方。
上取纯糯米 一手大,临卧炙令软熟啖之,以温酒送下,不饮酒人温汤下,多啖弥佳,行坐良久,待心 间空便睡,一夜十余行者当夜便止。予尝以为戏术,与人赌物,用之如有神圣。或言假火气温水送,不然 也。太多糯稻主缩水,凡人夜饮酒者,是夜辄不尿,此糯米之力也。(苏沈)(原更载糯稻秆治渴,宜考。)
邻家有一男子,小便日数十次,如稠米泔,色亦白,心 神恍惚,瘦瘁食减,以女劳得之,令服此桑螵蛸散,未终一剂而愈。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小便数,补心 气。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醋炙,以上各一两为末,夜卧人参汤调下二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