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13-杂病源流犀烛清沈金鳌-第21页

、木香化滞汤,)俟宣通後,再加补益(宜补中益气汤、益气丸。)
【五气滞涩】 《保生秘要》曰:气涩於肝,则肝气不顺,或搠侸而疼,或成疽症,或成目疾,或成风患。诸风掉眩,皆属於肝也。春月木旺,常宜嘘吸为补泻之法,和其肝气。勿食诸肝,以免死气入肝伤其魂也,宜烧苍 说 清晨饮屠苏酒、马齿苋,以祛一年不正之气。大抵阳春初升,景物融和,当眺览园林,寻春郊外,以畅春生之气。气涩於心,心为一身之主,统领血海,故心血少则神不定,寝不安,百病集作。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当常呵以泄其火,吸以和其心,诸心切勿食,秽气伤我灵。夏至夜半後,地气一阴生,大热勿食冷,受寒霍乱侵,更忌房中事,元兣 R门。大抵甚暑天,善於养心则无秋患,时当饮六一灯心汤、草蔻香茹水,饱醉勿顶风前卧,慎此则无患矣。气涩於肺。则肺气不清,液凝滞而生痰。诸痰膑郁,皆属肺上焦之疾,或传於大肠。秋月金旺,宜常哂吸,以和其肺气,慎勿食诸肺,则不厌其魄。时秋初夏末,热气酷甚,少贪风凉,免伤背之腧穴。中风之症,说感此也。肃杀之天,杀中有生。秋分之日,戒伤生命。大抵万物收敛,人心更要时守,勿为驰逞发扬。气涩於肾,诸寒收引,皆属肾水,气弱或作腰疼,水活瞳人昏暗,两耳难察律音。冬月水旺,常吐纳,按节吹气调和,会意掌心,所忌须避寒冷,最宜早卧迟升。大抵冬月敛藏气闭,至阴已极,宜节欲养一阳之初生,说阴阳交精,子午合璧,万物气微,在下不可动摇,守此则保寿无疆。气涩於脾,则胃口凝滞,不劷葩浔而多泻泄。久不疏通,成中满之症。诸湿肿满,皆属於睥。四季脾居土,轻呼稍宽胸,大病须服气,能伏养谷神。说脾为一身之主,气滞於内,却内五脏之患;滞於外,防疖疥之忧。皮里隔膜有积热,而内外相感,犹防疽毒,所感者七情六欲而生也。 鳌按:《保生秘要》论五气滞涩篇,永与医道无关,然明乎此,亦可知百病之生,皆由气之滞涩。药物外,更加调养,则病可却而生可廷。况古云,医道通仙道,修仙之术,端由炼气炼形入手,以至变化生神。而《素问》首卷,亦日恬淡无为,敛神内守,实以静央调养真气。《灵枢》用针灸,亦是以行气之法,起膏盲之疾。可见上古医经专从理气治患,非徒恃土石草木之药物己也。微哉此旨,凡医者病者安可略而不论,徒恃方药乎,故附录於此。 气痛 三焦内外俱有病也。人身之气,周流不息,本无停止,多因七情六气、饮食劳役所郁,以致凝滞上焦则为心胸痞痛(宜枳橘汤、清膈苍莎丸,)凝滞中焦则为腹侸剌痛(宜木香破气散、撞气阿魏丸,)凝滞下焦则为疝瘕腰痛(宜四磨汤、木香槟榔丸,)凝滞於内则为癖积疼痛(宜化积丸、三棱散,)凝滞於外则为遍身刺痛,或浮肿,或侾胀(宜流气饮子、木香流气饮。)总而言之,何莫非气之为病哉。
【气痛症治】 《入门》曰:人身元气,与血循环,彼横於脏腑之间,而为疼痛、积聚倂癖,壅逆胸臆之上,而为痞满、刺痛等症,皆由气结甚,为痰饮初起,宜辛温开郁行气,豁痰消积,久则宜用辛寒降火以除根。 鳌按:本条气痛与气滞涩条相类,而有虚实之别,气滞涩为病,由於气之虚,气痛为病,由於气之实。治诸气方十三 六味丸 火极似寒 地黄 山药 山萸 丹皮 茯苓 泽泻 四七汤 气结 半夏 茯苓 厚朴 苏叶 姜 七气汤 又 半夏二钱 人叁 肉桂 炙草各七分 姜二片 补中益气汤 气虚 人叁 当归 黄 白 @柴胡 升麻 陈皮 炙草 苏子降气汤 气逆 苏子 半夏 前胡 炙草 当归 沈香 虚加黄 ,冷加肉桂。 沉香化气丸 又 淡黄岑 大黄 白 @沉香 竹沥、姜汁丸,朱砂为衣,每服一钱。分气紫苏饮 气收 复元通气散 气不宣通 大茴香 穿山甲 延胡索 白丑 木香 炙甘草 陈皮 大七气汤 气聚 三 莪 @青皮 陈皮 陈皮 桔梗 香附 藿香 甘草 肉桂 益智仁顺气散 痰塞 人叁 茯苓 白勫 白芷 青皮 陈皮 乌药各一钱 香附二钱 炙草五分调气散 又 白蔻仁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分 藿叶八分 砂仁四分 炙草七分 盐少部星香散 又 南星 木香 加姜木香化滞汤 总治气郁 枳实 当归 柴胡 木香 陈皮 草蔻仁 香附甘草 半夏 红花 胸满加枳壳、桔梗、砂仁,腹胀加厚朴、枳实,小腹痛加青皮、尖槟榔,易怒加黑山栀、柴胡,气痛加乌药,热加黑山栀。治中气方三八味顺气散 中气 人叁 白 @白芷 茯苓 陈皮 青皮 乌药各七分 甘草三分木香顺气散 又 陈皮 青皮 乌药 香附 半夏 枳壳 厚朴各一钱 木香 砂仁各五分 肉桂