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10-杂病治例-第12页

实、萝卜子、牵牛,为末,看大小与服。气实,三花、神佑、舟车、
禹功选用之,苦瓠丸。
利机关
用肾气,须茯苓与地黄对用,平胃为衣,稍实者,下后用此洁净府也。
实脾土
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当燥脾补虚为主,切不可下。对金饮子、脾积丸
渗泄
桑白、葶苈、大橘皮汤、五苓之类,苤 。

用汤以法坐熏之。
缪刺
脉盛气实者,可用胃仓穴、合谷、石门、水沟、三里、复溜、曲泉、四满。
消导
有食伤太阴而浮肿如水者,因积滞,看寒热,分消丸。
开鬼门
谓发汗也。
<目录><篇名>鼓胀属性:
消导
气胀,清热行气,中满分消丸。寒胀,中满分消汤。
补中行湿
此脾虚之甚,大剂参、术、陈皮、茯苓、仙术。
行血
有血积。
洁净府
小便涩者,宜竟渗利之。

脉实人壮盛者,下之便用收拾。
行气
浓朴治胀,因味辛散。一法,用大虾蟆一个,入猪肚内煮熟,去蟆不用,病患 一日吃尽,遂愈,神妙。
滋阴
无阴则不能化,故胀,故药加芩、连类。

上脘、三里、章门、阴谷、关元、期门、行间、脾俞、悬钟、承满。
<目录><篇名>自汗属性:气虚、湿热、阳虚。
助阳
参术中佐以桂枝,甚者附子。

火气上蒸于胃作汗者,凉膈散。

心虚者,砺粉丸补之。
扑敛
牡蛎、麸皮、麻黄根、 本、糯米、防风、白芷,为末,周身扑之。
封脐
何首乌末,津调封之。
消导
脾胃有食积,热而自汗,须导之,脾积丸。
<目录><篇名>盗汗属性:血虚、阴虚。小儿不须治。
凉血补血
生地、当归、黄 、黄连、黄柏、黄芩、甘草、麻黄根、浮麦。
实脾敛肌
白术四两,用黄 、牡蛎、麸,各分一两,炒过,只用术,为末,每服三 二钱。

文蛤末,为丸,汤下二十粒。

何首乌为末,唾调,安脐内。
<目录><篇名>吃逆属性:痰、气虚、阴火。

虚者,参术中下大补丸。轻者簠德,用思以胜之。

胃寒,理中汤。

便实者下之。

气实脉盛有痰者,必吐之。
<目录><篇名>头眩属性:或运。痰挟气虚,火积其痰。脉大是久病。
利痰清热
南星、半夏、桔梗、枳壳、陈皮、甘草、茯苓、黄芩之类。
疏风
川芎茶调散。兼热痰,二陈加羌活、仙术、黄芩,青州白丸子。
降火
滚痰丸、清空膏。
导饮
蠲痰丸。
消食
有内伤停食挟痰而致。
活血
脉涩有死血。
补气
虚者,参、术、 、归、陈皮、甘草之类。
搐鼻
湿甚者,牛末吹之。

上星、风池二穴、天柱。
<目录><篇名>痛风属性:风热、风湿、血虚、有痰。
发散
仙术、南星、川芎、白芷、当归(酒炒、)黄芩、防己、桂、甘草。在上,加羌 活、威灵仙;在下,加牛膝、木通、炒柏。寒∶小续命汤;风∶天麻防风散。
调理
皮骨散∶ 虎骨(酥炙二两) 花蛇(酒浸取肉) 天麻 防风 川牛膝 僵蚕(炒) 归(酒浸) 乳香 (另研) 桂心(各二两) 炙草 全蝎(半两) 麝香(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豆淋酒调下。
补血
多用芎、归,佐以桃仁、红花。
疏风胜湿
南星、仙术、炒柏为主,佐以台芎、白芷、桂、桃仁、防己。有湿胜一身 尽痛,小胃丹、浚川散。
导痰
青州白丸子。

百会、环跳。

<目录><篇名>肩臂痛属性:
导痰行湿
仙术、半夏、白术、南星、炒芩、香附、陈皮、荆芥、威灵仙。


肩 、曲池。
<目录><篇名>癖块属性: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血积。气积、 、瘕、聚。
消削
五脏积,随证治之,见《玉机微义》积聚门。
血∶醋煮海石、三棱、蓬术、桃仁、红花、五灵脂、香附、归须、干漆之类。
气∶御药院方助气丸。
痰∶涤痰丸。
瘕∶宣明积气丹。
肉∶丹溪阿魏丸。
酒∶邓山房感应丸。
食∶丹溪保和丸、脾积丸,见泻痢例中。

因热,千金硝石大丸。积∶蹋肿神应丸。鬼物∶八毒赤丸,白马尿亦能行,或单 服之。
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